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历史笔记 首页 历史故事南北朝史名人 南朝时期的儒释道之争,连皇帝也参了一脚

南朝时期的儒释道之争,连皇帝也参了一脚

历史背景:南北朝故事阅读

1、神灭与不神灭之争


南朝儒释道之争,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即神灭与神不灭之争、夷夏之争及三破 之争。

神灭与神不灭之争,在东晋时已经开始,而到刘宋之初,争论更为热烈。

争论是由沙门慧琳的《白黑论》(又名《均善论》)引起的。《白黑论》认为佛教所讲的空是虚构的,善恶果报之说也是不实的,从而否定了神不灭论。

儒士何承天对《白黑论》很赞赏,便送与居士宗炳。宗炳却反对,复书反驳,又多次写信与何承天辩论,并撰写了《明佛论》,论证人死神不灭及轮回果报之必有。何承天又撰写了《报应问》,否定了因果报应说,说 杀生者无恶报,为福者无善应 ④。而刘少府《答何衡阳书》又反对何承天之说,肯定因果报应之必有。因佛教所说的因果报应,是应验于来世,或未来若干世,所以无法证实,何承天也就再无话可说。

何承天还撰写了《达性论》,从另一角度反对佛教的因果报应说。佛教认为行善之人来世可作人、天,而作恶者,则作畜生、饿鬼,或下地狱,这就是所谓的五道轮回(或六道轮回)说。何承天从人和畜生的本性是根本不同的来说明转生说法之荒谬,并且认为: 生必有死,形毙神散,犹春荣秋落,四时代换,奚有更受形哉! ①何承天之论,引起了颜延之的反驳。二人又多次反复争辩,还引起了宋文帝的重视。宋文帝曾说: 近见颜延之折《达性论》,宗炳难《白黑论》,明佛法深,尤为名理,并足开奖人意。 ②但何承天之论,仅局限于儒家传统的说法,并且在理论上还有漏洞。例如何承天反对神不灭论,说 生必有死,形毙神散 ,就像 薪弊火微,薪尽火灭 ③。

但他同时又说: 三后在天,言精灵之升遐也。 ④这就被颜延之抓住了,反驳说: 神理存没,傥异于枯D变谢,就同草木,便当烟尽。而复云三后升遐,精灵在天。若精灵必在,果异于草木,则受形之论,无乃更资来说。将由三后粹善,报在生天邪! ⑤因此,在这次争论中,儒家的代表何承天是失败了。

南朝神灭与神不灭争论的高潮,是在齐梁之际。这就是围绕着范缜《神灭论》的一场争论。

范缜曾在齐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为宾客,因不信因果报应说,与萧子良争辩过。《神灭论》初稿出后,萧子良便召集僧侣与范缜辩论,但都不能使他屈服。梁武帝即位后,范缜的《神灭论》在亲友中广为流传,梁武帝便组织臣下围攻《神灭论》。参加者共有临川王萧宏等63人①。《神灭论》一开始就提出: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 ②肯定了神与形的关系,神是依赖于形体的,离不开形体的,形体是神的基础,一旦形体不存在,神也就灭绝。反对者却提出神和形是两种不同的存在物,神是有知的,形是无知的,名称既不一样,怎能同一体呢?范缜又很肯定地说: 名殊而体一也。 把形神一体的关系,比作刀刃与锋利的关系。他说: 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犹刃之于利,利之名非刃也,刃之名非利也。然而舍利无刃,舍刃无利,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 这就肯定了形神关系,是物和物的属性的关系,绝不是两种物的关系。范缜的基本论点是正确的。虽然在论证上和理论上还有某些不足和漏洞,但反驳者也无法从根本上驳倒范缜。当时参与围攻范缜的,虽然名臣、名士和名僧共达63人之多,但最主要的,写了较有分量论文的只有萧琛、曹思文、沈约3人。

萧琛撰有《难神灭论》一篇;曹思文撰有《难神灭论》与《重难神灭论》两篇;沈约撰有《难范缜神灭论》一篇,又撰有与此有关的《形神论》与《神不灭论》两篇。但这些论文都不能驳倒范缜之论。梁武帝最后只得用权势禁止范缜之论,他下诏说范缜 背经以起义,乖理以致谈。灭圣难以圣责,乖理难以理诘。如此,则言语之论略成可息 ③。神灭与神不灭之争便不了了之。

13

最新评论


免费八字算命 缘主八字测算 免费八字排盘
免费八字算命姓名:
免费八字算命性别:
免费八字算命生日:
出生时辰:
√ 在线测试
本站测算方面的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蜀ICP备2021030633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