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传诒是我国杰出的空间物理学家,以下是他的详细生平介绍: - **教育背景**:1953年,涂传诒进入北京四中就读初中和高中。1958年,考入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空间物理专业就读本科。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 **职业生涯**:1972年,开始在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任教并从事科学研究。1980年,在美国天主教大学从事合作研究。1988年,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高空研究所从事合作研究。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同年凭借项目《太阳风的形成机制》获得陈嘉庚科学奖。至2009年9月,涂传诒(含合作)发表论文100余篇,SCI收录66篇,包括以第一作者以北京大学为第一隶属单位在《科学》(Science)上发表的研究论文。 - **科研成就**:涂传诒建立了太阳风中湍流串级理论和太阳风质子加热理论,统一了阿尔芬脉动的波动与湍流描述;建立太阳风湍流发展的形态学和结构模型,否定“近似不可压理论”在太阳风中的适用性;还总结了太阳风湍流研究成果,指出新的研究方向。他作为唯一获奖人,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9年和2001年),其科研成果促进了国际学术界对太阳风湍流传输理论和太阳风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 **人才培养**:涂传诒为本科生开设太阳大气层、日球层与磁层物理学课程,为研究生开设太阳大气层、日球层与地球磁层物理学(高级)课程。他还荣获2008年北京市教学名师奖,2010年、2013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导师,2011年北京市优博指导教师等称号。 - **社会任职**:涂传诒担任过教育部第6届科技委委员、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地学与资源环境学部主任,北京大学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陈嘉庚科学奖地学部评选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涂传诒在太阳风与太阳大气物理学研究领域贡献卓越,是我国空间物理学科研究方面的领军人物,同时也为高校教学科研体制的改革创新贡献了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