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瑞阶(1902年11月—2000年),河南巩义市焦湾村人,是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家、书法家、教育家。以下是他的详细生平: 早年经历 - 1902年11月出生于一个教育世家,其祖父、父亲都是乡村教师,自幼受到良好教育。 - 约7 - 8岁时上学,勤奋好学但不爱活动,身体素质不太好。 - 1919年,16岁的谢瑞阶在父亲支持下到附近蚕桑学堂读书,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且乐于助人,深受老师和同学喜欢。年底因病休学,开始考虑今后生计问题。 - 1921年,进入河南开封师范专科学校攻读美术、音乐,一心迷在绘画上,发奋攻读,成绩优秀。 求学与艺术探索 - 1923年,前往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研习西画。 - 1924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洋画系,毕业后回到开封母校东岳艺术学校任教,同时在北仓女中、开封高中兼课。20年代创作以油画为主,如1926年创作油画《瓜农》。 - 30年代开始自学国画,后以国画为主。1934年编著出版《人物画法简述》一书,将西画人物解剖学原理引入国画人物画法。1935年,人物作品《朗吟飞过洞庭湖》入选在南京举办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抗日战争时期 -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开封女师迁到伏牛山区的镇平、内乡等地。在艰苦条件下,师生们依旧乐观努力,他创作了大量作品,但因连年战火,大多散失。这一时期他曾作《山居自喻》诗反映当时心境,还偶作打油诗记录生活实况。 新中国成立后 - 1949年,任开封艺术学校校长,后该校更名为开封艺术师范学校。 - 195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 1955年,作品《植棉能手石玉殿》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同年任河南师专副校长。 -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 1958年,任郑州艺术学院院长。 - 1960年,作品《黄河三门峡》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 1962年,任河南省文联副主席兼河南美协主席。 后期生涯 - “十年浩劫”期间,谢瑞阶的教育理念和艺术追求也未曾改变。 - 1973年,作品《黄河在前进》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该作品陈列于北京钓鱼台国宾馆。 - 此后,历任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 - 其代表作《大河上下 浩浩长春》陈列于人民大会堂,被公认为是黄河画的杰作,是现代山水画发展的里程碑。 - 谢瑞阶晚年著有《三门峡写生集》《谢瑞阶画选》等,为中国艺术教育事业和书画创作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谢瑞阶终生热爱教育事业,以“育人”为教育根基,无论是在校任教还是离休后,都注重向人们,特别是青年讲解作人之道,受到普遍尊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