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清朝故事阅读 1.降将不肯理发,还保留着叛逆者的痕迹,狼子野心,恐难控制。 2.不肯解散手下的太平军,还要求总兵副将官职。 3.降众多达二十万,难以安置。 除了为杀降辩解外,李鸿章 还就与戈登的矛盾,进行了一番申辩。说戈登反对杀降是因为自己先将"常胜军"调回昆山,未让其攻入苏州,所以,戈登心怀不满,故意找茬儿。另外,淮军的翅膀硬了,可以独当一面,而"常胜军"除炸炮外,攻剿都不及淮军。的确,此时淮军人马已达五万,且其中三四万人装备了新式武器,而"常胜军"只有三千人,从实力上来讲,不是淮军的对手。最后,李鸿章以退为进,说如果因为自己的行为破坏了"中外和好"的大局,那么就请朝廷处罚吧。 李鸿章的这两手果然奏效,朝廷下旨不仅明确支持他的所作所为,认为洋人不明事理,而且指责戈登心怀叵测。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后,李鸿章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另外,经过赫德等人的调解,英方认为维持与清政府的"和好"局面更符合自己的切身利益,主张让总理衙门处理这件事,从而制止了戈登的过激行为。 结果,朝廷不再追究杀降事件,还赏赐李鸿章太子少保衔。 攻克苏州,戈登的"常胜军"立下了汗马功劳,朝廷论功行赏当然少不了他的那一份,即赏银一万两。但戈登还在为杀降事件耿耿于怀,公开表示拒绝接受朝廷的赏赐,理由是由于攻占苏州后的大屠杀,他不能接受任何标志皇帝陛下赏赐的东西。 其实,戈登并非是人道主义者,而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与其说他痛恨杀降,还不如杀降不利于进一步诱降,损害了他的利益,所以才有了异议。 李鸿章一面向朝廷辩解,一面用银两犒赏"常胜军"。最终,被孤立的戈登只得作罢,只要求李鸿章发一文告,说明此事与他无关。李鸿章答应了戈登的要求,让双方都有了台阶下,最后,一场大风波总算就这样平息了。 在朝廷看来,太平军是最大的威胁,恨不得太平军都从地球上彻底消失,所以,杀降是被默许的。因为李鸿章把准了朝廷的脉搏,所以才平安化解了这次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