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 美国名人录 [公元1908年-1991年] 约翰·巴丁(JohnBardeen,1908年5月23日——1991年1月30日),威斯康星州人。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电气工程师。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章的得主。1956年同W·H·布喇顿和W·肖克莱因发明晶体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72年,同L·N·库珀和J·R·施里弗因提出低温超导理论再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8年5月23日生于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城,15岁便高中毕业。1923年入威斯康星大学电机工程系就学,毕业后即留在该校担任电机工程研究助理。1930-1933年在匹兹堡海湾实验研究所从事地球磁场及重力场勘测方法的研究。1928年获威斯康星大学理学士学位,1929年获硕士学位。1936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1933年到普林斯顿大学,在E·P·维格纳的指导下,从事固态理论的研究。1935-1938年任哈佛大学研究员。1936年以《金属功函数理论》的论文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38-1941年任明尼苏达大学物理学助理教授,1941-1945年在华盛顿海军军械实验室工作,1945-1951年在贝尔电话公司实验研究所研究半导体及金属的导电机制、半导体表面性能等基本问题。1947年和其同事W·H·布喇顿共同发明第一个半导体三极管,一个月后,W·肖克莱发明PN结晶体管。这一发明使他们三人获得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巴丁并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科研方向 1951年至1975年,巴丁任教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物理系和电机工程系教授,并于退休后成为荣誉教授。他的第一个Ph.D学生NickHolonyak,于1962年发明了史上第一个LED。巴丁和L·N·库珀、J·R·施里弗合作,于1957年提出低温超导理论(BCS理论),为此,他们三人被授予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同一领域(固态理论)中,一个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晚年他研究如何用简单而基本的成分理解大自然非常复杂的性质,对整个近代理论物理学发展提出明确的见解。1980年他发表题为《物质结构的概念统一》的总结性论文,强调相同的基本物理概念可以广泛地用于表面上似乎悬殊的各个问题上,包括固体、液晶、核物质、高能粒子等领域。 巴丁发明了晶体管.1956年和肖克莱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72年巴丁,库柏,施里弗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巴丁于1991年1月30日上午8时45分去世
约翰·巴丁相关 世界上最伟大的100位科学家 同年(公元1908年)出生的名人: 罗伯特·奥本海默 (1908~1967) 之父 美洲美国 仲崇信 (1908~2008) 植物生态学家,教育家 天津市 华兴鼐 (1908~1969) 浙江省杭州 王馨廷 (1908~1924) 革命先驱“王氏三杰” 云南省大理祥云县 邓金鍌 (1908~1973) 广东省江门市开平 同年(公元1991年)去世的名人: 佛莱迪·摩克瑞 (1946~1991) 欧洲英国 吕忠恕 (1916~1991) 山东省聊城市临清 成俊卿 (1915~1991) 重庆市江津区 刘金旭 (1917~1991) 动物营养学家 天津市 岳心广 (1917~1991) 开国大校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 美国更多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