合肥 肥西县名人录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杨振宁,男,1922年10月1日(护照上为9月22日)生于安徽合肥,物理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学院荣誉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1923年父亲杨武之赴美留学,随母亲留合肥居住,4岁时开始跟母亲学习认字。 1928年父亲学成回国,受聘为厦门大学数学系教授,随父母赴厦门,入当地小学。 1929年,父亲受聘于清华大学,随之入清华园内成志小学。 1933年考入北平崇德中学。 1937年抗战爆发后,返回合肥,入庐州中学。 1938年2月与家人被父亲接到昆明,入昆明昆华中学高二。同年秋考取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入校后改入物理系,得到朱自清、闻一多、罗常培、王力、吴有训、周培源等名师的教诲,学士论文指导老师为吴大猷,1942年毕业。 同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导师为王竹溪。在吴大猷、王竹溪的指导下,始终把对称原理和统计力学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1944年毕业,同年考取留美公费生,同年秋至1945年夏在西南联大附属中学教书一年。 1945年11月到达美国。1946年入芝加哥大学,注册为研究生,受到著名物理学家E. 费米(Fermi)和E. 泰勒(Teller)的教诲和影响。 1948年毕业,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留校任教一年。1949年,申请到普林斯顿大学高等学术研究所做博士后,所长为著名物理学家,有“ 之父”之称的奥本海默。 1950年与杜聿明将军的长女杜致礼结婚。1953年至1954年应邀到布鲁克海文实验室工作。1954年重回普林斯顿,工作至1966年。 1955年晋升为教授。 1956年,与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称守恒定律”。 1957年,获爱因斯坦物理奖,同年10月,因宇称不守恒理论与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8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1966年应邀至纽约大学石溪分校,创办并主持理论物理研究所,使石溪成为美国优秀的研究中心之一。 1971年夏访问新中国,是知名华人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 1983年在香港创立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任主席。 1986年起,应陈省身邀请,在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组建理论物理研究室,同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 1993年至1998年,任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研究所主任。 1998年起,任北京清华大学教授。 1999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誉教授。 2004年定居北京清华大学,同年9月开始为本科生开设物理课程。 1980年获得拉姆福德(Rumford)奖, 1986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1993年获得富兰克林奖, 1994年获鲍尔(Bower)奖, 1996年获包古列波夫奖, 1999年获翁萨格奖, 2001年获费瑟国王国际奖。 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布鲁克林理工学院、Gustavus Adolphus 学院、马里兰大学、德列斯大学、密西根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华盛顿学院,波兰Wroclaw大学,英国杜翰大学,瑞士苏黎世理工学院,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台湾中正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复旦大学等校名誉学位。 1965年任美国国家科学院物理委员会理论物理组主席;1972年至1976年,任国际纯粹和应用物理联合会粒子物理和场论组主席;1970年至1971年,任美国物理学会粒子物理和场论组主席;1980年至1983年,任德国马克斯谱郎克研究院主席。1977至1980年,任全美华人协会会长;1989年至1994年,任亚太物理学会会长;1996年至2001年,任亚太理论物理中心总裁。此外,曾任库伦数学科学研究所评议会、IBM科学咨议委员会、高能物理咨议委员会、洛克菲勒大学董事会、以色列本古里昂大学董事会、美国科学促进会理事会、美国沙克研究院董事会、美国神经科学研究院理事会、科学美国人杂志理事会、美国国会图书馆学者评议会、石溪基金会董事会、布鲁克哈芬科 合会董事会等会员。 杨振宁对理论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很广,包括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在理论结构和唯象分析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中杨—米尔斯场论、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发现及杨—巴克斯特方程为最重要的学术贡献。 杨—米尔斯场论方面,1953年与R. L. 米尔斯(Mills)提出了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理论,即著名的杨—米尔斯场论,引进了非阿贝尔规范不变性及与其相关的规范场论,为整个粒子物理学奠定了发展的最基本的原理与方程。该场论对数学也造成很大冲击,数学家用杨—米尔斯场论作为工具解释微分流形的性质。 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发现方面,1956年,与李政道通过许多计算证明过去的β衰变试验中的宇称选择定则原来都不够复杂,都不能证明在β衰变中宇称守恒,并提出几类新实验。1957年初,著名吴健雄公布了他们根据杨振宁、李政道建议所做实验的结果,在β衰变中宇称确实不守恒。后来经过两三年的实验证实,基本上所有弱相互作用中宇称都不守恒。 杨—巴克斯特方程方面,1967年讨论了一个极简单的一维空间量子多体问题,并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1972年,R. J.巴克斯特(Baxter)在一个二维空间经典统计力学问题中也发现了这个方程的重要性。1981年这个方程被命名为杨—巴克斯特方程。该方程在物理和数学中有极广泛的意义。 此外,在粒子物理学方面,在弱作用的强度、费米—杨模型、G宇称、电荷共轭与时间反演不守恒、二分量中微子理论、高能中微子实验分析、中间玻色子的研究、CP不守恒的唯象分析、规范场的积分形式与纤维丛、高能碰撞中的几何模型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统计学方面,在自发磁化强度和临界指数、液态相变的研究与单位圆定理、贝特假设的发展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成果。凝聚态物理学方面,主要成就有:磁通量量子化的解释、非对角长程序的概念和关于阿哈芮昂诺夫—玻姆实验的建议。 情感婚姻 杨振宁现居于北京清华大学,同时身兼广东东莞理工学院名誉校长。杨振宁的结发太太是杜聿明的女儿杜致礼,2003年10月因病过世。2004年底至2005年初,82岁高龄的杨振宁与28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班学生翁帆再一次步入婚姻殿堂。
人物关系: 父亲:杨武之 (1896~1973) 数学教育家 妻子:翁帆 杨振宁教授夫人 杜致礼 (1927~2003) 岳父:杜聿明 (1904~1981) 著名抗日将领 岳母:曹秀清 (1902~1984) 老师: 王竹溪 (1911~1983)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 吴大猷 (1907~2000) 著名物理学家 师爷: 饶毓泰 (1891~1968) 中国科学院院士 同学: 李政道 中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杨振宁相关 2021中国品牌人物500强 世界上最伟大的100位科学家 相关院校: 复旦大学 北京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 清华大学 同年(公元1922年)出生的名人: 何云峰 (1922~2013)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 邓奇干 (1922~1950) 广西自治区崇左扶绥县 赖方平 (1922~1948)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 田登科 (1922~1948) 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 刘小楼 (1922~2007) 天津市宝坻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