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历史笔记 首页 贵州黔东南州名人 潘维俦

潘维俦

黔东南州 锦屏县名人录

[公元1931年-1986年]

潘维俦,男,1931年3月出生,锦屏县城关王寨人,1950年考入南昌大学森林系,1954到湖南农学院林学系任助教,1978年晋升为教授,任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和中国林学会林业水文及流域治理专业委员会筹备组组长、中南林学院副院长等职,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杉木之乡长大的维俦自幼受其父熏陶,对木材生长、选购、检尺等有着浓厚兴趣。其父希望他能象人所称道的“十八杉”那样,“性直、品端、节坚、材美”,取其与“杉君子”为伍之意,命名维俦。

少年时代的维俦活泼好动,常常呼上三朋四友,扑进城边碧绿的清水江里,畅游、追逐、嬉戏。最令他憧憬神往的是江面上木材交易的热闹景象,放排工人骄健的身影和江上阵阵粗犷的号子声。在嬉戏中,孩提时代的维俦深深地感受到了家乡的青山绿水给他带来的欢乐,也催生了他对森林和大自然的钟爱。

维俦白幼聪颖好学,勤思考,有抱负,常常挑灯夜读,十分勤奋。其家乡一带在清朝时“山多戴土,气候温暖湿润,树易栽”,“自清水江以下至茅坪二百里两岸,翼云承日,无隙土,无漏阳”。《黎平府志》上述记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他看到家乡森林资源大量消耗,森林蓄积量大幅度下降,生态平衡正遭到严重的破坏,特别是人们所偏爱的杉树,由于被肆意砍伐,几近告罄的严酷现实,感到忧心忡忡。也正是这种深深的忧虑和从小对森林大自然的钟爱,激发了他立志献身林业教育和科研的神圣使命感和责任感。

1950年,十九岁的维俦以优异的成绩,叩开了江西省南昌大学森林系的大门。从此,“杉木之乡”的儿子便与祖国的林业科学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两年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维俦随系转入华中农学院林学系来到武汉。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整个身心都倾注在学习上。1954年9月,23岁的潘维俦以优异成绩从华中农学院林学系毕业,分到湖南农学院林学系任森林经理学教师。

1963年,湖南农学院合并到广州成立中南林学院。这年,在全国林学会现有林专题研究会上,维俦以崭新的角度提出《杉木人工林群体结构规律及其在营林上的应用》的报告,令与会者刮目相看。其后继续从事教学和研究。

“文革”开始后,维俦和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受冲击,全家下放到广东-茶场“监督劳动”。1976年“-”粉碎后,维俦从疑虑、不平、迷惑中解脱出来,走出低谷,又重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科研教学中。他从广州随学院迁至湖南溆浦,开始转向于我国杉木人工和生态系统、森林水文及流域治理方面的研究。1978年,维俦主持筹建中南林学院林业生态研究室,在湖南会同建立中国第一个杉木人工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他利用系统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研究,首次在国内发表森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科研论文《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量及其生产力的研究》,找到影响杉木速生丰产和限制杉木成林的一些生理因素和指标,获湖南省科学大会成果奖。同年,晋升为副教授,次年被评为中南林学院先进工作者。

1983年5月,维俦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84年2月,出任中南林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他认真着手学校机构、教学与科研改革,受林业部表扬,并予推广。所主持的生态研究室,全国领先,为中南林学院赢得“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专业研究委员会”、“森林水文及流域治理专业委员会”两块牌子。这期间,维俦与同事们一起努力工作,将原仅有六个专业的中南林学院办成了一所具有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结构,20余个专业的综合型院校。他所领导的森林生态研究室,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挤进了世界林学先进行列。一时间,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学者、专家接踵而至,访问、参观、工作,中南林学

院令外界刮目相看。1984年3月12日,中国林学会授予他“劲松奖”。4月20日,受聘为湖南省科委专家顾问委员会成员。

维俦离开家乡长期在外工作,可一刻也未忘记家乡,特别是故乡和森林生态问题时刻萦绕在这个游子的脑际。1984年,维俦回到他阔别二十多年的家乡锦屏。见到家乡面貌大变,维俦高兴万分,感慨万千。然而,当他看到清水江两岸昔日郁郁葱葱的杉乡-日趋减少,家乡的森林生态面临一场严峻考验时,又难免忧虑积胸。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维俦将十一名家乡子弟带回中南林学院进行培养。他要用现代林业科学知识来武装这些年轻人的头脑,希望他们成为“木头城”新的一代建设者和保卫者,以尽他作为游子对家乡的一片赤诚之心o

1985年3月,维俦参加林业部副部长刘琨率领的中国林业代表团,出访联邦德国。5月出席哈尔滨国际森林水文学研究方法学术讨论会。1986年8月,出席在美国召开的第四届国际生态学会议,用英语宣读《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水文学过程中的营养动态与平衡》论文。会上,用英语即席回答了各国学者、专家提出的问题,从容不迫,对答如流,令与会者佩服。美国、加拿大学者表示希望与维俦主持的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进一步联系,在他们的试验区采用维俦的树干经流测定技术。苏联杂志《育林》评价,这类研究“现在在世界上极为迫切的课题,在苏联还没人搞”。该成果“达到西欧有关先进国家和日本的高水平”。1986年8月,维俦晋升为教授。虽长期患肾结石、胆结石、高血压、冠心病、脑缺血、脑血管硬化等多种疾病,仍忘我工作。1987年10月在住院期间,还筹编了我国第一本《森林水文论文集》。1987年5月,在哈尔滨国际森林水文学研究方法学术研讨会上,维俦宣读《森林水文学研究的生态系统观念》一文,为世界林学研究尤其是为我国南方山区布局和开展生态水文研究与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综合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潘维俦一生热爱林业教育,先后为本科生、干训班、研究生开设森林经理学、森林生态学、森林水文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方法、近代生态学研究进展等10余门课程,培养了10名研究生。撰写数以百万字的科研论文,其中发表论文26篇;译著8部(篇)计100万字,主编论文3辑。长期任中南林学院森林生态研究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评审委员会委员,学报编委副主编,中国林学会生态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和中国林学会森林水文及流域治理专业委员会筹备组组长。其主要研究成果有:森林生物量测定与估算,森林水文学过程定量分析和营养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定位观测,属国内开拓性研究;小集水区经流物建设,林冠穿透水、树干流、地表经流和地下水连续自动装置及测定技术,均属国际水平;在开展集水区森林生态结构、功能及生产力定量研究方面,为我国填补了空白。维俦在森林生态领域中的建树,引起国际关注,国外许多专家、学者,纷纷寄来邀请信。1988年3月,维俦出席在捷克斯洛伐克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继赴西德访问、讲学。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将其收入《世界名人录――澳大利亚及远东地区名人录》,成为中南林学院建校以来,唯一在重大国际大会上宣读论文,及列入《世界名人录》的学者。

1986年6月26日,潘维俦突然昏倒在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会上,抢救无效,离开人世,终年57岁。五十七岁,对于一个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来说,正值金秋,正是集大成的年华,师生为之悲痛,学界为之惋惜,一个老教授,用这样十六个字来概括潘维俦的一生:“治学严谨,卓有成效,克勤克俭,光明正大”。中央林业部发来唁电,评价他“为我国森林生态学的研究和林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称其逝世“是我国林业建设事业的一个损失”。中南林学院于7月2日举行隆重的追悼会。其妻曾家丽副教授遵其生前遗嘱,将维俦的私人藏书5100册(本)并书橱7个及众多科技资料,全部捐献给了他亲手建立起来的中南林学院生态研究室。其助手们遵照先生的嘱托,给他的故乡锦屏县委寄来了关于锦屏林业地带的主体利用及开发问题的提纲,以尽生前所未能尽的游子之心。

潘维俦教授虽然逝世了,但他为我国森林生态学以及林业教育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和他精湛的林业教育思想,丰富的林业理论及实践经验以及拳拳赤子之心将长留人间。


  相关院校:

南昌大学



  同年(公元1931年)出生的名人:

叶利钦 (1931~2007) 俄罗斯族 欧洲俄罗斯

尹灵芝 (1931~1947) 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

王承荣 (1931~1951)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

王振叠 (1931~1979) 安徽省宿州

栗振林 (1931~1952)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



  同年(公元1986年)去世的名人:

朱宝玉 (1944~1986) 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

胡愈之 (1896~1986) 浙江省绍兴上虞

严发奎 (1958~1986) 浙江省杭州淳安

梁元惠 (1912~1986)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

陈漫远 (1911~1986) 广西自治区梧州蒙山县

范能彬 (1910~1986) 广西自治区贵港桂平

13
威海市 文登区名人录
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落马官员
国医大师
全国名中医
中国作家
郑州市 中牟县名人录
国家一级演员
历任省美协秘书长、专职副主席
中国作家
北宋名将
大名县名人录
黔东南州 锦屏县名人录
上一篇:谭钧培
下一篇:王系松

最新评论


免费八字算命 缘主八字测算 免费八字排盘
免费八字算命姓名:
免费八字算命性别:
免费八字算命生日:
出生时辰:
√ 在线测试
黔东南州推荐榜
本站测算方面的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蜀ICP备2021030633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