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历史笔记 首页 福建福州名人 张钰哲

张钰哲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福州市 闽侯县名人录

[公元1902年-1986年,著名天文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

张钰哲(1902—1986年) 1902年2月I6日生于福建省闽侯县。1919年考入清华学堂。1923年赴美留学,于芝加哥大学学习天文,1926年毕业获硕士学位。 1929年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有一定平面的双星轨道极轴指向在空间的分布》。在此期间,他在美国叶凯士天文台用60厘米反射望远镜作过许多小行星和彗星的照相观测。1928年冬,发现了一颗编为第1125号的新小行星,这位旅居异邦的青年学者怀念祖国,遂将此星定名为“中华”。1929年回国,在当时南京中央大学物理系任教,并被聘为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抗日战争期间天文研究所迁往昆明。1941年他任天文研究所所长。1945年抗战胜利后,天文研究所从昆明迁回南京紫金山。1946年张钰哲再度赴美,从事天文的学习和研究,在叶凯士天文台进行的变星照相观测中发现一颗新变星。此间,他经常参加美国天文学会年会,宣读他的研究论文。1948年 3月回国,继续从事天文研究。

解放后,天文研究所改称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张钰哲任台长。张钰哲除担负全台领导工作外,自己还努力从事科学研究。从1949年底开始,他使用紫金山天文台的20厘米小赤道仪,60厘米反射望远镜以及40厘米双筒照相仪,致力于小行星和彗星的观测研究。1954年他开展了小行星轨道测定,摄动计算和改进轨道方面的计算研究工作。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7年初,在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之前,张钰哲应用天体力学基础理论研究人造卫星轨道,发表了《人造卫星的轨道问题》的专题论文,探讨了地球的赤道隆起和高层大气阻力对人造卫星轨道的摄动影响。1958年以后,张钰哲又从物理观测角度,开展小行星光电测光,测定了一、二十颗明亮小行星的光变周期,确定其自转轴的空间指向。二十多年来,张钰哲和他所领导的行星研究室,共获得五千多次小行星的成功观测,陆续发现了几百颗星历表上未有编号的小行星和冠以“紫金山”之名的三颗新彗星。在我国《天文学报》上,他曾发表关于小行星、彗星观测研究方面的论文二十多篇。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以来,张钰哲和年青人一同观测,一同计算,他在天文观测室里,经常是通宵达旦,度过了无数的严冬和夏夜,这位年近花甲,对许多事物似显淡漠的老科学家,在望远镜和计算机旁,倾注了多少火一样的热情!张钰哲精业于天文,同时也熟谙工程机械。他自己研磨过光学镜面,曾亲自进行紫金山天文台60厘米反光镜的镀银工作,所有镀银的座架设备则自行设计,自己画图,再投交制作。张钰哲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修养,他早在三十年代写的《天文学论丛》一书,用词锤炼,对仗工整,寓文学于科学之中。他擅长书法诗画,工干篆刻,既是一位精深的天文学家,又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百战艰难拼汗血,三山摧毁坐现成。步天测度初无补,病榻栖迟负国恩”。这是张钰哲1963年住北京医院时所作感事诗中的几句。他在诗中慨叹自己坐观革命,而又测天无补,栖迟病榻。这当然是谦逊。张钰哲毕生致力于天文事业,他重视观测,求实治学,曾为我国天体力学轨道计算工作奠定了基础,为我国科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第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的学部委员,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国家科委天文学科组组长。他在年近八旬,仍然在孜孜不倦地研究,进行关于彗星方面的著述。1978年又发表了《哈雷彗星轨道演变趋势和它的古代历史》(《天文学报》)19卷》的研究论文。 1978年8月 1日出版的《国际小行星通报》(Minor Planet Gircular)第4420期宣布,给新近正式编号的第2051号小行星定名为“张”(“2051”Chang)。通报中说:“哈佛大学天文台1976年10月23日发现的这颗小行星的命名,是为了表示对张钰哲的敬意。……他长时间积极从事小行星、彗星的观测和轨道计算。他还测定了小行星的自转周期,进行过分光双星工作……”

他于 1974年翻译出版了苏联B.B.沙罗诺夫著的《行星物理》(与张家祥、舒英发、尉淑玲合译,科学出版社);1977年出版了《小行星漫谈》(科学出版社)等,是一位著述甚多的天文学家。



  同年(公元1902年)出生的名人:

邓叔群 (1902~1970)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

萨本栋 (1902~1949)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廖子清 (1902~1931) 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

秦廷柱 (1902~1974) 广西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

冯润璋 (1902~1994) 陕西省咸阳泾阳县



  同年(公元1986年)去世的名人:

林如高 (1888~1986) 福建省福州市

蒋兆和 (1904~1986)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

年得祥 (1930~1986) 甘肃省临夏康乐县

赵宁康 (1944~1986)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

孙举京 (1900~1986)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

何敏华 (1928~1986) 广西自治区百色凌云县

26

送花
13
鞍山 台安县名人录
原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康生唯一儿子
曾任第十九届中央委员
晋江市名人录
秦皇岛市名人录
兰州市名人录
北京市监察委员会主任
滦南县名人录
现任吉林省舒兰市委书记
唐山市 乐亭县名人录
南京名人录
原山西省委书记
福州市 闽侯县名人录
中国早期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之一
著名天文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两弹元勋
中国气象学之父
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明代农艺师、天文学家、数学家
中国呼吸病学专家
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隋末唐初玄学家、天文学家
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著有《推背图》唐代杰出天文学家、数学家
中国天文学家
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
中国天文学会名誉理事长
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
著名天文学家
中国近代实测天体物理学奠基人
中国大地天文学的奠基人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
中国现代天文事业的奠基人
上一篇:林岚
下一篇:林志钧

最新评论

◎八字排盘◎
姓 名:
   
生 日:
时 辰:
夜子时处理: 夜子时日干向前遁一天算第二天 日干保持不变

福州推荐榜
本站测算方面的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蜀ICP备202411358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