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历史笔记 首页 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北京名人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爱新觉罗·胤礽)而改名纳兰性德。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授一等侍卫衔,多随驾出巡。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纳兰性德溘然而逝,年仅三十二岁 。

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早年时期

顺治十一年(1655年 )十二月十二日,纳兰性德生于京师,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

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

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这一时期的纳兰性德发奋苦读,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指导下,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他还把自己熟读经史的见闻感悟整理成文,编成四卷《渌水亭杂识》,当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等知识。 

御前侍卫

纳兰性德成为进士时年仅二十二岁,康熙爱其才,又因纳兰出身显赫,家族与皇室沾亲带故(纳兰的母亲出身爱新觉罗皇族;纳兰的曾祖父金台吉是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格格即是皇太极生母),故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三等侍卫,不久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还曾奉旨出使梭龙,考察沙俄侵边情况。

寄情诗词

康熙十三年(1674年),纳兰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

康熙十六年(1677年),卢氏难产去世,纳兰的悼亡之音由此而起。

纳兰性德二十四岁时将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又著《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9首,合为《纳兰词》。

纳兰性德交友“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 [6]  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当时许多想升官发财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今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康熙的御用文人聚集太多而著名。

英年早逝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纳兰性德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农历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二岁 [29]  (《清史稿》记载为三十一) 。

主要影响

文学成就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纵观纳兰性德的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此外,他的词也受《花间集》和晏几道的影响。《纳兰词》在纳兰容若生前即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身后更是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

文学特点

物性观照

在纳兰词中,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其多。对于水,纳兰性德是情有独钟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把水认作有生命的物质,认为是有德的。并用水之德比君子之德。滋润万物,以柔克刚,川流不息,从物质性理的角度赋予其哲学的内涵。这一点被纳兰性德这位词人尤为看重。

明代定都北京后,许多达官贵人纷纷在城内外营造私人花园。如城内的英国公花园、西郊皇亲李伟的清华园和漕郎米万钟的勺园,都是极负盛名的。

到了清朝,特别是王室在西郊大兴园林土木,自畅春园始,到圆明园之鼎盛,三山五园,几成中国古代造园史上的顶峰。为了仿效,为了方便朝班,更是为了享受,王公大臣也在西郊购地,建起自己的园墅别业。

明珠就在畅春园咫尺之处,兴建“自怡园”。取海淀、西山一带的山水之胜,构架了景似江南的私家花园。而纳兰性德把属于自己的别业命名为“渌水亭”,一是因为有水,更是因为慕水之德以自比。并把自己的著作也题为《渌水亭杂识》。

纳兰性德词

词人取流水清澈、澹泊、涵远之意,以水为友、以水为伴,在此疗养,休闲,作诗填词,研读经史,著书立说,并邀客燕集,雅会诗书——一个地道的文化沙龙。就在他辞世之时,也没离开他的渌水亭。试想,如果这位伟大的以水为性,借水寄情的词人没有了水,他的情感激发和创作灵感的迸出就要大打折扣,甚至几近干涸。如果以山为题、以山为怀,那他的艺术也定是另种风度了。

风物起兴

纳兰性德的诗词中,有不少是因扈驾游历北京西山一带风景名胜时写作的。这些地方至今几乎都有迹可寻,有史可稽。这些因名胜古迹生发的感慨和情致出之有处。通过对所写地方进行体察,能够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认识纳兰性德此类诗词创作的起因和他丰富的文史知识,以及对客观事物形象准确的感受。

纳兰性德曾随康熙幸游“八大处”宝珠洞。他扈从康熙凭高远望,写下《望海潮·宝珠洞》“漠陵风雨、寒烟衰草,江山满目兴亡。白日空山,夜深清呗,算来别是凄凉。往事最堪伤,想铜骆巷陌,金谷风光。几处离宫,至今童子牧牛羊。荒沙一片茫茫,有桑干一线,雪冷雕翔。一道炊烟,三分梦雨,忍看林表斜阳。归雁两三行,见乱云低水,铁骑荒冈。僧饭黄昏,松门凉月拂衣裳。”

辽宋于会城门北、紫竹院一带进行了“高梁河会战”辽军铁骑的驰援,使宋军大崩溃。金兵攻陷辽幽州城,在其上建中都城。元人将金中都付之一炬后,东移城廓建大都城。历史变迁,王朝更迭,都邑兴废,引发了纳兰性德的无限感慨。纳兰性德从驾到西山黑龙潭,写下《忆秦娥·龙潭口》“山重叠,悬崖一线天疑裂。天疑裂、断碑题字,古苔横啮。风声雷动鸣金铁,阴森潭底蛟龙窟。蛟龙窟,兴亡满眼,旧时明月。”

又如《长相思》一词:“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夜深千帐灯”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这情感的三级跳,既反映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自然是眼界开阔、见解非凡,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定会比别人更强烈。可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他拘谨内向的性格,有话不能正说,只好借助于儿女情长的手法曲折隐晦地反映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夜深千帐灯”既是上阕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阕之间的自然转换。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风一更,雪一更”。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的鼓舞。因为她是搏击人生风浪的力量源泉,有了她,为了她,就不怕千难万险,就一定会迎来团聚的那一天。从“夜深千帐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此创造美、抒发美的敏锐高超艺术智慧的自然流露。

书法成就

纳兰性德不但擅长书法,而且名重于当时。他初学褚遂良,后参悟《庄子》,间出入于《黄庭内景经》,妙得拨橙法,用笔遒劲灵动,秀丽洒脱,不随流俗,别出锋颖,有一种率真自然之旨趣,颇得人们赞赏。

纳兰性德对书法理论也有其独到见解,所撰《原书》对书学议论颇为精辟,可见其学养之深厚,眼界之高远。如所云“熟读蒙庄即可悟作书之理”,把书法与庄子的哲学思想联系起来,即主张书外学书,体于自然。这是颇有见地的。其他散见于其文辞、书犊中的书评,也都卓有见识。如“书有天分而非尽关仿效,书有兴会而不必出乎矜持”,强调书法要任情随兴,自然真切,不要死临死摹、矫揉造作。这在馆阁体盛行的清代是难能可贵的。王国维评纳兰性德词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其书法与词作旨趣是一致的,正所谓书如其人,词如其人,也即扬雄所说“书,心画也”。

藏书大家

纳兰性德一生爱书藏书,从师顾贞观、陈维菘、徐乾学,研讨经学。曾耗资四十万金,编辑宋以来诸儒学经之书,刻为《通志堂经解》1860卷(后世学者何焯编撰有《通志堂经解目录》)。

辑有《全唐诗选》。

著有《通志堂集》《饮水词》《渌水亭杂识》《大易集仪萃言》《删补大学义粹言》《词韵正略》《陈氏礼记集说补正》等书。

英年笃意于经史、书法、诗文。嘱友人秦松龄、朱彝尊为购求宋元诸家经解,得抄本140余种,环拥古书万卷,建藏书楼“通志堂”、“珊瑚阁”,以弹词歌曲、评定书画、鉴藏古籍为乐。

鉴赏

纳兰性德虽为词人身份,但在书画鉴藏方面也有很深的研究。并且有相当程度的鉴赏功力,对于书画鉴定有自己的见解。他在书法与绘画的学习品鉴过程中,注重史料、注重实践,以词拓画,对当世及后世的书画鉴藏鉴赏,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8] 

1.注重史料

纳兰性德强调书法的学习和鉴赏都要注重历史,要知其来历。他在《题米元章<方圆庵碑>》中,陈述了自己的观点:

“……山谷云:‘老杜之诗,昌黎之文,无一字无来历处。’书犹是矣。见近时学苏诗米字者,不知其来历而径学苏、米,且并不见苏、米而学。夫学苏、米者之点画与唇吻,每况愈下,久而弥失其真。……”

他认为凡字必有来历,学习书法的人,要知道字的来源与演变。追根溯源,仔细观辨精微之处,才能得其神。不知来历而学苏诗米字,虽点画吻合,却难得古人真髓。

对于绘画的鉴定鉴赏,他也十分注重史实。在他的《通志堂集》中,可以看到他对于董其昌《秋林书屋图》的鉴定:

“世之目文敏者动于巨然、北苑内求之,非是辄云伪。此如画竹林诸贤,必写其沉湎潦倒、科头担胸之状,而不知山公启事,叔夜挥弦,彼自有正笏端绅,目送飞鸿时也。此卷红树绿莎,朱阑石砌,颇极雅丽,是文敏少年得意之笔,以为赝者乃见橐驼谓马肿背也。识者辨之。”

在这段论述中,纳兰性德结合各个时期董其昌的风格变化,鉴定这是董其昌的少年时期之作。可以看出纳兰性德对作品进行判定时,将史论研究与个人目鉴相结合,这是鉴藏家惯用的鉴藏方法。纳兰性德没有被周围其他人的观点所左右,而是以史实为依据,精准判断。

2.注重实践

纳兰性德认为学习书法要注重实践,但是不要只顾刻意模仿。写到兴致盎然之时,要敢于写出抒发情致的笔画。 《书原》记载了他的看法:

“予笃好书,每谓书有天分,而非尽关乎仿效;书有兴会,而不必出乎矜持。……予尝谓熟读蒙庄即可悟作书之理。悠悠千古,解吾语者谁也?予恐书家之涉仿效矜持者有鹦哥娇、秦吉了之诮,故作书原。”

纳兰性德学书,于前人之法“心摹手追”又别出心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貌。观其墨迹,秀姿飘逸,端劲工整,使人心怡。

纳兰性德于绘画亦有尝试。他赠予过朋友自己的题照诗,怀念亡妻卢氏时为其题照,可见他对绘画是有过实践的。后期他聘请了王翚作为他的家庭教师,说明他希望自己在绘画方面有所长进,有所成就。这对他的文学创作和书画鉴赏方面也有积极的影响。 [28] 

3.个人特色

在可考的二十三幅作品中,其中有三幅是赵孟頫的作品,两幅来自倪瓒。纳兰性德对元人趣味的书画是情有独钟的,他有一首怀古诗歌咏赵孟頫。诗云:

“吾怜赵松雪,身是帝王裔。神采照殿廷,至尊叹映丽。少年疏远臣,侃侃持正议。才高兴转逸,敏妙擅一切。旁通佛老言,穷探音律细。鉴古定谁作,真伪不容谛。亦有同心人,闺中金兰契。书画掩文章,文章掩经济。得此良已足,风流渺谁继?”

诗文描述了赵孟頫挺拔的仪态,机敏的洞察力。从绘画、书法、佛学、音律、鉴定、文采、韬略等多个方面赞颂了赵孟頫,足见对其的钦佩。在2007年春季举办的一场艺术品拍卖会上,成交了一件纳兰性德的绘画作品。这是一幅扇面,内有纳兰隶书题识:“甲寅新秋仿云林溪亭秋色小景”,铃“成德”印。作品为他二十岁时的习作,颇有元人倪瓒的意趣。纳兰性德对二者的喜欢,不仅因为对其才华的欣赏。更重要的是,他们作品中所状写的萧疏景色,与纳兰性德用诗词表达的婉约意境是相似的。

由纳兰性德收藏的作品和他题画诗的数量,可知他寓目过很多书画作品。其中,以诗词开拓画境是他的个人鉴赏特色。词画相映,既增加了诗的意蕴,又丰富了画的内涵,得到时人的赞美。值得注意的是,纳兰性德还将其对于绘画的审美方式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之中,无论是边塞之景还是水乡风光,都注重诗词中画意的描绘。他通过书画鉴藏来提高自己的审美品味,又将这样的审美情趣融入到诗词之中。二者互相促进,互相拓展,不断提高。

4.藏书印

对待书画珍品,纳兰性德只在画上散置印记,而不题跋。从其藏品的钤印上可知,纳兰性德约有十九方印:

1.字号印:“楞”“伽”“成德”(细框)、“成德”(粗框)、“楞伽”“楞伽山人”“楞伽真赏”“成子容若”“容若书画”“成德容若”“容若鉴藏”。

2.堂号印:“花间草堂”“通志堂藏”“容若香红草堂书画记”。

3.鉴赏印:“神品”“香界”“真赏”“自伤多情”。

4.藏书印:“谦牧堂藏书记”(白文长方印)和“谦牧堂书画记”(朱文长方印)。此两印最早为明珠使用,后成为纳兰家族三代人通用的藏书印。只要是纳兰家族的藏书,只用这二方印鉴,不用其他个人名号属性的印。后来纳兰揆叙的儿子永寿以“谦牧堂”的名义刻书,编有《谦牧堂藏书目》。 [28] 

历史评价

明末清初词人陈维崧: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榆园本《纳兰词评》)

明末清初书法家姜宸英:喜为长短句特甚。尝 言:“诗家自汉魏以来,作者代起,姓氏多澌灭。填词滥觞于唐人,极盛于宋,其名家者不能以十数,吾为之易工,工而传之易久。而自南渡以后弗论也。”其于词,小令取唐五代,宗晏氏父子;长调则推周、秦及稼轩诸家。以为其章法转换、顿挫离合之妙,正与文家散行体何异,而世故薄之,何耶?故即第左葺茅为庐,常居之,自题曰“花间草堂”。 视其凝思惨淡,终合天巧,真若有自得之趣者。(《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墓表》)

清代学者徐乾学:君……精工乐府,时谓远轶秦柳,所刻《饮水》《侧帽》词传写遍于村校邮壁,海内文士竞所摹仿。然君不以为意。(《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神道碑文》)

清代词人顾贞观:容若天资超逸,悠然尘外,所为乐府小令,婉丽凄清,使读者哀乐不知所主,如听中宵梵呗,先凄惋而后喜悦。容若词一种凄忱处,令人不能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通志堂词序》)

清末民国词人况周颐: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手。……容若承平少年,乌衣公子,天分绝高。适承元、明词敝,甚欲推尊斯道,一洗雕虫篆刻之讥。独惜享年不永,力量未充,未能胜起衰之任。其所为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甘受和,白受采,进于沉着浑至何难矣。(《蕙风词话》)

清代词论家陈廷焯:①容若《饮水词》,在国初亦推作手,较东白堂词(佟世南撰)似更闲雅。然意境不深厚,措词亦浅显。余所赏者,惟《临江仙》(寒柳)第一阕,及《天仙子》(渌水亭秋夜)《酒泉子》(谢却荼蘼一篇)三篇耳,余俱平衍。又菩萨蛮云:“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亦凄忱,亦闲丽,颇似飞卿语,惜通篇不称。又太常引云:“梦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梦醒。”亦颇凄警,然意境已落第二乘。(《白雨斋词话》)②容若《饮水词》,才力不足,合者得五代人凄惋之意。余最爱其《临江仙·寒柳》云:“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言中有物,几令人感激涕零。容若词亦以此篇为压卷。

清末民国思想家梁启超:容若小词,直追后主。(《渌水亭杂识跋》)

《清史稿》:①性德事亲孝,侍疾衣不解带,颜色黧黑,疾愈乃复。数岁即习骑射,稍长工文翰。②性德善诗,尤长倚声。遍涉南唐、北宋诸家,穷极要眇。所著饮水、侧帽二集、清新秀隽,自然超逸。③好宾礼士大夫,与严绳孙、顾贞观、陈维崧、姜宸英诸人游。 

晚清词人周之琦:与友人论词,或言:纳兰容若,南唐李重光(李煜字)后身也。余谓重光天籁也,恐非人力所及。然填词家自南宋以来,专工慢词,不复措意令曲。其作令曲,仍与慢词音节无异,盖《花间》遗响久成《广陵散》矣。容若长调多不协律,小令则格高韵远,极缠绵婉约之致,能使南唐坠绪绝而复续。第其品格,殆叔原、方回之亚乎?(《饮水词识》)

清代诗人赵函:纳兰成容若以承平贵胄,与国初诸老角逐词场,所传……词则卓然冠乎诸公之上,非其学胜也,其天趣胜也。(《纳兰词序》) 

清代词学家谢章铤:①纳兰容若成德深于情者也。固不必刻划《花间》,俎豆《兰畹》,而一声《河满》,辄令人怅惘欲涕。(《赌棋山庄词话》卷七)②长短调并工者,难矣哉。国朝其惟竹姹、迦陵、容若乎。竹姹以学胜,迦陵以才胜,容若以情胜。(《赌棋山庄词话》卷十二) 

晚清词论家李佳:八旗词家,向推纳兰容若《饮水》《侧帽》二词,清微淡远。(《左庵词话》卷上)

晚清文史学家李慈铭:①容若词天赋灵秀,神仙中之子晋。②容若词长调不如中令,中令不如小令。(《纳兰词跋》)

晚清词人王鹏运:少游“晓风”之词,小山“苹云”之唱,我朝唯纳兰公子,深入北宋堂奥。(《寄番禹冯恩江永年手札》) 

清代学者谭献:以成容若之贵,项莲生之富,而填词皆幽艳哀断,异曲同工,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复堂词话》) 

清末民国学者王国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人间词话》) 

清代诗人严绳孙、秦松龄:①玉溪纬词《金荃》丽句,寄托所之,前贤却步。②兄善倚声,世称绝唱,周、柳香柔,辛、苏激亢。每言诗词,同古所尚。古诗长短,即词之创。南唐北宋,波澜特壮。亦犹诗律,至唐而畅。屈为诗余,斯论未当。(《祭纳兰容若文》)

清代诗人严绳孙:①比喜小词,每好为之,当其合作,宋诸名家不能过也。(《进士纳兰君哀词》)②至于乐府小词,以为近骚人之遗。尤尝好为之,故当其合作,飘忽要眇,虽列之《花间》《草堂》,左清真而右屯田,亦足以自名其家矣。(《成容若遗稿序》)

清代文学家谭莹:家世文章第一流,如猿啼夕雁吟秋。纵王内史生平似,何必言愁也欲愁。(《论词绝句》)

清代学者盛昱《八旗文经》:工书,妙得拨镫法,临攀飞动。晚乃笃志于经史。

《清史列传》:书学褚河南,见称于时。 

晚清词人杜文澜:国朝词人最工律法者,群推纳兰容若、顾梁汾、周稚圭三家。(《憩园词话》卷二)

中国近现代词学家夏承焘:他是满族中一位最早笃好汉学而卓有成就的文人。 

轶事典故

纳兰与红楼梦

轰轰烈烈的“红学”研究已经进行百载有余。其中有不少文宿巨匠参与研究,取得不少成果和进展。不但毛泽东对《红楼梦》研究有评述,就是前溯百载,清代的皇帝、公子王孙也侧身其中。但凡研究“红学”的人对纳兰明珠和纳兰性德都会有所了解。

乾隆算得上是第一位红学家。当和珅进呈《红楼梦》,乾隆读后即说:“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一句话,把《红楼梦》与纳兰家联系起来。且不说此推论是否确凿,天子首开一家之言,根据他的阅历提示了两事物间的联系可能。纳兰家族和曹家都是清初到中期“康乾盛世”中人,相继前后。他们的家世与经历,有许多共同之处,是那个时期的政治、文化现象的集中反映。 

纳兰与曹雪芹

纳兰性德与曹雪芹祖父曹寅同入值宫禁,均为大内侍卫。据考,这种同事关系可能还非同一般。他们都极富文采,一个是满洲贵族通过发奋勤学,成功加入到中原主流文化的行列。另一个是祖代家风,把成熟汉学带入满清皇朝。从两个不同角度达到同工之妙,对满汉文化融合作出努力。现在最能作证的便是时任江宁织造的曹寅与随康熙南巡驻跸织造署的纳兰性德的诗文交往。纳兰有词《满江红·为曹子清题其先人所构楝亭,亭在金陵署中》,此外还著文《曹司空手植树记》。

同是帝王的近臣。纳兰是帝王身边与文化人士联系的桥梁纽带,曹寅是外放江南任官,监视江南文人举动,并为朝廷笼络人才的密使。他们的作用不一样,但目的与归宿却是一样,都是清王朝进行文化统治的干将与助手。这便是他们在意识形态方面扮演的同一角色,以及在文化职能方面的共同之处。 

再者,纳兰家族和曹氏家族都是官僚世家。从龙入关,立有功勋,并数代承袭官爵,是功名奕世,钟鸣鼎食之家。纳兰家不但是地道的满洲贵族,从血缘上与王朝有着复杂关系。曹家祖上是明朝辽东驻军军官,后降清改籍,入包衣列,属帝王家臣。曹寅的生母曾是康熙乳母,曹寅当过皇帝侍读(同学),曹寅的女儿又是礼亲王五世外孙、平郡王纳尔苏的王妃 。曹家世袭江宁织造达六七十年。纳兰性德、曹寅与康熙皇帝是年龄相近的“一起玩大”的年少君臣。

纳兰家与曹家不但在王朝关系上,而且在家世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祖上都是从龙入关的老资格,并在清王朝定鼎华夏后发迹。两个家族都有一定文化传统,注重文化建设。明珠是满汉文化融合政策的支持者,自己曾领衔主编过一批清初的大部头书籍。他对自家子弟的文化进修、发展尽了心力。儿孙中有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有翰林院掌院学士揆叙,还有喜读书、善藏书的孙子福格。而曹家祖上就是明朝辽阳驻军的游击衔炮兵教官,之后的曹家子孙均是文才出众,并乐于广交天下名士的官员。他们的祖上虽都是武官出身,但在文化的过程和完善文治的大形势下,较早地顺应这个趋势,完成了这个转变。诗书传家,崇文重礼。

两个家族都有着“烈火烹油,鲜花著锦”的辉煌,都是“诗书簪缨之族”。但也都遭遇撤职抄家的厄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把一个封建王朝的政治斗争与家族盛衰演绎得如此惟妙惟肖,再现得如此淋漓尽致。纳兰,王朝的政治风云变幻深深影响着他们家族的命运。他们家族内部的矛盾发展,家势的炎凉,也微缩、反映了王朝的兴衰。它们互为影响,互为观照。明珠与大多数封建官吏一样,由于权势渐重,也重蹈把持朝政,背公营私、贪财纳贿覆辄,被御史参劾,遭撤职抄家的处分。他的府邸家园被另一个佞臣巨贪和珅看中,据为己有。而曹家赫赫近百载,却被告挪用资财,出现亏空被撤职查抄,其织造之职被另一个叫隋赫德的贪官接替。这种陈陈相因并非以良继莠,正是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结果。他们两家都曾自觉不自觉地卷入宫廷权力斗争,属于皇八子允禩、皇九子允禟朋党。纳兰性德大弟揆叙因在立储问题上重提“八阿哥”,康熙震怒而被降职。雍正更是穷治政敌,降谕在揆叙墓碑上铲去旧字,改刻“不忠不孝柔奸阴险揆叙之墓”昭示永久。曹家也因为立储问题与皇八子、皇九子结为同党,被雍正恶之,一除为快。因在江宁织造衙门旁万寿庵发现曹家为允禟收藏铸造的铜狮子,找着把柄削职为民,充军发配,一捋到底。两个家族同样在封建制度回光返照的“康乾盛世”里尽历了荣辱盛衰的轮回。

纳兰性德本人虽然没有象晚些时候的曹雪芹那样,亲历家道衰败。但他的婚姻、事业好景不长,似乎也鬼使神差地预示着水满则溢,月圆必亏,“盛宴必散”的规律。应该看到,这一现象并不仅限于纳兰和曹氏家族。而是一般事物的发展规律,更是封建王朝中的普遍现象。这也正是他们家族史的社会意义所在。 

就纳兰性德和曹雪芹个人品格来比较,也有许多共同和相通、相似之处,两人都有过人的才分和非同一般的文化基础。纳兰性德在主编《通志堂经解》时,就把凡读书、索引、见闻俱记录在册,以后编成《渌水亭杂识》,其中涉及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可见博学之一斑。一首《望海楼·宝珠洞》把视野内一望之地的自然景观、历史文物、千古苍桑一并道来,信息量大,跨度大,内涵丰富。一首《忆秦娥·龙潭口》把所看到的地理、地质现象作正确的描述与艺术的表达。竟可以与著名文化地理著作《帝京景物略》中有关描写一并参照阅读、欣赏。而曹雪芹也多才多艺,曾撰写《废艺斋集稿》《南鹞北鸢考工志》等多册关于金石工艺美术、烹调等书籍。另外还擅长书画、诗词。这些在他的封建社会大百科全书《红楼梦》中,都一一展现。纳兰性德与曹雪芹同属风雅之流,脱俗之士,但对朋友却有情有义。纳兰性德交友朱彝尊、梁佩兰、姜宸英、高士奇、顾贞观等著名学者文士,并倾力营救身陷绝地的吴兆骞。纳兰性德身虽富贵,但不恋官场,不贪功名,甚至想摆脱世俗纠缠,做闲云野鹤。曹雪芹则有诗友敦敏、敦诚、张宜泉等,更有神秘的“脂砚斋”、弘晓等知音。他乐于帮贫济困,据说他在“鬻画维生”“绳床瓦灶”的困境中,仍“常济孤寡”,收养双目失明的老妪白媪,作风筝谱教盲人于叔度谋生之术。曹雪芹曾谢绝好友敦敏的推荐,不入宫谋职。

他们之间确有许多极其相似之处和几乎能重叠套合的家世经历。无怪相隔不久,又与纳兰家结为“亲家”的乾隆,看过《红楼梦》后,一口咬定所写是明珠家之事。更有人牵强、索隐,认定明府为大观园;明珠纳兰父子即贾政、宝玉等等不一枚举。且不管这类说法有否根据,有否意义,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的确太多,而且在纳兰之后的曹雪芹也不可能对之前的包括明珠家的变故毫无知晓,加之个人的亲历和体验,丰富了他的艺术创作源流,使《红楼梦》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与更大的涵盖性。

主要作品

纳兰性德书法保存下来的甚少,行世作品有行书《纳兰性德手书词稿真迹》,颇能体现其书法风格。

市面上的纳兰词集

《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 张秉戍笺注

《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张草纫笺注

《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 叶嘉莹主编 张秉戍笺注

《纳兰性德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张草纫笺注

《纳兰性德词》上海古籍出版社

《纳兰词》上海古籍出版社(书韵楼丛刊)

《纳兰的词》华侨出版社 何雅苓笺注

《饮水词笺校》辽宁教育出版社 冯统一 赵秀亭笺校

《纳兰词》燕山出版社

《纳兰词》上海古籍出版社(书韵楼丛刊单行本)

《纳兰词》浙江古籍出版社

《纳兰词笺注(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西风吹梦》(纳兰性德 项鸿祚 蒋春霖合集) 岳麓书社2002年

人际关系

纳兰性德祖父尼雅汉从龙入关,因征战有功,被授予骑都尉世职。顺治三年(1646年)尼雅汉病故,其子郑库袭职,抚养年仅12岁的明珠长大成人。顺治八年(1651年),明珠17岁进入銮仪卫,同年,和被赐死的英亲王阿济格的五格格爱新觉罗氏成婚。顺治十一年(1655年)冬天,生下纳兰性德。

据赵秀亭先生考证,纳兰性德前妻卢氏亡故后,性德于康熙十九年间续娶官氏。“官”“关”同音异字,女真“瓜尔佳氏”的汉译简称。

13
清朝第四位皇帝
新宾满族自治县名人录
北京市 东城区名人录
中国古代十大文豪
清末官员
杭州 富阳名人录
上城区名人录
广西自治区 贵港 港北区名人录
江南三布衣
双峰县名人录
著名经学家、史学家和金石学家
上一篇:启功
下一篇:袁佳怡

最新评论


免费八字算命 缘主八字测算 免费八字排盘
免费八字算命姓名:
免费八字算命性别:
免费八字算命生日:
出生时辰:
√ 在线测试
北京推荐榜
本站测算方面的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蜀ICP备2021030633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