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历史笔记 首页 青海西宁名人 方之南

方之南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方之南

方之南(1911.4—1990.11),原名方泰兴,别署指南,青海西宁人,是著名画家。以下是他详细的生平介绍:

- **早年经历与求学**:1911年4月4日出生于西宁的一个书香之家。父亲方立业是甘肃兰州人,在西宁执教国文,擅长书法,母亲聪慧手巧,喜爱剪纸刺绣。这样的家庭环境让他从小结缘艺术。1930年,方之南毕业于青海师范学校。1931年,他考入上海美专国画专业,受教于刘海粟、潘天寿、诸闻韵、关良先生,与画梅大师管锄非同窗,是青海历史上第一位接受现代美术院校正规科班教育者,刘海粟称之为“西北学生第一人”。1932年,他参加学生声援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淞沪抗战,旋即参加赴南京请愿等救亡活动。1933年,因日寇侵沪,家乡接济中断,他只得休学返乡。1934年,转赴北京,考入北平国立艺专国画系,在齐白石、溥心畲、王雪涛等大师的指导下,潜心研习。

- **艺术生涯初期**:1936年毕业时,遇日寇侵华,家乡老父病重,经济中断,方之南只得回乡,任教于青海省回教促进会附设西宁初级中学(今青海昆仑中学)。1938年底至1940年,“西部歌王”王洛宾也在该校任音乐教师,两人应有交集。在此期间,方之南与张大千有过交往。张大千在敦煌临摹壁画时,听闻塔尔寺藏传佛教壁画的艺术魅力,前往青海解决画布、颜料方面的问题,在西宁与方之南等人聚谈艺事,张大千还为方之南的画作《孤亭背岭开》题诗。

-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9月5日西宁解放,方之南先进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军文工团,不久转入地方青海省文联。1950年,任青海省文联美术组组长,后任青海美协理事,加入中国美协,成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他多次主持筹办省美展与各种美术活动,积极推动青海美术事业的发展。他十分重视下乡深入生活,经常骑马带着画具、行李、干粮、马料等,深入牧区、农村、油田矿山等地采风写生,一去短则近月,长达半年,与农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的《收听北京广播》《昆仑山下》《露头的油苗》《祁连新貌》等作品频频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西北行政区美展。1959年、1962年与1980年,他三次为北京人民大会堂青海厅创作了《巍巍祁连》等巨幅中国画,奠定了其在青海美术界乃至全国美术界的艺术地位。他还和同事们发现了黄南藏族自治州隆务河谷地的热贡艺术,经过多次调查研究搜集抢救,使其走出大山,享誉海内外。

- **特殊时期**:“文化大革命”期间,方之南被关进“牛棚”,但他以旷达洒脱的态度熬过了艰难岁月。在种过地、赶过驴、喂过猪的恶劣环境下,他依然偷偷画了不少小幅写生作品,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

- **后期经历**:“文革”结束后,方之南迎来了艺术的春天。他担任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省文联副主席兼美协青海分会主席、省人大常委、省政协委员等职务。1987年9月,举办了“方之南作品展”。尽管年事已高且事务繁忙,但他依然笔耕不辍,关心后学,诲人不倦,省内众多画家皆得益于他的扶持和指点。1990年11月,方之南去世,结束了他充满艺术追求和奉献的一生。


方之南出版有《柴达木写生选集》,作品还有《收听藏语广播》《百花争艳》等。他是青海美术事业开创人之一,是现代青海山水画的先行者,也是热贡艺术最早的发现人之一。

20

送花
13
中国漫画家
中国香港男演员,画家
驻马店市名人录
元代画家
中国当代实力名家
中国近现代中国画家、美术史论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
四川美协副主席
第五版人民币“毛泽东头像”创作者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系
柯桥区名人录
白银 平川区名人录
中国工艺美术书画家
渭南 富平县名人录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南浔区名人录
原广东省政法委书记
普宁市名人录
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国务院原副总理
珍宝岛药业董事长
柞水县劳动致富先进代表
中国台湾作词人、导演

最新评论

八字运势测算
姓 名:

生 日:
夜子时处理: 夜子时日干向前遁一天算第二天 日干保持不变

西宁推荐榜
本站测算方面的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蜀ICP备202411358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