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巴普蒂斯特·格瑞兹(Jean Baptiste Greuze,1725—1805),18世纪法国洛可可风格画家。 学画经历 格瑞兹是以描写市民生活轻巧享乐方面而闻名。他是勃艮底木匠的儿子,从小喜欢画画,但父亲不允许他作画家;不过外祖父是画家,认识到他的才能,带领少年格瑞兹到里昂学画。格瑞兹由里昂到巴黎,一面上美术院,一面从事创作。 那是他二十一岁的时候。在美术院不久就崭露头角,由《给孩子读圣经的父亲》一画,一举成名。不过格瑞兹并不满足,又去意大利研究文艺复兴大师们的作品。他回巴黎以后,名声越来越高。 名声 说到格瑞兹的名声,应该讲到一个少女安勒·卡弗列俄尔的故事。她是阿乌加斯金河岸一个旧书商的女儿,格瑞兹非常喜欢她的天真可爱和稚气,以她为模特画了《鸽子和少女》、《打破的水壶》等好几幅画。她那天真烂漫稚气悦人的情态受到人们喜爱,她也因而成为整个巴黎最受人欢迎的女子,格瑞兹也随之而成为受人欢迎的画家。但是,实际上她却并不是天真烂漫的女孩子,而应该说是给人带来不愉快的女子;格瑞兹却没注意到这些,不久和她结婚,高兴得了不得,她想要什么就给她买什么。安勒越来越放肆,到最后卷走格瑞兹的财产,竟说什么“他再也没用了”,就把他抛弃了。因此,格瑞兹变得一文不名,晚年不得不过着非常悲惨的生活。 作品评价 格瑞兹除了以他的夫人,也就是以安勒为模特的许多美人画以外,还有《乡村订婚仪式》等其它作品。在他的作品中,没有夏尔丹那种朴实,这大概是谁都会立刻注意到的。如《索菲小姐》可以认为是以当时轻浮的巴黎社交中喜欢意气用事的女人作为描写对象的。她象贵妇人那样装模作样,与其说是高尚,不如说是有些轻佻放荡。这是路易王朝末期的社会相。法国革命就是从这种社会背景下,象火山一样喷涌爆发出来的。 让·巴普蒂斯特·格瑞兹的创作的最盛时期是在18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这一时期里,他所热衷的题材是家庭生活背景,每一幅画都含有一定的训诲意义,而且都画有一个美丽可爱的少女。如1755年的《读圣经》、1761年的《乡村未婚妻》以及这一幅画《小鸟死了》等等。在当时看来,这种画的艺术趣味与贵族所需要的截然相反,是为了肯定所谓第三等级的家庭美德。正如我们在他的代表作《破壶》一画中所看到的,这种绘画是与当时的启蒙运动思想有着密切关系的。格瑞兹与狄德罗交往甚密,狄德罗的进步美学理想对格瑞兹也有较大的影响。但另一方面的原因,还由于画家未被皇家画院所接纳,因而在思想上对皇家学院产生一种敌视心理,这和当时很有地位的雕塑家法尔孔奈的情况很相似,后者也失宠于宫廷,两人便很快投入狄德罗的艺术思想范畴。 格瑞兹的艺术还有明显的反布歇及其贵族艺术的倾向,这种因素据有的美术史家认为,是格瑞兹的艺术的民主主义思想的主要表现;因而获得了狄德罗的热烈支持,并被先进的启蒙思想家所高度评价。尽管如此,这种具有民主主义倾向的道德说教在艺术上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格瑞兹的形象带有浓厚的学院派气息,人物形象的过分理想化,造型的虚构性,使这种说教的意义大大减弱了。少女的柔情性表现,便是与贵族艺术相妥协的表现之一,它和实际生活有着一段距离,《小鸟死了》的艺术表现则尤为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