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琦,1939年2月28日出生于河南平顶山,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电机工程系Arthur LeGrand Doty教授、荣休教授 。 崔琦于1958年从香港赴美国留学;1967年从美国芝加哥大学毕业,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之后到贝尔实验室工作;1982年担任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1984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200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4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15年当选为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 。 崔琦主要从事电子材料基本性质等领域的研究。 人物经历 1939年2月28日,崔琦出生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 。 1951年,只身远赴香港,到香港培正中学就读 。 1957年,从香港培正中学毕业后在金文泰中学修读一年预备班,考入香港大学,但是他选择了教会的奖学金,赴美国留学 。 1958年,就读于伊利诺伊州奥古斯塔纳学院。 1961年秋,进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攻读研究生。 1967年,从美国芝加哥大学毕业,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 1968年,到美国新泽西州默里山贝尔实验室固体电子实验室工作。 1982年,担任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 1984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92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第19届院士。 1998年10月13日,与德国科学家霍斯特·施特默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劳克林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是继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之后,第六位华裔诺贝尔奖得主 。 2000年6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同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04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2015年,当选为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崔琦在低维电子体系物理,整数、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强关联电子体系物理研究和量子器件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重大成果 。 1982年,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崔琦与合作伙伴史托马和戈萨德发表了一项重大发现,崔琦和史托马将戈萨德提供的二维电子样品置于极低温度(约0.5K)和极强磁场(数十万倍地球磁场)的环境中,进行霍尔效应的测量。 他们发现了所谓分数量子霍尔效应。拉福林在第二年成功解释了这种现象。 他们的工作令物理学界对电流在磁场中的量子现象有了新的理解,并诱发一连串相关的研究。因此,他们共同获得199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22] 。 崔琦关心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初期就访华讲学,介绍国际上科学技术的最新研究热点,建议中国开展二维电子系统物理和低维量子体系物理的研究,并推动《中美原子、分子和凝聚态物理研究合作备忘录计划》的实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