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江宁名人录 南北朝[公元456年-536年,南朝道教理论家,医药化学学家] 陶弘景(452或456~536) 南朝齐、梁间道教理论家、医药化学学家。字通明,自号华阳居士,晚号华阳真逸、华阳真人,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陶弘景不到20岁,就被齐高帝萧道成聘为诸王侍读,居住在小仓山(今上海路北段东侧的陶谷新村,旧称陶谷街,以陶弘景居此而得名)。陶弘景在此植梅数株,随王伴驾之余,在梅树下赏花吟诗,悠然自乐。以后陶弘景在茅山道观仙逝,后人将他的故居改建为观道,取名隐仙庵。 陶弘景主张儒、佛、道合流。他将顾欣《真迹》重新编次增饰,撰成《真诰》20卷,被视为道教经典。他追求长生不老,经长期炼丹实践,掌握一些矿物和药物的特性,发现-有镀金和镀银的作用,懂得钾盐和钠盐鉴别方法。他编的《古今刀剑录》是记载当时金属冶炼成就的重要文献。在医学上他增补东晋葛洪的《肘后要急方》,编撰成《肘后百一方》。他编著的《本草经集注》7卷,记药物730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和治疗属性分类的新方法,成为中国药物分类的标准方法,沿用1000余年。还著有《学苑》百卷、《孝经》、《论语集注》、《帝代年历》、《效验方》、《古今州郡记》、《玉匮记》、《占侯》、《合丹法术》等,多已散佚。
创立茅山宗 陶弘景是上清派的重要承传人。他游历山水,搜访道经,在茅山正式为上清道士期间,为了弘扬上清经法,撰作了大量的道书,特别是撰写了带有教派史性质的《真诰》。该书对上清经的传授历史作了系统的叙述,对上清经的来源、出世作了种种神化的描写。由于陶弘景在茅山期间主要传授上清经法,并对上清经法的弘扬作了不少工作,加上他本人的名气很大,甚至在朝野中有很多信仰者,所以从他开始,茅山实际上成了上清派的中心。再加上继陶弘景之后的茅山历代传人,大都是较有学问和名气的上清道士,所以茅山一直保持着它在上清派中的中心地位。这样,从陶弘景开始,茅山实际上代表了上清派,于是人们便将这之后的上清派径称为茅山宗,并以陶弘景为茅山宗的创始人。茅山派自陶弘景开创以后,历经隋、唐,直至两宋,人才辈出,在道教诸派别中一直占居重要地位。 陶弘景还编订了道教的神仙谱系,他编订的第一部道教神仙谱系称《真灵位业图》,包括天神,地祇、人鬼和诸多仙真,大约3000名,以7个等级排列。 医药学家 陶弘景是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早期贡献最大的人物之一。在他生活的年代,本草著作有10余家之多,但无统一标准,特别古本草书由于失效年代久远,内容散乱,草石不分,虫兽无辨,临床运用颇为不便。陶弘景担负起“苞综诸经,研括烦省”的重任,将当时所有的本草著作分别整理成《神农本草经》及《名医别录》,并进而把两者合而为一,加上个人在这方面的心得体会,著成《本草经集注》,共收药物730种,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分类(原书已佚,现在敦煌发现残卷),成为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炼丹家 陶弘景曾长期从事炼丹实验,梁武帝送其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原料,让其炼丹。他在炼丹过程中掌握了许多化学知识,例如﹕汞可与某些金属形成汞齐,汞齐可以镀物。陶弘景对化学的贡献之一是记载了硝酸钾的火焰分析法:“先时有人得一种物,其色理与朴硝大同小异,朏朏如握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不停沸,如朴硝,云是真消石也。”所谓“紫青烟起”是钾盐所特有的性质。陶弘景这一记载,是世界化学史上钾盐鉴定的最早记录。 山中宰相 齐永明十年(492),陶弘景上表辞官,挂朝服于神武门,退隐江苏句容句曲山(茅山),不与世交。梁武帝萧衍即位(502)后,屡请不出,但念其旧功,“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天监三年(504),梁武帝遣人送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物,以供炼丹之用;天监十三年,敕于茅山为之建朱阳馆以居之;天监十五年又为其建太清玄坛,“以均明法教”,且“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之山中宰相”。陶弘景隐居茅山达45年之久,享年81岁。梁武帝诏赠中散大夫,谥贞白先生。 陶弘景相关中国著名书法家 同年(公元456年)出生的名人: 刘子勋 (456~466) 江苏省徐州铜山区 刘子房 (456~466) 江苏省徐州铜山区 刘子顼 (456~466) 江苏省徐州铜山区 刘子鸾 (456~465) 江苏省徐州铜山区 同年(公元536年)去世的名人: 阮孝绪 (479~536)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 菩提达摩 (?~536) 中国禅宗的始祖 亚洲印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