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姓的来源嵇姓的来源主要有两种说法: - 出自姒姓:
- 上古时期,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曾是大禹召集天下诸侯开会的地方,是重要的政治文化重地。大禹死后,葬在会稽山,其后代在会稽山上建立了宗庙。夏朝君主少康即位后,将王子季抒封于会稽,称会稽氏,遂以稽为姓。到汉朝初年,会稽氏的后裔迁到礁郡的嵇山(今安徽省亳州一带),便又改为嵇姓。此后,会稽氏的后裔就以“嵇”作为姓氏了。得姓始祖为季杼,他是禹的后代。
- 出自北方少数民族所改:
- 据《魏书·官氏志》上记载,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复姓统稽氏、纥奚氏,迁徙定居中原后,改为汉姓嵇,遂成嵇氏。
姓嵇的二十大名人(部分列举)由于历史记载的限制,可能无法完全列举出姓嵇的二十大名人,但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嵇姓人物: - 嵇康:
- 三国时期魏国名士,“竹林七贤”之一,也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他博学多闻,有奇才,崇尚老庄,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工诗文,善鼓琴,精乐理。著有《养生论》、《幽愤诗》、《琴赋》、《声无哀乐论》等。
- 嵇绍:
- 嵇康之子,字延祖,晋朝礁郡铚县人。他事母孝敬,官至侍中。在“八王之乱”时,为了保护晋惠王而被杀,鲜血溅到了惠王的身上,典故“嵇侍中血”就是出自此事。
- 嵇颖:
- 宋代应天府宋城人,字公实。天圣年间(1023-1031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他谨厚笃学,被时人视为师表。
- 嵇璜:
- 清代江宁人,字尚佐。乾隆年间(1736-1795年),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他幼年读《禹贡》即有所悟,后治河果多有功绩。
- 嵇文甫:
- 民国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史学家、哲学家,郑州大学首任校长。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著有《先秦诸子政治社会思想述要》、《先秦诸子与古代社会》、《中国社会史》等。
- 嵇喜:
- 嵇康的兄长,字公穆。史书称“有当世才”,然不为清流所重。魏时举秀才,后为卫将军司马攸之司马,为齐王一派重要幕僚。
- 嵇含:
- 西晋时期的文学家及植物学家,嵇康的侄孙。他举秀才,除郎中,曾任征西参军、骠骑记室督、尚书郎等职位。著有《南方草木状》一书。
- 嵇安:
- 南宋沿海巡检使,字宽济,江苏涟水人。他身材魁伟,勇敢尚武,精于骑射。时值南宋末年,天下大乱,他聚集义旅,护卫乡井,外御强敌,内抚民众,兴修水利,奖励农耕,赈济流民,声望著于乡里。
此外,还有嵇发、嵇曾筠、嵇汝运、嵇波等嵇姓人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一定的成就和贡献。由于篇幅限制,这里不再一一详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