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伯裕(白玉),明朝大臣、诗人。明大名府滑县人,原名光宗,因避庙号,以字行。万历时进士,历官边要,累擢三边总制。旋告归,卒谥敏惠。 祁伯裕(1568年—1628年),原名祁光宗,因避光宗庙号讳,改名伯裕,号念东,直隶大名府滑县(今河南滑县)人,是明朝的大臣、诗人。其生平经历如下: - **科举入仕**:万历十六年(1588年)戊子科顺天乡试第七十二名举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后调礼部,历升员外郎、郎中。 - **地方任职**: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升任陕西提学副使,后历升本省参政、西宁道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甘肃巡抚,加升兵部右侍郎,领正二品服俸。他在陕西历事六年,甘肃十二年,在陕甘共历事18年,为地方教育发展和边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奉召还时,甘肃有将士自备食物送于八百里外。 - **朝廷任职**: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祁伯裕入为兵部右侍郎。天启元年(1621年)官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同年十月以边功加升兵部尚书。天启二年(1622年)疏请致仕,天启三年(1623年)加太子太保。 - **晚年及去世**:祁伯裕居家七年后,于崇祯元年(1628年)十一月十七日卒。赠太保,谥敏惠。 祁伯裕不仅有着丰富的政治经历,还在文学方面有所成就,著有《余清馆集》《关中陵墓志》等。他在任上整修武备、兴修水利、减轻赋税,以清廉爱民著称,深受百姓爱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