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姓的来源温姓是中华百家姓之一,其起源有多种说法,但最具代表性的是“三源说”和“多源说”。以下是温姓的主要来源: 三源说- 出自己姓:为颛顼高阳氏之裔,昆吾氏之子立温国后以国为氏。这一说法认为温姓源于上古时期的温国,温国被灭后,其后代以国名为姓。
- 源于苏国己姓:同样是颛顼高阳氏的后裔,但为昆吾氏之子苏国之后,以苏国为己姓,后演变为温姓。
- 源于姬姓:为唐叔虞之后。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其子叔虞于唐,号唐叔虞。唐叔虞的后代被封于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其后代子孙遂以封地名命姓,称温姓。
多源说除了上述三源外,温姓还有其他多种来源: - 源于郄姓,亦以邑名为氏。周初,苏忿生在周朝任司寇,被封在温。后温国被北狄人攻灭,国君温子逃往卫国,称为温氏。后来晋国攻灭狄人,温就成为晋国大夫郄至的封邑,其后代中也有以封邑为姓的。
- 回族中有温姓。源自明代融于回民族的苏禄国(今菲律宾苏禄岛)的苏禄东王巴都噶·叭哈利之子温喀刺及后裔。
- 据《通志》所载,北魏叱温氏、温盆氏、温孤氏均改单姓温。
- 金时女真人温迪罕氏汉姓为温;唐时彭城长史刘易从之子刘升流放岭表,免归,改姓温。
- 清满洲八旗姓温特赫氏、锡伯族温都尔氏汉姓为温。
- 今台湾土著、布依、土家、黎、壮、瑶等民族均有此姓。
姓温的十大名人以下是温姓历史上的十大名人(排名不分先后): - 温峤:东晋名将,谥号忠武。他为人聪敏,博学善文,尤擅清谈,凤仪俊美,颇有器量。他在东晋王朝的创立和巩固中立下了丰功伟绩。
- 温恢:三国时曹魏大臣,任扬州刺史,后迁凉州刺史。他与汉末扬州刺史刘馥、兖州刺史司马朗等六人合为一传,被陈寿评为当时所有州刺史中“精达事机,威恩兼著,故能肃齐万里”的典范。
- 温大雅:唐初名臣,与兄弟温彦博、温彦将俱知名于当世。他曾参与制定唐初的礼仪制度,对唐朝的建立和巩固有重要贡献。
- 温庭筠:唐代词人和诗人,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他的诗词风格浓艳,词藻华丽,多写闺情,乃花间派鼻祖。
- 温体仁:明代宰相,进士及第,历任编修、礼部左侍郎、礼部尚书等职。他在崇祯年间入阁,不久升为首辅,对明朝政治有重要影响。
- 温造:唐朝大臣,德宗、穆宗、文宗时期官吏。他关心民生,兴修水利,领导当地人民开凿后乡渠百里,灌田2000顷,民获其利。
- 温生才:辛亥革命烈士,他曾在广九铁路当工人,伺机谋刺副都统孚琦,并将其击毙。他的英勇事迹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 温璋:唐初名臣温大雅六世孙,唐代官吏。他以父荫累官大理丞,擢邠宁节度使转京兆尹,为政严明。
- 温仲舒:北宋大臣,与寇准并称“温寇”。他曾任枢密院副使,改任同知枢密院事,位列宰执,对北宋政治有重要影响。
- 温季(郤至):春秋中期晋国卿大夫,才华横溢的军事家、外交家。他因采邑于温,时人尊称温季,史称郤昭子。
这些温姓名人在各自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和贡献,为温姓增添了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