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 锦江区名人录 [中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国籍,固体力学家。1963年12月生于中国四川成都。18岁即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1988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布朗大学的冠名教授,201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高华健的研究领域是固体的宏微观形变和破坏行为。他主要的三项科学成就是:创立基于微观机制上的应变梯度理论和发展微纳米塑性变形机制的模拟计算,建立纳米生物结构的力学理论体系,创立超音速和超弹性动态断裂力学。基于位错力学,高华健从描述材料强度与位错密度之间的Taylor律出发,用一个多尺度的范式创立了MSG理论;他的MSG理论和微纳米塑性变形机制的工作被全世界64个国家和地区2411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引用。自然界能够将柔软的蛋白质和脆性的矿物质组合形成异常坚韧的生物材料;高华健的研究揭示,生物结构材料中存在着一类特定的纳米结构:即坚硬的板状材料交叉镶嵌于较柔软的基体中;他提出的“拉-剪链”模型和“分形骨骼”模型成功地解释了骨骼多尺度变形的实验结果。经典的力学理论认为、裂纹的扩展速度无法超越弹性-速;高华健通过超大规模分子动力学模拟首次发现了超音速裂纹扩展,他的研究打破了传统的断裂力学理论,成功地解释了高速裂纹扩展下裂尖失稳的实验结果。 高华健已经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ISI引用18600余次,在世界固体力学领域学者过去20年中的引用排名第一。高华健是目前国际上60岁以下固体力学家中最杰出的代表。在2012年国际理论与应用力 合会上,他被授予四年仅一人的世界力学界最高荣誉—Rodney Hill固体力学奖。授奖词中讲到“他的研究成果奠定并拓展了现代力学研究的前沿”。2015年,他先后获得美国工程科学协会的最高奖—William Prager奖,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的材料类最高奖—Nadai奖。 高华健积极与国内学者合作,他在2003-2005年间任中科院沈阳界面材料中心海外主任,积极促进马普所与中科院的合作。他于2001-2011年担任中国力学学报英文版的共同主编,为该期刊的国际化做出奠基性贡献。2012年,他共同创立了清华大学先进力学与材料中心。近年来,他在国内工作每年超过2个月,在国内作学术演讲和报告100余场,学术论文为国内学者引用5500余次,与国内合作发表了130余篇学术论文。 高华健培养的博士生和博士后已有20位回国,其中2位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7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如王翔博士2001-2003年在德国马普金属研究所跟高华健做博士后,回国后加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为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取得0成功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关院校: 清华大学 同年(公元1963年)出生的名人:王晓东 中国科学院院士 湖北省武汉汉南区 张首晟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上海市 张翔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苏省南京建邺区 侯晓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陕西省宝鸡岐山 尤政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江苏省扬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