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立华(1958—),字百石。别号石子、近墨者、黄庄山房主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朝阳书法协会理事。北京篆刻研究会会员、北京青年画会会员、甲子篆会理事、日本深邃篆会会员。专于大篆、隶书、汉简、篆刻等,书法理论和创作。 艺术概览 恽寿平曾言“洗尽尘滓,独存孤迥”。石子之常怀澄明而虚静之心,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以若水之德,广纳善流,心怀若谷,精心治学。专于大篆、隶书、汉简、篆刻。 “迹有拙巧,艺无古今”,研习历代名家之作,《毛公鼎》、《散氏盘》、《石鼓文》、《张迁碑》、《曹全碑》、《礼器》、黄山谷,邓石如、吴昌硕、齐白石等。研古籍,临佳作。承大家之精粹,受益匪浅。 翰墨日臻成熟。提按顿挫之间,刚柔相济。或排宕激昂,钟灵隽逸,或凝涩深穆,笔格遒劲。奇险刚正,风物长宜。洋洋洒洒,纵横捭阖,蔚为大观。 作品参展及发表概况 中日书法展 北京书法家作品展 魏立华 北京西安书法联展 北京舟山书法联展 六大古都书法展 北京工人书法展 北京新人新作书法展 北京青年书法展 日本大阪个人书法篆刻展 篆刻及书法作品曾多次在报刊杂志上发表。 获《北京文联书法大赛》银奖、《金秋节书法比赛》金奖等。 辞条辑入《中国现代书画名人录》、《中国篆刻93年年鉴》、《北京图书馆书画家档案》等。 初逢笔墨 中学时期,曾见几位同学一起习字,便提笔小试,不料想却得到同学的嘲讽。难过之余,石子暗下决心要将字练好。仅仅是童年的小插曲,却开启了石子与书法相伴的人生。 学习书法的道路是艰辛的,不仅在于习字本身对人的磨砺,也在于求学之路的坎坷。 七十年代初,国内鲜有书法学习资料,且求学无门。为了获得一本字帖,石子常常骑车到三十多公里外的琉璃厂庆云堂购买从四处收集来的残帖和旧书。有时候,为一本字帖,要等上好几个月。而有时候,由于收来的字帖残缺不全,要将几次买来的不同版本字帖拼在一起,才能获得一份完整的资料。 学习之初,既无老师的教导,又无旁人的指点,石子全凭自己的摸索。他在一次回忆中说道:“最初那几年,一帖《多宝塔》碑,我就写了五年。而五年之后的某一天,我发现自己全然错了。” 弯路,可能也需要用岁月去积累。而可遇不可求的机会,只能被有心者发现。石子在一次合唱活动中注意到,传阅的歌词居然是用毛笔写的,而且富于美感。对书法敏感而执着的石子便立即打探抄写歌词的人,最终寻到一位在朝阳文化馆任教的书法讲师。青年的石子对他讲述了自己这几年的求学经历,书法老师被深深地感动,未等石子说明来意,就主动提出愿意提供一些专业的指导。 有了老师的指点,石子的书法研习也步入正途。先后临写了《张迁》、《乙瑛》、《礼器》、《毛公鼎》、《散氏盘》、《石鼓文》和甲骨等。研习临刻了从秦汉到明清时期各流派的印章。 在笔墨纸砚稀缺且价格昂贵的年代,石子往往将写完字的宣纸晾干,再重复利用,直到宣纸上再无一方空白之处,直到宣纸因反复书写被磨破才会丢掉。篆刻用的石料也是每刻完一次,用砂纸磨平后再刻上,直到石料从十几厘米高被一次次磨成了高不到一厘米的薄片。 在无数的岁月里,石子对书法的热衷几乎可用痴狂来形容。书法篆刻的研习,让他无数次通宵达旦。在天明之后,他的身影却又一次次出现在故宫、美术馆等地,或考据历史素材,或观摩书法大家的作品。十几年的努力,也许应称之为磨砺,石子已经不再是那个充满稚气的中学生。笔法技艺日臻精进的他,无论在学术理论,还是在艺术素养上,都前行了一大步,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书法课堂 精研书法篆刻之余,石子对华夏艺术的传承也有着自己的一份执着。他乐于与年轻人交流,并投身于一线书法教学中。先后在朝阳文化馆、长城饭店、少年宫、定福庄第二小学等进行书法教学。其学生在国家级、市级比赛中屡获金银铜奖。 参考资料 《中国现代书画名人录》 《中国篆刻93年年鉴》 《北京图书馆书画家档案》 人物简介 魏立华 酸奶名企石家庄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创业史 三间小平房,一台酸奶机,两台人力三轮车,是魏立华17年前创办君乐宝酸奶品牌的真实写照。今天的君乐宝已经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酸奶生产基地,并被认定为石家庄唯一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酸奶年销售额近23亿,排名仅在蒙牛、伊利、光明之后。 获得荣誉 先后荣获“全国奶业优秀工作者”、“河北省优秀民营企业家”、“河北省轻工业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魏立华的掏心话 1.“我就是想拍着胸脯说,我是河北的,我是君乐宝的。” 2.“消费者不喜欢你,你就不行。” 3.“抱怨是没有意义的,检讨是检讨自己,不是检讨别人。” 5.“就你做企业讲良心,讲诚信,别人就不讲吗?” 6.“尊重员工,领导要跟员工打招呼,主动微笑,员工看见你就心情舒畅了,工作自然就积极了。” 7.“本土企业是亲儿子,外地企业就是女婿,儿子的根就在这,但女婿招来了还能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