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针灸专家、中医内科专家、国医大师、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教授、主任医师 吕景山,1934年11月生,河南偃师人,中共党员,针灸专家,中医内科专家 ,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 ,国医大师 ,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吕景山于1956年入读于北京中医学院;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同年分配至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历任医师、主任医师;1964年—1965年在中央卫生部举办的援外针灸班进修深造;1975年参加中国首批赴喀麦隆共和国工作组援助非洲;1986年任山西中医学院教授;1991年任山西省针灸研究所任所长、主任医师;2007年获评为“名老中医专家”;2010年获评为首届“山西名医” ;2014年入选第二届“国医大师”;2020年当选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 吕景山长期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 人物经历 1934年11月,吕景山出生。 1953年,入读于山西省太原卫校。 1956年,入读于北京中医学院。 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同年,分配至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历任医师、主任医师。 1964年—1965年,在中央卫生部举办的援外针灸班进修深造。 1975年,参加中国首批赴喀麦隆共和国工作组援助非洲。 1986年,任山西中医学院教授。 1991年,任山西省针灸研究所任所长、主任医师。 2007年,获评为“名老中医专家”。 2010年,获评为首届“山西名医”。 2014年,入选第二届“国医大师”。 2020年,当选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吕景山擅长对糖尿病、冠心病、痛风、过敏性病症的研究。 吕景山善于治疗疑难杂症,探索出对顽固性经期偏头痛,主要综合运用补益肝肾、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治疗原则,在临证中加减变化,结合对药应用,临床疗效显著。 吕景山精研“对药”,创用“对穴”和“同步行针法”。临证倡导辨证论治,针药并举。临证时辨病辨证施治,常常以过敏煎为主方,随症加减,屡获良效。 吕景山结合自身临床体会,采用“无痛进针,同步行针”手法,获得了临床疗效。无痛进针法,是将押手与刺手归于一手的进针方法。同步行针法,应补则补,当泻则泻,能够使患者在针灸时更快地得气,更好地守气,使气至病所,病痛缓解。 学术论著 据2023年4月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网站显示,吕景山已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主要著作有《施今墨对药》《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施今墨医案解读》《吕景山对穴》《冠心病中医诊治与调理》《糖尿病中医诊治与调理》等。 人才培养 指导学生 截至2015年6月,吕景山指导培养了学术经验继承人5名,通过“全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收徒5名,2011年和2013年分别在香港和加拿大收徒25人,如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师贾跃进,时任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书记黄安等都是他的学生。 家世背景 吕景山出生于河南偃师一个农民家庭。外祖父余祯是当地名医。7岁那年,吕景山得了眼病,经受40多天的折磨,后用缝衣针挑刺放血而愈。自此,吕景山萌发了做一名好医生的念头,一则传承外公的精神,二则为乡亲百姓治病疗伤。 家庭情况 吕景山育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吕玉娥任职于山西中医药大学第三中医院针灸二科。 人物评价 “吕景山为中医在海外的传播做出了突出贡献。”(《山西日报》评) “吕景山为了中医的发展,殚精竭虑。他精勤不倦、无私奉献的精神,他独到的见解、创新的思维,为中医针灸的发展树立了新的丰碑。”(山西省针灸医院评) “吕景山对于针灸、中医内科的理论有较深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北京德胜门中医院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