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振 (1917-2003)原名袁风彩,又名袁彰武。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人,1936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在鲁西、泰西、水东等地区开展敌后抗日斗争,历任泰西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水东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豫东工委委员、豫东指挥部副政委等。解放战争时期,他转战河南、山东、湖北等地,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扩大革命根据地,迎击国民党军队的扫荡。1949年后,袁振历任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鞍山市委常委、鞍山钢铁公司党委第一书记兼经理,鞍山钢铁学院首任院长,山西省委书记处书记兼太原市委第一书记,安徽省委副书记等领导职务,在不同地区和岗位上,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工作作出贡献。袁振是中共第八大、九大代表。 国内革命时期 袁振(1917-2003)原名袁风彩,又名袁彰武。山东掖县(今莱州市)人。1936年5月在山东省立第二师范(曲阜)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在鲁西地区以教书为掩护,秘密从事革命活动。 抗战时期 1937年参与开创和发展泰西、鲁西、冀鲁豫边区等地的抗日根据地工作。1938年5月中共泰西特委建立,他先后任特委青年部长、民运部长、保卫部长等职。他同万里等人,来平阴发展抗日力量,并介绍熊善隆等一批同志入党,为中共平阴县委的建立作了大量工作。1939年冬,任中共鲁西区(泰西)地委书记。1941年7月,任中共冀鲁豫(泰西)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1942年12月,泰西与运东地区合并,任中共冀鲁豫(泰运)地委副书记兼军分区副政治委员,1943年6月任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1944年7月调任冀鲁豫边区水东地委书记兼八路军水东独立团政治委员,后任冀鲁豫军区第十二军区既水东军分区政治委员等职。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与地委其他同志一起,带领人民群众坚持敌后,顽强斗争,为民族的解放做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1月,袁振再任冀鲁豫一地委(泰西)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在国民党军1947年春重点进攻山东时,为避敌锋芒,保存革命力量,地委制定了“大部转移,少数坚持”的方针,并成立了汶南支队、长清对敌斗争军事指挥部、平阿游击支队等组织,将地、县干部与分区一团连队相互搭配,形成一个个分散的小型的指挥所,使各县呈现出有组织、有领导、有条不紊的对敌斗争局面。他则留在泰西地区,活动于泰安、肥城、长清大峰山等地,指挥、协调各指挥部或游击支队,率领军民同国民党军、还乡团展开坚决的斗争。期间曾任冀鲁豫区党委党校副校长。同年7月,他和一批干部随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下挺进大别山,被任命为南下干部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后担任中共江汉区党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49年春湖北解放,任中共第一届湖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兼团省委书记等职。这期间,他带领当地人民开展了土地改革、支前、清剿匪特等工作。工作中他不畏艰险、英勇奋战,英名远扬。 新中国时期 1949年春,袁振同志担任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等职,为巩固新生政权作出了积极贡献。1953年他直接指挥荆江分洪工程建设,高质量完成了任务,受到党中央的高度称赞。1954年10月,袁振同志担任鞍山钢铁公司党委第一书记兼经理,同时兼任鞍山钢铁学院首任院长。他领导创立了被称为“鞍钢宪法”的国有大企业管理经验。1964年5月,袁振同志调任山西省委书记处书记兼太原市委第一书记。“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受迫害达8年之久。1978年12月,袁振同志调到安徽工作,先后担任省委常委、省革委会副主任、省委副书记等职。他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其他领导积极开展全省的拨乱反正工作,热情鼓励凤阳小岗村农民的首创精神,在全省农村大力推行“包产到户”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倡导并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安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84年12月,他担任中共安徽省顾问委员会主任。1987年,经中央批准,离职到北京休养。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他仍然十分关心党和国家的事业。 袁振同志是中共八大、九大代表。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袁振同志始终忠于人民、忠于党,对共产主义事业忠贞不渝。他一生听从党的召唤,具有丰富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他勤奋学习,追求真理,善于接受新事物。他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在危难之时敢当重任,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从不低头。他作风扎实,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袁振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生涯晚期 袁振同志一生喜书画、擅诗文,抗战时期即有泰西才子之称。他从党的高级职务上退下来后,曾长期担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顾问、中华徐霞客研究会顾问、中国书画函授大学顾问、中华诗词学会澄霞诗社名誉社长等职。8月27日下午3时,袁振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袁振同志逝世后,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及安徽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负责同志及部分省级老同志分别以不同方式对他的逝世表示哀悼,对其家属表示慰问。有关市、县和省直有关单位的领导也分别表示了悼念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