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秦朝故事阅读赵高、胡亥将鲍鱼与秦始皇“尸体”放在一起以乱其臭!公元前259年中国农历正月,一个长相并不特殊的男婴在赵国邯郸降生了。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国的创立者秦始皇。在西方人眼里他是中国的拿破仑。他13岁就继承了秦国国君的王位,22岁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从此正式登基“亲理朝政”,开始了他一生轰轰烈烈的政治生涯。他,39岁出兵击败了山东六国最后一个诸侯国,俘虏了齐王建,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接着他又不失时机地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统一的法令和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政权。他50岁病死在出巡途中“沙丘平台”(今河北巨鹿县境),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家喻户哓的秦始皇,因完成统一大业而名垂千古,因实施暴政遭千古骂名。秦王朝只存在了15年,他的万世皇帝梦也就破灭了。可皇帝制度、皇帝意识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不仅始皇帝的身世、生平、功过引人注目,连座落在骊山脚下的始皇陵也因众多未解谜团而倍受关注。 秦始皇陵墓何时建成?公元前247年,秦始皇就开始给自己修陵墓。陵墓选在骊山脚下,因为这里是秦的都城。秦始皇陵墓从公元前247年开始修建,到公元前208年秦末农民起义,秦王朝危在旦夕时,才由他的儿子秦二世草草完工,前后修了39年。秦始皇陵整个陵园占地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封土原高50丈,合今天的115米。封土下面就是地宫。地宫呈方形,秦始皇陵的一切建筑都是以地宫为中心,地宫墙外便是陵园的内外城垣。内城附近有赔葬墓,西侧还有一处地下建筑,即珍禽坑。北内城以内,是皇帝的寝陵。秦始皇陵外城东,除了名扬四海的秦始皇兵马俑以及马厩坑外,还有一些赔葬墓。 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帝陵封土西侧约20米的一座赔葬坑内,发掘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是20世纪考古史上发现的结构最复杂、形体最大的古代青铜器,它重现了秦始皇铜车马銮驾出巡的真实面貌。关于秦始皇陵的情况,司马迁曾在《史记》中有较详细的描述,其中的奢华宏伟令人叹为观止。也许正因为如此,秦始皇陵在建成2100多年多次受到破坏。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清单。 谜团1:秦始皇遗体完好吗?20世纪70年代中期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的发现震惊中外。其尸骨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由此,有人推测秦始皇的遗体也会完好地保存下来。 虽然客观上具备保护遗体条件,但秦始皇遗体是否完好地保存下来呢?如果单从遗体保护技术而言,相距秦代不足百年的西汉女尸能很好地保护下来,秦代也应具备保护遗体的防腐技术。 问题是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而且更糟的是正值酷暑时节,“尸体”未运多远,便发出了熏人的腥味,为了防止腥味扩散,走漏 “风声”,赵高、胡亥立即派人从河中捞了一筐筐鲍鱼,将鲍鱼与“尸体”放在一起以乱其臭。 秦始皇遗体 秦始皇死后,初采降温之法,寻得水银之后再将遗体“洁身”秦始皇50岁病死在出巡途中“沙丘平台”,结束了短暂的一生。但有关秦始皇的传奇并没有随着他的离去而消失。2200年来骊山脚下那庞大的地下宫殿始终无人敢轻易打开,人们只能根据《史书》和科学常识对这位传奇人物作出主观的猜想。 从地点来说,秦始皇病死在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县西北)。这里的7月天气还是比较凉爽的,不像今人所想象的那么酷热难熬。从乘舆的设备来说,秦始皇的遗体放在dc里,也就是今天所谓的冷藏车。另外秦王朝的核心高官胡亥、李斯、赵高当时个个都在场。郭志坤推测,秦始皇暴病而亡,他们会竭尽全力保存好遗体,以免失孝。而始皇身边还有一位重要人物,那就是医术高超的御医夏无且,面对突发事件,他自会运用当时所掌握的杀菌防腐知识。 专家推断秦始皇死后,初采降温之法,寻得水银之后再将遗体“洁身”,以多层丝绸包扎起来,再浸泡在水银棺之中。从有关记载来看,水银是那个时代常用的防腐剂。炼丹术所生成的水银,是金属物质却呈液体状态,圆转流动,容易挥发,显得与寻常物质相异,怪异现象使得古人感到神奇。由于水银有杀毒灭菌之效,所以炼丹家认为服用水银这样“不败朽”的东西,可以使人的血肉之躯也同样“不败朽”。 赵高、胡亥将鲍鱼与“尸体”放在一起以乱其臭但是持不同看法的专家认为:秦陵地宫虽然没有被盗空,但是秦始皇也许只剩下一把尸骨了。其理由是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而且正值酷暑,遗体不易保护;当时“尸体”未运多远,便发出了熏人的臭味,为了防止臭味扩散,走漏“风声”,赵高、胡亥立即派人从河中捞了一筐筐鲍鱼,将鲍鱼与“尸体”放在一起以乱其臭。 这些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棺载dc……会暑,上d车上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段清波认为“实录”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创作原则。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赞》中说:《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肯定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司马迁的《史记》的真实性在历史上也是有定论的。所以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相关记载来看,秦始皇的遗体恐怕无法保存完好。如果单从遗体保护技术而言,相距秦代不足百年的西汉马王堆女尸能很好地保护下来,秦代也应具备保护遗体的防腐技术。问题是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而且更糟的是正值酷暑时节,这样,经过50余天的长途颠簸,9月,尸骨终于运回咸阳发丧。 谜团2:地宫埋“水银”之谜始皇陵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记载见于《史记》,《汉书》中也有类似的文字。然而,陵墓中究竟有没有水银始终是一个谜。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验证秦陵地宫埋水银这一千古悬案提供了必要的前题条件。 地质学专家常勇、李同先生先后两次来始皇陵采样。经过反复测试,发现始皇陵封土土壤样品中果然出现“汞异常”。相反其它地方的土壤样品几乎没有汞含量。科学家由此得出初步结论:《史记》中关于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记载是可靠的。 秦始皇为何要使用水银 科学的勘测结果表明,地宫中不仅有水银,而且水银的藏量非常庞大。有人推测,地宫中的水银可能多达几吨甚至上百吨。更让专家称奇的是,将地宫内水银分布探测图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秦朝疆域图对照,发现这两张图竟然有着惊人的相似。 那么,秦始皇如此在地宫中大量使用水银难道仅是为了实现他一代帝王的恢弘想象吗? 今天我们知道水银是一种有毒性的液态金属,如果有人进入地宫,会吸入水银所释放出来的汞蒸气而中毒。而且水银能够很好地隔热,在地宫之内形成一个密闭的隔热层,同时水银具有杀菌作用。所以,科学家普遍认为地宫中的水银是用来防腐防盗的。 但是,在秦始皇以前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水银有这些作用。在那个时候,人们为了解决黄金不足的困难,发明了镀金镀银,而水银是镀金镀银非常重要的一种材料。所以可以推测,在春秋时期,墓室里面放水银是一种财富的象征。 根据这个推测,考古专家认为秦始皇在死后仍然希望继续占有天下的财富。《史记》记载,秦始皇20多岁时迷上了“长生药”和“真人术”。秦始皇为了能达到他永远统治天下的梦想,十分迷恋寻找长生不死之药,为了寻求长生不死,秦始皇就需要炼丹。炼制长生不老的丹药的时候,水银的地位就一下子上升了,因为水银是炼制所有丹药的一种最基本的材料。 地宫水银藏量非常庞大 这么多的水银从哪里来? 按照地理位置推想,秦始皇陵的水银来源应该不止一个渠道,其中距离最近的一条线索,来自于陕西南部的旬阳。另外,秦陵地宫存在着大量水银,但是,按照当时秦朝的能力,这些水银的开采应该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专家们认为,除了陕西旬阳县之外,这些水银最有可能是从当时最大的汞矿产地重庆东南地区运过来的。而当地最大的汞矿主,是一个叫清的寡妇。她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因为她和秦始皇陵有着千丝万缕的神秘联系,留下种种千古传奇。 《史记》专门记录经济事件的篇章《货殖列传》里,特别提到了清这个特殊的女人。她是一名生活在四川的寡妇,因为她的家族掌握了丹穴山这个地方,世代靠着它,赚了很多钱。其中,丹穴山指的就是现在重庆市酉阳县的银岭山,这里自古以来就以盛产丹砂而著名。东汉学者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在上古时代,丹砂这种红色矿石的主产地很少,主要集中在巴郡和南越两地,也就是现在的重庆和广西。 而先秦古书《逸周书》里更是记载过,在西周时期,就有巴蜀地区的人向周王进贡丹砂。也就是说,早在秦朝之前,帝王们就知道并获得过这里盛产的丹砂。这些历史记载,让专家们迅速圈定,秦始皇地宫的大部分水银就来自于巴郡这个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