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中西医结合专家、国医大师、重庆市中医院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 郑新(1925年5月—2021年2月6日),河南郏县人 ,汉族,中共党员,中西医结合专家 ,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 ,国医大师 ,生前是重庆市中医院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 郑新于1949年任职于西南财政部卫生科;1952年—1954年在西南军政委员会任医师、科员;1954年入读于华西医学院医疗系;1957年8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1958年入读于国家卫生部第二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1957年任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重庆第一护校医师、教师;1961年任重庆市中医院中医内科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2014年入选第二届“国医大师” ;2016年获聘为重庆市”首席医学专家” ;2020年当选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 ;2021年2月6日在重庆逝世,享年96岁。 郑新毕生从事中医药研究事业,擅长诊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尤以肾脏病和冠心病、心律失常为重点。 人物生平 1925年5月,郑新出生。 1949年,任职于西南财政部卫生科。 1952年—1954年,在西南军政委员会任医师、科员。 1954年,入读于华西医学院医疗系。 1957年8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1958年,入读于国家卫生部第二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 1957年,任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重庆第一护校医师、教师。 1961年,任重庆市中医院中医内科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 2014年,入选第二届“国医大师”。 2016年,获聘为重庆市”首席医学专家”。 2020年,当选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 2021年2月6日,在重庆逝世,享年96岁。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郑新总结出中医内科急症基本治则,提出“热毒学说”“温病截断疗法”等学说,发明推广了以参麦针等为代表的现代中医急症制剂。他专研慢性肾病,研制出疗效独特的肾病Ⅰ号、肾病Ⅱ号中药制剂,形成了理、法、方、药一系列诊治体系,提出了肾病三因论,肾病多瘀论,肾病“治未病”思想,其祛邪扶正并重、扶正重在脾肾,衷中参西为我用等理论思想。 学术论著 截至2019年12月,郑新已撰写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获奖论文10余篇,参编论著7部 ,其主要论著有《中医问答》《中医急症》《中医急症证治》《中医急症大成》《老中医经验》等。 承担项目 截至2019年12月,郑新已开展科研项目2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3项。 科研奖励 截至2015年3月,郑新已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四川省卫生厅、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及重庆市中医管理局等科技成果奖14项。 学术思想 郑新的学术思想主要是“肾病三因论”和“肾病多瘀论”。“肾病三因论”是郑新继承古代中医理论,并经过肾脏病临床研究之大成总结出来的;“肾病多瘀论”是急、慢性肾脏病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以及肾功能损害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特征。 人才培养 告诫学生 在郑新看来,学习中医必须做好两件事:一是“修德”,二是“研术”。他反复告诫学生,学医先习德,学中医必须先“正心端品,怀仁去贪”,要紧扣中国文化的一个“德”字,切实把“德”放在一切之首。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做到“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要先怜悯病人,替病人难受,还要认真想办法,要把病人的病当成自己的病一样看待,千方百计解除病人的痛苦。 学科建设 在郑新的带领下,重庆市中医院创建了中医特色突出的肾脏病专科,该专科已跻身中国中医肾病研究领域前列,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重点专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重庆市中医药重点学科。 指导学生 截至2021年2月,郑新已指导培养的学生达1000余人,如重庆市中医院肾病科主任中医师熊维建、杨敬,重庆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钟锦等都是他的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