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历史笔记 首页 江西上饶名人 朱熹

朱熹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上饶市 婺源县名人录

宋[公元1130年-1200年,南宋哲学家]

朱熹,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江西婺源人,生于福建尤溪。父朱松于宋宣和五年(1123年)任尤溪县尉,任满寄居于该县水南郑安道馆舍。建炎四年(1130年)九月十五日,朱熹出生。朱熹自幼聪敏好学,7岁,随父母迁居建州(今福建建瓯)。14岁时,遵照其父临终嘱咐,投奔崇安县友人胡宪、刘勉之。胡、刘视朱熹如子侄,安排生活,热情教诲。刘勉之还将女儿嫁给朱熹。

绍兴十八年(1148年),朱熹登进士。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出任泉州同安县主簿,任上常向学子、生员讲圣贤做人处事的道理;又倡建经史阁,收藏书籍以供阅读;在公事余暇,探索佛、老及各家哲学思想。3年任满,回崇安武夷山中,建中山堂,讲学著述,曾步行到延平,向其父同窗李侗请教。绍兴三十年(1160年)冬,朱熹第三次拜见李侗,被李侗收为门生。朱熹的“逃禅归儒”,即直接受李侗的启发。朱熹受李侗的指教与影响,承袭“洛学”正统,奠定了理学基础。

隆兴元年(1163年),宋孝宗诏求各方臣民意见。朱熹上奏章叙述施政过失,认为“帝王之学,必先格物致知,以极夫事物之变,使义理所存,纤悉毕照,则自然意诚心正,而可以应天下之务”。意图用理学来推行政治。次年十一月,朱熹与孝宗奏对于垂拱殿,认为:宋与金有不共戴天之仇,主张抗金,反对和议。

乾道三年(1167年),朱熹应长沙岳麓书院主持的邀请,前往讲学,持续两个多月,开启书院会讲制度的先河。乾道七年(1171年),因母舅丧事回故里,顺便查访其父衙署旧址,并亲书“韦斋旧治”,刻石立碑纪念。乾道九年(1173年),尤溪县重修学宫,朱熹撰写《重修尤溪庙学记》,题书“明伦堂”,制匾悬挂于学宫正堂。此后,天下学宫匾皆摹此刻制、悬挂。

淳熙二年(1175年),吕祖谦邀请朱熹、陆九渊兄弟等到江西信州(今江西铅山),参加学术讨论。朱、陆进行一场方-的争论,不欢而散。是为影响很大的“鹅湖之会”。淳熙五年(1178年),孝宗降旨授朱熹为知南康军兼管内劝农事,朱熹屡辞不就。后经吕东莱等相劝,于次年三月到任。适逢大旱,立即兴修水利,灾民生活得以改善。次年十月,朱熹督促星子县令王中杰等人,重建白鹿洞书院,置办学田,供养贫穷学士,亲自订立了较为完善的学规即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淳熙八年(1181年),朱熹邀陆九渊到该院讲学,所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朱熹认为非常好,把其讲义刻在石碑上。

淳熙十五年(1188年)十一月,朱熹再次向孝宗上万言奏章,提出正心、辅翼太子、选任大臣、振举纪纲、变化风俗等建议,进言殷切。但因触及当政权臣利益,被弹劾为“假道学”,仍无法参政。次年,因朝政更加衰败,各种矛盾激化。朝廷为拉拢人心,于十一月诏命朱熹从主管西京嵩山崇福宫的闲职提升为知漳州。绍熙元年(1190年)四月上任后,朱熹刻印“四书”、“五经”,广为流传;禁止妇女当尼姑,废除淫祠秽庵;奏请朝廷免去漳州各县原上缴的无名赋共700万缗;还减掉郡内总制钱400万缗,以减轻百姓负担。曾奏行《经界法》,但未获实行。翌年,朱熹返回建阳,移居考亭,聚徒讲学。

宋绍熙五年(1194年),朱熹任湖南安抚使,再度到潭州,百姓扶老携幼,争相观看,道路为之阻塞。朱熹上任后重整岳麓书院,重新聘请教师黎贵臣等,贯彻自己教学思想,并把《白鹿洞书院教条》颁布于岳麓书院,成为该院正式的学规,是为书院发展史上一件大事。同年八月,朱熹被举为焕章阁待制兼侍讲。此间曾上 书宁宗,指斥宰相韩侂胄窃权害政,宁宗不仅不听,反而罢朱熹的官,任侍讲仅46天。朱熹被罢官后,回建阳考亭,专事讲学,不再过问政事。然而,在随后的几年中,韩派斥道学为伪学、朱派为逆党;朱熹门人被流放或-,人称“庆元党祸”。

朱熹为官9年,讲学传道40多年;亲手创建云谷、寒泉、武夷等书院;著有《四书集注》、《周易本义》、《西铭解》、《太极图说解》、《诗集传》、《楚辞集注》等五六十部。对“四书”、“五经”逐字推敲,有独特解释,是一位好学不厌、诲人不倦的良师。师生情谊亲密无间,令人感动。朱熹讲课时,反复提醒,绝不含糊。门生黄榦称:朱熹一天不讲学,就感到不快活。课后,朱熹常与学生流连忘返于林泉山石之间,日落才归。朱熹主张:8岁入“小学”,15岁入“大学”。认为儿童可塑性很大,理解力却较差,“小学”应注重行事的训练,“大学”教育应注重理论探讨。强-育方法应“循序渐进,熟读深思,虚心涵养,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其“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及以“居敬”为主的学说,为以后历代统治者所奉行。朱熹还注重师表和环境对学生的潜移默化。

朱熹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程颢、程颐)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认为:“理”、“气”不相离,但“理”在先,“气”在后。“理”是物质世界的基础和根源,无“理”就没有世界万物;即使山河大地都毁灭,“理”仍存在。又主张“理一分殊”,认为“理”体现在万事万物中,万事万物是“理”的具体体现;强调“天理”与“人欲”的对立,要求人放弃“私欲”而服从“天理”。

朱熹哲学思想属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也有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因素。朱熹吸收当时的科学成果,提出对自然界变化的某些见解。如认为天地未分时,只有阴、阳二气,二气矛盾而生水、火,再化出天、地、日、月、星辰;指出,地在中央,日、月、星辰在地的周围,反对天高地卑的传统说法。登武夷山时,看到山上有螺蚌壳化石、鱼化石之类,认为:此化石即旧日之土,螺蚌、鱼即水中之物,低下的变而为高,柔者却变为刚。这些认识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朱熹还认为,天下事物都是有对应的,形而上对形而下,有上便有下,有高便有低等等;对事物内部的矛盾、变化、发展而且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辩证过程,也有初步认识。朱熹认为:“治国、平天下、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只是一理。”主张在思想上、行为上实行封建的伦理道德,教人安于封建社会秩序。在政治上主张“以口数占田”,防止大官僚、大地主兼并土地;清量土地,实行赋税的公道负担;实行“社仓”政策,减轻农民受0剥削等等,藉此调和社会矛盾,集中力量抗金,挽救民族危机。

朱熹在福建留下的书铭、诗文、墨迹甚多。庆元六年(1200年)农历正月,朱熹作《聚星亭赞》。三月初,为诸生作《太极图说》、《西铭》。三月九日病逝。

  朱熹相关

朱熹纪念馆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朱熹故里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朱熹旧居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朱熹墓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朱熹陵园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朱熹易系辞碑  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

朱熹写经碑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朱子文化园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

朱熹四世祖墓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

朱熹祭典  福建省三明尤溪

中国著名书法家

中国最有影响力的100位历史名人

  人物关系:

老师:

李侗 (1093~1163) 南剑三先生

师爷:

罗从彦 (1072~1135) 宋朝经学家、诗人

师祖:

杨时 (1053~1135) 北宋哲学家、文学家

杨时 (1053~1135) 北宋哲学家、文学家

师祖:

程颢 (1032~1085) 北宋五子

程颐 (1033~1107) 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

学生:

度正 (1166~1235)

陈孔硕

陈宓 (1160~?)

陈韡 (1179~1261)

蔡沈 (1167~1230) 白鹿洞书院

黄灏 白鹿洞书院

冯椅 白鹿洞书院

曹彦约 (1157~1228) 白鹿洞书院

彭蠡 (1146~1200) 白鹿洞书院

巩丰 (1148~1217)

袭盖卿

程洵 石鼓书院

李燔 (1163~1232) 南宋大教育家

徒孙:

魏了翁 (1178~1237) 宋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

重徒孙:

游似 (?~1252)

吴泳 宋朝词人

牟子才

饶鲁 (1193~1264) 南宋著名理学家

重徒孙:

程若庸

赵葵 (1186~1266) 宋朝宰相

宋斌 白鹿洞书院

重徒孙:

赵与欢

吴猎 (1142~1213) 岳麓书院

  相关院校:

岳麓书院

白鹿洞书院

嵩阳书院

石鼓书院

白鹭洲书院

  同年(公元1130年)出生的名人:

萧照 (1130~1160) 山西省

岳霖 (1130~1192) 河南省安阳市汤阴

  同年(公元1200年)去世的名人:

宋光宗赵惇 (1147~1200) 南宋第三位皇帝,宋朝第十二位皇帝 浙江省杭州

葛邲 (1135~1200)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宋朝宰相 江苏省无锡江阴

京镗 (1138~1200) 宋朝宰相,宋朝词人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

李凤娘 (1144~1200) 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

朱晞颜 (1132~1200)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

汪大猷 (1120~1200)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

朱熹作品目录

18

送花
13
南宋名将
汤阴名人录
北宋末年青楼歌姬
南宋杰出的女词人
东坡区名人录
吉安市 青原区名人录
南宋文人
滨州市 无棣县名人录
江宁名人录
菏泽市 巨野县名人录
宋朝宰相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国务院原总理
十四届中央委员
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
金螳螂集团创始人
广东省政协原主席,落马官员
茂名市 茂南区名人录
曾天津盐务公司任职
河北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
滨江区名人录
凤阳名人录
上饶市 婺源县名人录
上饶市 婺源县名人录
中医药界院士
上一篇:朱弁
下一篇:姜夔

最新评论


免费八字算命 缘主八字测算 免费八字排盘
免费八字算命姓名:
免费八字算命性别:
免费八字算命生日:
出生时辰:
√ 在线测试
上饶推荐榜
本站测算方面的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蜀ICP备202411358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