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历史笔记 首页 四川成都名人 刘敏如

刘敏如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刘敏如,1933年生,汉族,四川成都人,中医妇科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医大师,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敏如于1951年—1953年就读于华西大学医学院护士专修科;1956年—1962年就读于成都中医学院,后留校任教;1973年任成都中医学院妇科教研室主任,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妇科主任;1983年晋升为副教授;1986年晋升为教授、中医妇科博士生导师;2014年入选第二届“国医大师” ;2020年当选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 
刘敏如主要从事月经周期调节机理中医观的研究和更年期相关疾病的研究。
人物经历
1933年5月,刘敏如出生。
1951年—1953年,就读于华西大学医学院(现华西医科大学)护士专修科。
1956年—1962年,就读于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后留校任教。
1973年,任成都中医学院妇科教研室主任,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妇科主任。
1983年,晋升为副教授。
1986年,晋升为教授、中医妇科博士生导师。
2014年,入选第二届“国医大师”。
2020年,当选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刘敏如擅长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闭经、围绝经期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不孕、女阴白色病变证、盆腔炎、妇科肿瘤等妇科疾病。
刘敏如在治疗女性不孕症方面,重视灵活运用补肾法:根据月经周期,择期论治;根据邪正虚实、轻重缓急,标本兼顾、攻补兼施,准确把握补肾之时机及尺度;根据阴阳互根之理,重视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治法。
刘敏如坚持中医药对女性生殖轴调控的研究方向,率先提出并发展了如盆腔疼痛证、经断前后诸证、女阴白色病变证、盆腔瘀血证等中医妇科新病种,提出“月经周期调节机理中医观”及崩漏、痛经病机新论。探索践行中医药现代化及产、学、研结合,研发补虚化瘀的复方产品“产泰”治疗妇女产后复旧不良;率先应用“气阴双补法”治疗功血并研发上市药品“益宫宁血口服液”;以“补肾气”立法研制“资癸女贞丸”“资癸元阳丹”“滋阴荣颜丸”及“养精壮本丹”等保健药品。
学术论著
据2023年4月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网站显示,刘敏如已主编大型论著4部,副主编5部,点校古医籍1部,其主要著作有《中医药高级参考丛书·中医妇产科学》《中医妇科学》等。
承担项目
截至2021年3月,刘敏如已承担并完成国家级、省级、厅局级科研课10余项。
科研奖励
据2023年4月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网站显示,刘敏如已获得国家星火博览金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中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省中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3项。
人才培养
指导学生
截至2018年5月,刘敏如已指导培养了40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 ,其中3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主任委员,7名研究生在海外中医执业近二十年。
人物评价
“刘敏如致力于中医药的传承创新,重视中医人才培养,搭建了工作室及师带徒的平台,成为了当代中医女科系承上启下的传承人代表之一。”(成都中医药大学评)
“刘敏如是中国中医妇科专业领军专家,她学验俱丰,德艺双馨,为当代中医女科承上启下、传承创新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赢得了业界和广大患者的高度认可和尊崇。”(中华中医药学会评)
23

送花
13
第十九届中央委员
临沂市 沂水县名人录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主任
泉州市 泉港区名人录
梅州市 兴宁市名人录
汉朝皇帝
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
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委书记
二十四孝子
西汉第五位皇帝
白山 临江名人录
重庆市政协原副主席
国医大师
国医大师
中医药界院士
国医大师
国医大师
国医大师
国医大师
国医大师
国医大师
国医大师
国医大师
国医大师
国医大师
上一篇:张朵依
下一篇:廖品正

最新评论

◎八字排盘◎
姓 名:
   
生 日:
时 辰:
夜子时处理: 夜子时日干向前遁一天算第二天 日干保持不变

成都推荐榜
本站测算方面的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蜀ICP备202411358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