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历史笔记 首页 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天津名人 毛静远

毛静远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院长
毛静远,男,汉族,1962年2月生,山西吕梁人,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六、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带头人,首批天津市海河医学学者,天津市名中医,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中医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中医医院分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及《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副总编辑等职。
精于心血管病的中医及中西结合诊疗,聚焦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中医证候、治法方药、临床评价研究,在规范诊疗、提高疗效、发展学术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1)临床辨治---善于中西协同、扬长补短
既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功底和实践积淀,又掌握心血管病现代进展及诊疗技术。强调临床辨治须谨守病机、据情变通、因人施治、顾全平衡,总结出“主症辨病,兼症辨证”的病证结合辨治要旨,使之在相关共识指南中得到应用。
(2)科学研究---强调问题导向、研以致用
善于从临床中发现问题,重视科研为临床服务。揭示冠心病“阳微阴弦”病机的现代内涵,构建了中医冠心病单元;研制了心衰急慢分期、阴阳分型辨治方案并进行评价;提出了中西结合药动学研究思路并付诸实践;总结了理气化痰活血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养阴熄风通络抑制室性早搏、宣肺化瘀通脉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方药等。
(3)人才培养---重视学术传承、创新发展
总结多年的传承带教经验,提出“以名老中医学术为中心,以其师承授受的学术沿革为纵轴,以同时代、同地域或不同地域其他名医学术特点的对比分析为横轴,以所处时空环境疾病的证因特征为背景”的名医学术传承模式,培养了一批中医基础扎实、现代技术精良的高素质人才。
(4)医德学风---始终严己宽人、诚实谦逊
无论临床诊疗,还是带教研究,总是以身作则,躬身示范。对待患者热心负责,对待学生认真负责,对待学术严谨负责。以务实的工作作风、求精的专业精神、诚恳的待人品行和谦逊的学者风范,在患者、同事、同行及学生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口碑。
擅长领域 播报
1984年从医至今,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作为心血管专科医生,既有扎实的中医辨证论治功底,又紧跟学科进展,掌握现代介入诊疗技术,在冠心病、心力衰竭、血压病、心律失常等中医及中西结合诊疗方面,善于总结研究,扬长补短,发挥优势,追求疗效。
研究方向
聚焦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中医证候、治法方药、临床评价研究。
教育背景
1979.01-1983.12 山西医学院中医大学班中医专业
1986.09-1989.08 天津中医学院内科专业(心血管病方向)硕士研究生
2003.09-2006.07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心血管病方向)博士研究生
1999.09-2000.09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进修
2001.09-2001.11 日本四日市病院 研修
工作经历
1984.02-1986.08 山西省吕梁地区人民医院
1989.08-2001.01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2000.07任科主任)
2001.01-2013.01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兼介入治疗中心副主任
2013.01-2016.06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兼心血管科主任
2016.06-2022.05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科研成果
主持十一五(首席)、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5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87篇,其中SCI收录17篇,主编著作1部,副主编7部。主持制定《中成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指南》、《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指南》、《中药新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等行业规范7部。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90名,博士研究生15名,在站博士后1名。代表性科研成果如下:
(1)揭示冠心病病机的演变规律及现代内涵,制定临床辨治方案
牵头联合国内21个省、市、自治区40家三级医院200余名研究者,通过开展系列研究,揭示冠心病“阳微阴弦”病机的本虚标实证候演变规律(本虚下降,标实上升)和现代内涵(本虚多为气虚,标实多为瘀/痰),制定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诊断建议,确立了基于生活质量改善效应的稳定性冠心病中医辨治方案,成果获2021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2)研制心衰中医辨治方案,完成多项循证评价研究
基于文献分析、专家咨询、临床流调和系统评价,研制心衰急慢分期、阴阳分型辨治方案,建立“病证结合、系统分段、多维指标”的中医临床效应综合评价体系,开展临床研究明确辨治方案在心衰不同阶段(慢性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不同证型(阳气亏虚、气阴两虚和气虚血瘀)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中医药治疗心衰提供了循证证据,成果获2018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3)提出“中西结合药动学”研究设想并进行示范
基于临床中西药联合应用中存在相互作用及安全性问题,提出“中西结合药动学”研究思路,以治疗心衰常用中、西药为对象进行药物相互作用及机制的示范研究,提供了中西药在心衰治疗中安全合用的科学依据,研究成果获2018年度中医药国际共享奖-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度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社会兼职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
学术兼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中医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中医医院分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中英文)副总编辑、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副总编辑。
荣誉成就
2022年入选全国名中医
2021年获评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1)
2020年入选天津名中医
2020年入选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型院长
2018年获评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
2018年入选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岐黄学者
2018年获评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2018年入选首批天津市海河医学学者
2018年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
2017年入选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016年获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016年获评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
2015年获评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2014年获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2014年获评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1)
2014年获评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3年入选天津市中青年名中医
2012年获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1)
2012年获评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1)
2010年获评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2009年获评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1)
2007年获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2005年获评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1)
2003年获评天津市“十五”立功先进个人
2002年获评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1)
出诊时间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院区四楼国医堂专家门诊:周三下午、周四上午、周六上午
1

送花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副部长
岳阳市 岳阳县名人录
武进区名人录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韶山名人录
快手直播平台主播
落马官员
常德人
云浮人
抗美援朝战争烈士
平陆县名人录
中国油画学会理事
全国名中医巩义市名人录
扬州名人录
中医药界院士
第二届全国名中医
,第二届全国名中医
第二届全国名中医
第二届全国名中医
第二届全国名中医
第二届全国名中医
第二届全国名中医
第二届全国名中医
第二届全国名中医寿光人
第二届全国名中医
上一篇:钱英
下一篇:武长顺

最新评论

天津推荐榜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蜀ICP备2021030633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