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描述的人物是张仃。 张仃(1917年5月19日—2010年2月21日),辽宁黑山人,原名张寿庠,别名金雨,汉族。 **早年经历** - 1917年出生于辽宁黑山。 - 1932年,张仃来到北平,在一家画馆里画“玻璃片子”,同时自学漫画和装饰画。 - 1933年至1934年间,他在北平美专学习,课余时间到一些大学旁听,接触到了进步思想。 -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张仃辗转到了武汉,参与组建漫画宣传队,从事抗日宣传工作。 **延安时期** - 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旋被派往延安,入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 - 毕业后在陕甘宁边区做文化教育工作,曾在延安各报发表大量漫画、木刻作品,以犀利的笔触揭露敌人,鼓舞人民的抗日斗志。同时,他还参与了延安的文艺活动,为边区的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 - 张仃随部队转战各地,继续以美术为武器,为革命事业服务。他创作了许多反映解放战争题材的作品,如《自卫战争的第二条战线》等,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支持和对胜利的渴望。 **新中国成立后** - 他参与了中国人民政协会徽和我国国徽的设计工作。作为国徽设计组的重要成员,他与梁思成、林徽因等专家一起,经过反复研究和修改,最终确定了国徽的设计方案,为新中国的象征符号奠定了基础。 - 张仃在美术教育领域也有着卓越的贡献。他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实用美术系主任等职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美术人才。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调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他在装饰艺术、漫画、壁画、书法等多个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装饰画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和现代设计理念,具有独特的风格;漫画作品针砭时弊,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壁画作品气势恢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书法作品则刚劲有力,独具一格。 **改革开放后** - 张仃积极投身于中国现代艺术的探索和创新。他倡导“毕加索加城隍庙”的艺术理念,主张将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民间艺术相结合,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艺术。他的焦墨山水画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以其独特的笔墨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新风貌。 - 他还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和学术讲座,积极推动中国美术事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现代艺术。 张仃先生一生致力于美术事业,为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做出了多方面的卓越贡献,是中国美术界的泰斗级人物。 你提到的出生时间有误,张仃出生于1917年,不是1921年。如果以上信息不是你想了解的人物,请提供更多准确信息,以便我更好地为你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