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姓的来源吉姓是中国的一个古老姓氏,其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 出自姞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远古黄帝有个裔孙叫伯儵,受封于南燕国(在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一带),赐姓姞。后来他的子孙省去女旁,遂成吉氏,世代相传姓吉。
- 出自姬姓:据《元和姓纂》所载,上古周宣王有个贤臣叫尹吉甫,他的支庶后代以祖字为姓,世代相传姓吉。此外,西周重臣尹国国君尹吉甫的嫡长子名吉伯奇,受其继母陷害至于流亡冯翊之地(今陕西渭南),后又取其父名中“吉”作为姓氏,也是吉姓的一个重要来源。
- 其他来源:
- 源于殷商末期莘国,莘氏族人在西周中期迁居于吉白(今宁夏固原西吉),以地为氏,分衍有吉白氏家族,后又因避羌狄与秦国之间的战乱而再次迁徙向东,最后由于与楚国贵族联姻而世为楚国下大夫。在吉白氏族人后裔中,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吉氏者。
- 源于靺鞨族、女真族、蒙古族、满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例如,唐朝时期靺鞨民族的勿吉氏即有冠汉姓为吉氏者;金国时期女真温迪罕部中的迪吉氏在元、明时期改为汉姓吉氏等。
姓吉的二十大名人关于姓吉的二十大名人,由于历史文献和资料众多,且可能存在一些未被广泛记载或知名度稍逊的吉姓名人,因此以下列举的是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广泛认知度的吉姓名人,排名不分先后: 吉顼:唐朝宰相,洛州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吉顼进士出身,曾任明堂尉,后告发綦连耀、劝武则天诛杀来俊臣,被擢升为右肃政台中丞、控鹤监内供奉,成为武则天的心腹。 吉翰:南朝宋时镇将,字休文,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县西北)人。东晋安帝末年,吉翰在长沙景王刘道怜帐下任参军,并因战功赐爵建城县五等男,转任从事中郎。 吉温:唐朝大臣,玄宗天宝年间有名的酷吏,洛州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吉顼之侄。初唐玄宗不喜他,只任命他为新丰县丞。后投靠李林甫,参与陷害李适之,用酷刑逼供,擢升京兆府士曹。 吉旼:唐代文人,字彦霄,一作吉皎、吉耿,冯翊郡大荔县(今陕西大荔)人。曾任河南登封县令、京兆府渭南县令,晚年以御尉卿之职致仕(退休),致仕后居洛阳。 吉藏:隋代三论宗集大成者,俗姓安,祖籍安息,其祖因避仇移居南海(今广州),后迁金陵(今南京)。三四岁时,随父谒见真谛,为其取名吉藏。7岁出家,家世事佛。 吉鸿昌:著名抗日将领,字世五(1895-1934),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人。早年入伍,在西北军冯玉祥部历任旅长、师长、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等职。后因反对蒋介石反共内战和卖国投降政策,被蒋强令出国。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联合冯玉祥、方振武等在张家口组成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任同盟军第二军军长兼北路前敌总指挥。 吉文元:太平天国将领,广西省桂平人。太平天国十三年(1863年)追封祝王。 吉思哈:清朝人,曾任两广总督,为官清廉,深受人敬重。在朝历任御史、太仆寺卿等京官,弹劾不避权贵,声誉满天下。 吉梦熊:清朝官员,字毅扬,号渭,幼年跟随长兄梦资读书,于清乾隆壬申(十七年)考中进士,并选点为翰林。在朝历任御史、太仆寺卿等京官,弹劾不避权贵,声誉满天下。后升为顺天府尹,治绩卓著,并两次出任福建省主考官。 吉永祚:明朝人,河南辉县人(今河南省辉县峪河镇吉家岗村),万历年间(1573—1619)例贡,出任陕西凤县主簿。崇祯七年(1634)闰八月时,因抗击流寇(实为农民起义军)守城陷落而死,后赠汉中卫经历。 吉翂:字彦霄,冯翊郡莲勺县人,世代居住在襄阳,是位孝子。 吉惟善:明朝开州人,性安静,精通理学,不事举业。专心于学问,不图功名利禄。署州学事,仪矩整肃,为后学宗师。 吉中孚:唐代鄱阳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吉灿升:字剑华,陕西韩城人,拔贡出身。清同治十年(1871)任山东平度县知县,署胶州知州。光绪二十年(1894)署济东泰武临道,1895年升山东盐运使,1898年升山东按察使;曾参与剿杀捻军余党。 吉梦兰:吉梦熊胞弟,字会亭,乾隆丁丑(二十二年)考中进士,随即点为翰林,并奉命学习满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