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 赣榆名人录
王辉(1923一2010),赣榆县土城人。1938年8月参加抗日同盟会,1939年8月加入中国CP 爱赣榆,为淮河大队战士。历任独立三中队政治宣传委员,长安大队警卫团中队政治指导员、连长、营长,宿迁顺河区区长,淮海大队副大队长,豫皖苏独立三团副团长兼参谋长,48师作战科长,第五兵团工程兵总队参谋长。1952年5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机械工程兵第六团团工。1953年至1958年留学于苏联(古比雪夫)J1959年回国任工程兵军训处处长。1964年任工程兵五十三师师长,是年12月任二炮通化基地副司令员兼五十三师师长。1967年8月,任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68年任武汉军区工程兵主任,同年7月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兼郑州市委-、革命委员会主任。1975年任武汉军区副参谋长。1977年10月任中共郑州铁路局-。1978年10月,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1979年11月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85年离休。 汉族,江苏省涟水县人,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宣传员、干事、代指导员、中队政治指导员、连长兼政治指导员、教导队队长兼政治指导员、连长、参谋、副营长、营长等职。 王辉,参加了大兴镇、陈道口、大伊山、来龙庵、左圩、运河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副大队长、团参谋长、科长兼办公室主任、浙江省江山县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兼剿匪司令员、兵团工兵总队司令部参谋长等职,参加了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大队长、团长、副处长、处长、师长、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兼郑州警备区副司令员、武汉军区工程兵主任、郑州市委第一书记、郑州铁路局第三书记、河南省委书记、武汉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等职,参加了抗美援朝,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2010年8月2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主政郑州 创办郊区知青农场 19761月份,10个“五七农场”如雨后春笋般在郑州市郊区冒了出来。 当时,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学生,都到边疆组建建设兵团,中小城市的学生也都到偏远的农村插队落户,而郑州的1969、1970届初、高中毕业生却很幸运,都在城市郊区农场“上山下乡”。 这是很多郑州知青当时解不开的谜团,比如须水五七农场一连知青蔡建生。 而当知道谜底后,蔡建生在对逝去年华惋惜的同时,心头多了一份感恩。这份感恩,也是众多郑州知青所共有的,这与一个人有关——原郑州市委第一书记王辉。 当年,在那个“极左”年代里,正是市委书记王辉顶住上级的压力和巨大的政治风险,在郑州郊区建了这10个“五七农场”,使得郑州知青可以在家门口“上山下乡”,这也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创举。 “这次下乡,我们免受远离家门之苦,有些温情脉脉的色彩,我们应该感谢王辉书记。”花园口五七农场知青李先生说,在那个“极左”年代里,王辉敢冒着不可预知的政治风险,将郑州的孩子安排在本市郊区,确实需要非凡的魄力。 就这样,当时郑州的数万初中和高中毕业生,在王辉兴办的郊区农场里安定了下来,并且用他们自己的双手创办了玉雕厂、拖拉机配件厂、鞋厂、烧碱厂、玻璃厂等。 “在郊区建农场,在当时是冒了很大风险的。”王辉后来回忆说,此举虽然符合中央关于知青劳动锻炼的精神,但当时是要求插队落户,省里不同意,说是为什么要在家门口办农场,市里也有人反对。 他说了可行理由:一是郑州郊区不少地方有房子,比如马寨就有不少备战窑洞可以住;二是当时每个知青有200元的安家费,可以集中起来办农场;三是将来“五七农场”可以办小工业(后来许多农场都办起了小工厂);四是农场离家近,家长放心,有利于数万个家庭的稳定;同时,作为郑州市的后备力量,将来市里招工需要多少立刻就能上来多少。 之后,王辉跑到省里,说可以把武汉军区工程兵办的农场撤销,省下钱来办农场。市领导张志彬、陈文书和郊委书记杜德新很支持这个想法,他们说:“王司令,办!我们去跑。” “把子女放到郊区,一个月总可以见次面吧?”王辉说,大多数老百姓是拥护这种做法的,当时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定下办郊区农场以后,郊区农民也很支持,他们让出房子给知青住,划出地给知青种。后来他被批判了,不少知青给送饭送烟,郊区农民还讲:“王司令,我们保护你!” 王辉的苦心没有白费,在郊区下乡的郑州知青,相对而言是“最幸福的”。 花园口五七农场一连知青王平曾写道:下乡时回城拉粪,对于知青来说是个美差,这意味着可以回家、洗澡、改善生活。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在黄委会礼堂看场电影,或者到河南影院,给把门的师傅说说好话,买一张站票。 相比之下,那些远赴他乡的郑州知青却苦不堪言。郑州知青吴宁豫说,他们1973年5月到周口沈丘下乡,去的路上整整跑了一天,困苦的生活和艰辛的劳动自不必说,每次回家都要扒汽车、转火车,折腾一两天才能到家,回家是最奢侈的事情。 悲惨的是,有两位同去沈丘的同学,却再也不能回来了——农村洗澡不方便,一位女生去河边洗澡淹死了;还有一位女生冬天在熬糖稀的大锅里舀热水洗澡,掉进锅里烫死了。 时至今日,那个年代一人之念可以使无数人的命运结局出现天壤之别的情景再次被提起,不得不令人反思。 严格自律 秘书出去可以带车,他的子女不可以。 王辉的秘书崔清说,她2004年担任王辉的秘书,当时王辉就交代她,秘书出去可以带车,但他的子女不可以。王辉的外甥上学自己坐地铁,女儿从郑州到北京,每次都是自己搭车过去。可有些领导祖孙三代都用公车,一家3台车都不够使。 “打仗时,首长腿受过伤。”崔清说,但当年在郑州工作时,王辉曾走遍了各个农场。在郑工作期间,王辉非常重视抓生产工作,发展了塑料厂、化工厂、机械厂,建了西流湖、邙山提灌站,修了第一座穿越铁路的立交桥,主持建造了如今的二七塔等。 王辉的女儿王和平是郑州某部队医院皮肤科医生。“从小开始,父亲就对我们很严,不准我们打着他的旗号走关系。”王和平说。她兄妹5人,两个姐姐、一个哥哥,还有一个妹妹。哥哥退休前在一国家单位上班,剩下她们姊妹4人,都在部队医院上班,兄妹中没有一个“官二代”。 每次王和平去北京,王辉都会问她,郑州知青过得好不好,二七塔还是不是市中心,有没有翻修过,去那里参观的人多不。而让她遗憾的是,直到父亲去世,她也没有顾上制作一个关于二七塔内容的光盘给他。 大兴水利 当年在修邙山提灌站的时候,王辉了解到邙山头有个桃花峪,这个地方不错,但还归荥阳管,旁边有个古荥公社提出从邙山头修,他就自己爬到山上看,因为他左腿在解放战争中打断了,不方便,每次爬山来回要走40公里路,疲惫不堪。这样前后爬了3次山,决定就在邙山头上修。 预算出来了,建邙山提灌站要1000万元,省里只给200万,于是王辉想到“民办公助”这个办法,老百姓修渠,每天补助饭钱,每人5毛钱,不给工钱,原来一天上3000人,后来一天上到8万人,三班倒,人停工不停。只两年零几个月就修好了。最后一算账,花了800万。好多东西都是自己做的,水泵、电动机,这些设备当时没地方买,他就派人去武汉、上海和沈阳学技术,回来自己研制,都成功了。 修建期间,他只要在郑州,每天都要到工地上查看,看质量,看进度,对于这个老首长,工地上的人都熟识了。 在郑州的十余年间,王辉还主导修建了尖岗水库,在花园口搞出了水浇田,种出了郑州大米,发展了街道工业,甚至还动用了工程兵,修建金水河,军人从山上拉来石头砌护坡,回去时把金水河的污泥拉到农村肥田,一举两得。可惜后来因为被批斗,金水河没有彻底修好,王辉一直觉得是个遗憾。 20世纪70年代末,中苏边境形势紧张,王辉率部调往内蒙古,从此离开了郑州。 同名人物: 王辉 湖南省怀化市芷江 [当代] 王辉 北京市 [当代] 王辉 (1993~2020) 陕西省宝鸡扶风县 [当代] 同年(公元1924年)出生的名人: 沈岳 安徽省滁州来安 武蕴华 安徽省滁州来安 郭驾夫 安徽省滁州来安 张思恺 安徽省滁州来安 朱静如 安徽省滁州来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