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白(1906 - 2003),原名燮枢,号白叟,字曙光,东莞莞城人,是中国杰出的工艺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陶瓷艺术家和工笔花鸟画家。以下是他的详细生平: - **早年经历**:1906年出生于东莞莞城旨亭街的一个医学世家,但他对学医毫无兴趣,自幼钟情于绘画。少年时期在骆冕廷私塾读书,学业优异,每学期都考第一名。然而,初中考东莞中学时却名落孙山,他立下志向将来要回校当老师。18岁时,其作品就被人看中买走,这让他信心倍增。 - **求学经历**:1926年,邓白进入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师承著名画家陈之佛。两年后,转学至上海艺专。1929年,他进入中央大学艺术系继续深造。在学习过程中,他不仅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还广泛涉猎艺术理论知识,为其日后在美术领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 **教育与创作生涯**: - 1933年,邓白从中央大学毕业,回到东莞中学任教。1938年后,先后任教于贵州安顺师范学校、中央大学建筑系。1940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助教。1942年后,担任重庆国立艺专图案系讲师、副教授。在此期间,他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也结识了许多艺术界的同仁,为其艺术创作和教育理念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 1946年秋,邓白随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从重庆迁回到杭州,任教于图案系。1955年,他参与筹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彩墨画系,并担任系副主任。1957年,彩墨画系改为中国画系,邓白出任系主任。1958年,学院改为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他按照指示建立工艺美术系,担任系主任,成为中国美术学院第一任工艺美术系主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1983年起,他担任陶瓷美术史博士研究生导师,为中国培养了高层次的陶瓷美术研究人才。 - **艺术实践与成就**: - **绘画创作**:邓白擅长工笔花鸟画,作品注重格调与意境,笔墨精纯,气韵生动。他能巧妙地将鸟语花香移于画中,代表作有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的《和平春色》、广东厅的《岭南丹荔》等,其作品《四时春》《紫荆图》《罗岗香雪》《雪梅图》等也颇具盛名。他的绘画风格婉约丰盈,细腻明亮,笔下形象生动,线条刚健有力,设色清雅秀美。 - **陶瓷艺术**:1959年,响应政府恢复龙泉青瓷的号召,邓白多次到地方国营龙泉瓷厂指导设计创作。他设计了成套高级青瓷餐具、茶具和花瓶等产品,其中“飞鸾牡丹纹”青瓷餐具被选定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浙江厅国宴用瓷。20世纪60 - 70年代,他致力于恢复南宋官窑的研究,在浙江美术学院自建的窑炉中烧制出具有传统特色的南宋官窑瓷,获得文化部科研二等奖。他设计的“大双环牡丹瓶”“凤鸣壶”获1979年轻工部优质产品奖,成为龙泉瓷厂的畅销产品。 - **理论研究**:邓白在美术史论方面有深入研究,著述颇丰,如《浙江民间工艺选集》《略谈我国古代陶瓷的装饰艺术》《略谈古代龙泉青瓷的艺术成就》《中国陶瓷美术史纲》《中国画论初探》《潘天寿评传》《邓白美术文集》等,还主编了《中国美术全集·陶瓷》(上卷)。 - **社会任职**:他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美协副主席、浙江省文联理事、中国陶瓷学会副理事长等职,为推动中国美术事业和陶瓷艺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 **晚年生活**:晚年的邓白毅然决定回到东莞常住,2003年在东莞去世,实现了落叶归根。在东莞,可园、华侨大酒店和莞城中心小学等地都能看到他的题字,留下了他与故乡深刻联系的印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