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 湘乡市名人录
朱训德,又名释然,男,1954年生,湖南省湘乡人。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湖南省美协副主席、湖南省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及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 青年时代于湖南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任师范大学中国画研究室主任及美术系主任等。近年来,除教育工作外,更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研究和创作。 他的作品以深厚的中华文化为底蕴,以人与大自然的亲和关系作为创作的主线,浑厚而含蓄,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其富于探索精神兼具相当容量与力度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中国画家的现代造型意识和民族风格,深深地把握住中国绘画的精髓,代表了新一代中国画家新的思维与建构。并在中国画坛产生相当的影响。 作品曾参加多次全国性大型美展,曾获全国美展银奖、国际水墨画大展金质奖、湖南省美术创作优秀奖、一等奖及湖南省文学艺术创作荣誉奖。并获选送到法、苏、美、加、日、澳、新加坡和港台等地展出。多件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日本近代美术馆、联合国总部、国内外艺术博物馆及文化研究机构收藏。 出版有《朱训德作品集》,《中国民族风情。傣族集》,《朱训德画文集》,译著《与风景秀丽的对话》,《听泉》等。其艺术成就列入《中国著名艺术家辞典》,《中国杰出人才辞典》,《世界文化名人辞典》。
社会职务 1954年生,中国湖南省湘乡人。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湖南省文联副主席 湖南省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博士生导师 曾获得国际水墨画大展金质奖,非凡艺术奖。作品曾在法、俄、美、加、日、澳、新加坡和港台等地展出。多件作品为中国美术馆、听泉园、联合国总部、日本近代美术馆、国内外艺术博物馆及山东文轩画廊文化研究机构收藏。 代表作品:朝天辣 中国年-----组 水墨和平鸽 晚炊 暮光 山月无声。 人物履历 《春花集锦》映照一个新的时代朱训德1977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那是个学习起来如饥似渴的年代,1978年到湘西凤凰写生,我一个月画了500多张写生,《春花集锦》的创作灵感来自一次当地的赶集。”朱训德昨日向记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那时当地苗族妇女的衣服都要绣花,每个月赶集,她们都要到集上去z找一些纸做的花样。我看到一群妇女围着贩卖纸花的地摊挑花样,有年纪大一点的,有年轻一点的,我看到年龄大一点的妇女喜欢挑‘花开富贵’这类的纸花,而年纪轻的少女则喜欢‘鸳鸯戏水’等等,她们的眉目、神情各异,在她们面前是满地纸花,她们身上是穿着绣着花的衣裳,在她们身旁、身后的地上则有各种大自然的野花。那种场景很自然,很美。”朱训德说 “虽然当时凤凰还很穷,但那里老百姓很淳朴,他们会给你煮红薯、蒸芋头,会邀你和他们一起喝酒,一起唱山歌。”朱训德说,“在那里我感受到了一种不同的生活,感受到了他们对美的渴望和追求,而这些也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已吹起,人民的生活开始有了一种生机。”《春花集锦》正是表现了那个正在发生变化的时代,人们对于生活美的向往,因此虽然反映的是一个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场景,但它站 在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高度。 “时代的变化是深深影响着创作者的。”朱训德说,当时自己的心境也是如鱼得水,心中抑止不住的创作激情时时有爆发出来的渴望,“于是一个月草图就画出来了,半年时间便最后定稿。” “这幅画画面虽然不大,但把中国工笔画表现生活提高到相对高度。画作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后,上个世纪90年代,我画了二稿,又被日本近代美术馆收藏,去年,我画了第三稿,将要在长沙展出的便是第三稿,其构图等等没有变化,只是在颜色处理上有些变化,毕竟我现在的艺术修养与过去已大不一样了。”朱训德告诉记者。 将现实“小我”变成精神“大我” 朱训德是从湘乡走出来的画家,“我从小爱画画,家乡一直有读书、习武的传统,我在朴素的文化传统中长大。从我家往北走10里是毛主席的故里,往东走30里是白石先生的杏子铺星斗塘,往南走20里则是曾国藩的富厚堂。这些受世人敬重的乡贤的人格风范影响着我。我一直认 为艺术家一方面要敢担当,敢作为,敢为天下先;一方面要富浪漫,好想象,重理想。因此,心怀时代是艺术家必须的一种情怀。”小艺术家如何与大时代对接,朱训德认为,要把现实生活中的“小我”变成精神生活中的“大我”。 “所谓养心得境、化境为象是真正的艺术家精神生活的一种境界。当我们能有这样一种心襟和怀抱,把现实生活中的‘小我’变成精神生活中的‘大我’,我们的思维与画笔才有可能散淡无羁,俯仰自如,画家的性情与自然性情才有可能合为一体。”他以自己的《春兆》为例,这件作品曾入选北京的“国际和平年展”,又选送联合国总部展出并被其收藏。“皑皑白雪覆盖下是春的气息,树干上的红纸裹着人们对未来岁月美好的信念和期待,树枝上萌发的是这个民族的希冀。” 当代艺术要从自己的文化中长出来“我的工笔画分两个阶段,前阶段重传统,富装饰表现手法,《春花集锦》《春水长流》《山乡秋韵》《洞庭初醒》,以及后来《唐诗宋词系列》等作品都是一种倾向,画面清朗,俊雅宁静。而后阶段的《暮光》《井湾》《山月无声》《冬语》《洞庭吟月》《朝天辣》《晚炊》等则趋淳厚、朴厚、丰富、灿烂,画面效果则走向沉郁而飞扬,表现手法更丰富厚实,也更接近自己的艺术理想。总的来说在工笔重彩领域的探索是由简入繁,由清新而朴厚,由宁静而飞扬灿烂。这种变化使我的作品思想内容更有深度、画面结构更富张力、画面分量更加凝重。”朱训德表示,自己更喜欢后阶段的作品。 在朱训德的画室里,记者看到了朱训德的近作《中国年》。《中国年》此前在北京参出,受到了美术界的极大关注,这正是他在探索的工笔重彩。该系列与他以前所作的工笔画、水墨画的风格迥然不同,体现出“沉郁而飞扬”的画风,画在亚麻布上,作画材料也很综合,特别是颜料用到了很多矿物质。与明清以来中国画的创作模式不同,整幅作品很“先锋”。 “其实我是在‘复古’中创新。”朱训德说,“画的内容上,我画的中国人的生活,就是过年做年糕。所以它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但在形式上,我跳过明清,从敦煌、马王堆帛画中寻找中国画的最原始的符号,因此力图使整幅画的线条、气势有一种汉唐大气象。” 朱训德认为:“当代的中国画要复兴,要大胆地走向现代,要有时代的脉搏,要有时代的气象和怀抱,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出来,从自己的民族精神中长出来。” 青年时代于湖南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任师范大学中国画研究室主任及美术系主任等。除教育工作外,更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研究和创作。 他的作品以深厚的中华文化为底蕴,以人与大自然的亲和关系作为创作的主线,浑厚而含蓄,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其富于探索精神兼具相当容量与力度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中国画家的现代造型意识和民族风格,深深地把握住中国绘画的精髓,代表了新一代中国画家新的思维与建构。并在中国画坛产生相当的影响。 2010年9月率团赴美国举行以和平为主题的画展,并得到外国友人及海外华侨的高度赞扬。 2010年11月6日举行庚寅年首届中国百名书画家“炎帝圣陵丹青行”活动中朱训德作为主祭人参加,这次活动规格高,意义深远,在中国历史上将留下浓重的一笔,并载入史册。 2012年9月 出版《雅韵-朱训德作品集》中央美术学院高级研修教师班教师工笔作品系列 李明主编 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 主要作品 出版有《朱训德作品集》《中国民族风情。傣族集》《朱训德画文集》,译著《与风景秀丽的对话》《听泉》等。其艺术成就列入《中国著名艺术家辞典》《中国杰出人才辞典》《世界文化名人辞典》 翻阅他的大画册,看到的都是各种各样的不同的画,给我的感觉就是画家在努力传递一种在各种场景下生命形态的飞扬,抑或是一种气氛,一种悄悄地渗透你的视觉,细细地潜入你的心灵的一种感动。 那些大雪覆盖着的草垛、茅屋,那些凝固在冬夜里的一种寂寥,绵厚的白雪的下面,我感到了土地的的温度。那种潜伏在土地里的一种给万物生长的一种温度。《故乡流进一条河》里的雪,给我的是一种温暖,一种被白雪覆盖着的热烈。 朱训德善于在他的画中营造一种气氛,《朝天椒》是一幅瑶家妇女在收割辣椒的场面,那些在风中摇曳的辣椒树,和瑶家妇女的衣裙一起起舞,一种熏人的热烈,喷出了画面,那种成熟的焦脆的香味在风中弥漫着。那种色彩是凝重的,带有浓郁的楚地的符号暗示,我会想起西汉墓里的出土的器物的调子。 《晚炊》里的那一个吊在树上的铁炉锅,被火光刻画出清晰的轮廓,一个农妇怀抱着孩子在拨火。暗夜的树林被火光镀亮了一角,火舌飞舞、娃娃在妈妈怀里汲奶,火的暖调子溶噬了暗夜的凝重。这个时候的火光就象一个冬天揣在怀里的红薯,实实在在地温暖着我们的身体。 《秋天的日子》里的瑶女正在专心地绣裙,这样的画面在我的心中特别深刻。我当年到小沙江采风,也拍了瑶女绣裙的特写,和朱训德的构图有异曲同工之妙。我读了这样一幅画,就想起了常常走进我的梦里的小沙江瑶乡。 《洞庭呤》给我的印象很特别,金色的线条在夜空里编织了泊在湖心的洞庭渔船的轮廓,金线编织了月光的倒影,船上的穿白衣的老渔民的是用工笔细细的勾勒的。整个画面就像用线条在演奏一首金色的交响乐,线在这里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发出一种金属的脆响,有一种恢泓的气势。 《弦》里的瑶家少女是在吹木叶吗?在她坐着的老树下,金灿灿的落叶仿佛在随着少女木叶的调子翩翩起舞,可以说是狂花乱舞,撼人心弦。《山月无声》里的那个巨大的筒车和飞舞的植物都在月光下歌唱。让一切动起来、唱起来,无声的山月变成了有声的呤唱。 朱训德对于生活有一种执着的爱,在他的笔下,万物都有了生命,有了一种飞扬的灵动,他的工笔脱去了传统工笔的板滞和静止,赋予了作品以音乐的旋律,他的作品都有一种鲜活的气韵和勃勃的生机,表现了自然与人的一种和谐,一种生命的律动。 朱训德一直把印度诗哲戈尔的话作为自己的艺术座右铭:“所有民族都有义务将自己的民族的东西展示在世人面前。假如什么都不展示,可以说是民族的罪恶,比死亡还要坏,人类历史对此也是不会宽恕的。一个民族,必须展示存在于自身之中最上乘的东西,那就是这个民族的财富——高洁的灵魂。要抱有伟大的胸怀,超越眼前局面需要,自觉承担起把本国文化精神奉献给世界的责任。” 正是凭着这种责任,朱训德坚持“笔墨当随时代”。他的文与画,积淀着前辈圣贤成功的精髓,又凝结着自家气象的法度;既集诸家之长又自成一家,又自成一家而不复众人相。 同年(公元1954年)出生的名人: 张万凌 佐娜 蒙古族 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 朱尚熹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 左德福 河北省唐山市 张明超 福建省福州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