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唐朝故事阅读 欢迎来到历史人物网,长孙无忌(?—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唐朝初期政治家,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 谏伐突厥 突厥与唐朝结盟后,政局混乱。唐朝官员大都建议对突厥用兵,唐太宗对长孙无忌、萧瑀道:若不出兵,会失去乘乱攻取的时机,但如若出兵,又会背弃盟约。我们应当如何?萧瑀建议出兵,而长孙无忌则道:现在国家正息兵休战,等他们侵犯边境,才能讨伐。突厥已被削弱,定然不会犯境。若深入突厥腹地,我还没有看到必胜的把握。我认为暂且按兵不动,保持信义,更为合适。太宗听从了他的意见。 不言君过 唐太宗曾对侍臣道:大臣们顺从旨意的很多,犯颜直谏的却很少,如今朕想要听听自己的过失,你们不要隐瞒。长孙无忌等人都道:陛下没有过失。后来,唐太宗又对长孙无忌道:人苦于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你可对我明言。无忌仍道:陛下文治武功,让我们遵从都来不及,又哪里有什么过失可言。 支持晋王 唐太宗废黜太子李承乾后,曾将长孙无忌与房玄龄、李积留在两仪殿,对他们道:我三子一弟(三子指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齐王李佑,一弟指汉王李元昌),都如此作为,我心里实在是苦闷。他扑倒在御床上,拔出佩刀要自杀。长孙无忌等人惊惧不已,连忙上去抱住太宗,夺过佩刀,交给侍立在旁的晋王李治,并问太宗心目中的太子人选。太宗道:我想要立晋王为太子。无忌道:臣谨奉诏令;如有异议者,请将其斩首。太宗对李治道:你舅父答应让你当太子了,你应当拜谢他。李治下拜。太宗又道:你们已跟我意见相同,但不知社会舆论如何?无忌道:晋王仁德孝顺,天下归心已久。请您召集百官询问,如有不同意的,就是臣等有负陛下,臣罪该万死。太宗遂立晋王李治为太子。[55] 唐太宗虽将李治立为太子,但对他的懦弱性情忧虑不已。他私下对长孙无忌到:你劝我立雉奴(李治乳名),但雉奴懦弱,恐怕不能守护社稷。吴王李恪英武果断,非常像我,我想立他为太子,怎么样?长孙无忌极力反对,太宗笑道:因为李恪不是你的外甥,你才反对的吗?无忌道:太子仁厚,乃是守成之主。而且储君至关重要,怎能多次更改。请陛下熟思。太宗遂作罢。 君臣情重 唐太宗曾得密表,称长孙无忌权宠过盛。他把密表给无忌看,道:你我君臣之间,没有什么可猜疑的。如果我们都把听到的话放在心里不说,那么我们的思想就不能得到沟通。太宗还召集群臣,当众训诫道:如今我的儿子年纪都很小,无忌为我立过大功,我信任他,就跟信任我的孩子一样。关系疏远的离间关系亲密的,新朋友离间老朋友,这都是不合情理的。这些挑拨离间的话,我一律不听。 唐太宗病重时,将长孙无忌召到含风殿,用手抚摸他的面颊。无忌悲不自胜,痛哭不止。太宗把后事托付给他和褚遂良,又对褚遂良道:无忌对我竭尽忠诚,我能拥有大唐江山,多亏他的帮助。我死了之后,你要保护好无忌,不要让小人进谗挑拨离间。不久,太宗便去世了。 论开言路 唐高宗曾广开献书进言之路,希望从中发现人才,予以提拔重用。但上疏虽多,却都没有价值,不足采用。长孙无忌道:陛下即位以来,各项政策都十分正确,根本没有什么遗漏和错误,那些希望通过侥幸获得提拔的人当然提不出什么有用意见。但是陛下必须广开言路,如果杜绝言论,恐怕下情不能上达。 人情难免 唐高宗曾对长孙无忌道:我听说各地官吏,在处事之时仍讲情面。无忌道:讲情面徇私情,自古难免。但要说徇情枉法,他们也实在不敢。至于稍稍考虑人情,恐怕就是陛下也不能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