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明朝故事阅读 《扬州十日记》在史学界影响很大,一些书籍如:《清代通史》《辞源》《辞海》《中外历史年表》《清史编年》等皆予引用。 据《扬州十日记》所载,清兵攻破扬州城后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大肆屠杀,史载:“诸妇女长索系颈,累累如贯珠,一步一跌,遍身泥土;满地皆婴儿,或衬马蹄,或藉人足,肝脑涂地,泣声盈野。”“初四日,天始霁。道路积尸既经积雨暴涨,而青皮如蒙鼓,血肉内溃。秽臭逼人,复经日炙,其气愈甚。前后左右,处处焚灼。室中氤氲,结成如雾,腥闻百里。”后来由城内僧人收殓的尸体就超过了80万具。 “时局类残棋,杨柳城边悬落日;衣冠复古处,梅花冷艳伴孤忠。” “骑鹤楼头难忘十日,梅花岭畔共仰千秋。” “殉社稷只江北古城,剩水残山,尚留得风中劲草;葬衣冠有淮南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 “扬州督师终可法,鞑虏十日屠城空。忠魂白骨八十万,赤血映日满天红。” 在扬州人心中,史可法和扬州十日早已成为扬州历史的一部分。英雄遗风,山高水长,扬州人把对史可法的纪念刻印在他们的生活中。于是,在扬州留下了这样特殊而别具情感的地名:史可法路、螺丝结顶街(“摞尸及顶”的谐音,当年史可法抗敌,巷战血拼时尸体一个摞一个直到城墙顶),以及史可法曾经居住过的辕门桥等等。梅花岭畔的史公祠距离扬州人江泽民居住过的东圈门地区只有不到一公里,是他凭吊先烈的常去之处。江泽民向国内外友人曾说:“扬州城外梅花岭,有民族英雄史可法的衣冠冢,冢前有一副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就很能激发人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1991年10月,他在扬州接待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时,特地陪金日成参观史公祠,并一一向客人介绍各处文物和楹联。 由《扬州历代诗词》所收,不下50首。如“兵戈南下日为昏,匪石寒松聚一门。痛杀怀中三岁子,也随阿母作忠魂。”(黄宗羲《卓烈妇》);“深闺日日绣凤凰,忽被干戈出画堂。弱质难禁罹虎口,只余梦魂绕家乡。”(张氏《绝命诗五首》之一);“明日还家拨余烬,十三人骨相依引。楼前一足乃焚馀,菊花(婢女名)左股看奚忍!”(清蒋士铨《焚楼行》)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