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姓的来源伏姓的来源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源自伏羲氏:
- 出自风姓,是上古太昊年间伏羲氏的后裔。伏羲氏苗裔中,有的用“伏”作为自己的姓氏,遂成伏姓。伏羲又称作宓羲,宓和伏在上古是同一字,因此伏姓与宓姓在古代通用。
- 源自鲜卑族:
- 出自汉朝时期鲜卑拓跋氏族乞伏部,属于以部落名称为氏。后北魏王朝灭了北凉国,并逐吐谷浑部出陇右,散处于河陇地区的乞伏鲜卑均为北魏王朝所统治。随着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政策实施,乞伏氏等鲜卑人融入汉族,汉化改为汉姓伏氏。
- 源自西羌族:
- 出自南北朝时期西羌伏侯龙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伏侯龙氏亦改为汉姓伏氏。
- 源自匈奴族:
- 出自南北朝时期阿至罗国国王阿伏至罗,属于汉化改姓为氏。阿至罗国为古突厥语,汉称高车国,是匈奴民族西部分支高车副伏罗部首领阿伏至罗所创立。其后裔以先祖之名的谐音汉字为汉姓,称伏氏。
- 赐姓为伏:
- 北周时期,有个人名叫侯植,武艺绝伦,跟随魏孝武帝西迁,甚得宠幸,赐姓为侯伏氏。后来侯伏氏又受赐姓为贺屯氏,孝文帝建都洛阳后,两支皆改为伏姓,贺屯氏改为贺姓。
姓伏的二十大名人(部分列举)由于历史名人众多,以下仅列举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伏姓名人,排名不分先后: - 伏生:
- 汉朝时济南人,生于周郝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卒于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61年),享年99岁。为伏羲的后裔,世称伏生。他冒诛杀之罪,将《尚书》匿藏于壁中,后传授于晁错,使《尚书》得以传世,被后世誉为“尚书再造”。
- 伏不齐(伏子贱):
- 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为七十二贤者之一。他治理单父时,以礼乐治世,被孔子夸奖有“王佐之才”。
- 伏羲:
- 人文始祖,相传他创造了八卦,制定了嫁娶制度,对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和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伏姓的始祖即为伏羲。
- 伏湛:
- 东汉光武帝时的宰相,为官公正廉洁,以施惠政办学校闻名。他的家族世代显赫,有多位子孙在朝中担任要职。
- 伏恭:
- 东汉明帝时的宰相,为官公正廉洁,以施惠政办学校闻名。他创建的封龙书院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 伏曼容:
- 南朝宋、齐大臣,著名儒士。他博学多才,精通《老子》、《周易》等经典,对后世儒学发展有重要影响。
- 伏滔:
- 东晋官员、学者,少有才学,远近闻名。他曾任著作郎,专掌国史,并著有多部重要著作。
此外,还有伏允(唐朝吐谷浑吕夸子)、伏完(东汉末大臣,汉献帝伏皇后之父)、伏妃(上古时期伏羲的女儿,溺死于洛水,相传为洛水之神)等历史名人。这些伏姓名人在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都有着显著的成就和贡献,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代表。 请注意,由于历史名人众多,这里仅列举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伏姓名人。实际上,伏姓家族中还有许多其他杰出的人物,他们的事迹和成就同样值得我们去了解和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