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夏朝故事阅读 禹的父亲――鲧,却是一位失败了的英雄,相传鲧曾受尧指派,负责治理洪水,他用筑堤挡水的办法,试图堵住洪水,但堤坝坍塌,造成了更大的水患,治了九年也没有成绩。 舜摄政后视察治水情况,“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古史传说往往以为,鲧用堵水之法治水失败,其子禹用疏导之法获得成功,事情简单而明确。 其实,治理洪水是原始社会后期先民们经过数代人的奋斗才得以完成的,古史传说将功劳全归于禹,这是当时人们英雄主义观念的反映,其中肯定有夸张和简单化的地方,其合理因素,是在于禹作为领导者使治水伟业最终得以完成。 关于禹的治水方法,《夏书》上说“禹堙洪水十三年”、《山海经》上说“禹堙洪水杀相繇”、《淮南子》上说“禹乃以息土填洪水”等,均指出禹也曾用过“堙”的方法,屈原的《天问》中也有“纂就前绪,逐成考功”的句子,说明禹也曾继承过鲧的治水方法。 我们把原始时代后期一系列伟人的情况联系起来看,不难发现,那个时代的首领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普遍拥戴,主要在于首领本身的卓越才能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其中也有祖先的荫蔽以及个人的诈谋的因素。 《礼记》中的《礼运》篇讲“小康”之世所说的“谋用是作”,其代表人物以禹为首不是没有根据的,按照一些古书中的记载,治水失败只是鲧被放逐而死的表面原因,而根本原因却在鲧与舜的争权夺位,尧欲将权位传给舜时,鲧极力反对,鲧对尧说:“不详载!熟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 鲧为了夺位,曾经“怒其猛兽,欲以为乱”且“召之不来,仿佯于野,以患帝舜!”以至遭到放逐和诛杀。 但鲧的儿子禹就要圆滑世故的多,可以说禹是我国上古时代第一位实行诈谋并取得成功的人物。 根据《尚书》的记载,鲧被诛杀后,禹审时度势,采取了十分谨慎的态度,“禹不敢怨,而反事之,官为司空,以通水潦,颜色黎黑,步不相过,窍气不通,以中帝心。”尽管禹不一定如此地奴颜婢膝,在舜的左右总迈着小步行走,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但在鲧被杀后还能担任要职这一事实至少可说明禹是善于诈谋的,在传统观念中,有一种对伟人的宽容态度,即俗语说的“一好遮百丑”,只视其功,不视其过。 禹的时代,社会结构有了比较显著的变化,于是禅让制也呈现出微妙的状态,禹在位时,选择皋陶为继承人,此举充分反映了禹的智谋和狡猾。 皋陶是偃姓部落首领,早在舜的时候就威望很高,曾经当众诘难过禹,但后被禹所笼络,便“令民皆则禹”,举荐皋陶,实际上是加强了禹自己的权势、扩大了禹自己的影响。 果然,皋陶被举荐后不久死去,禹又举荐不大受拥戴的益为继承人,难怪司马迁这样解释:“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政日浅,天下未治,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根据一些古书中的记载,禹搞禅让,实际上是设下了一个圈套。 帝禹死后,选定东夷族益为继承人,但依照古代的礼制,继承人需守丧三年以后才能称帝,在益即将即位时,禹的儿子启利用帝禹儿子的优势地位,举兵反对益,继而杀之自立,于公元前2055年创立了中国第一个世袭政治朝代――夏朝。 禹的权谋与开拓顺应了当时社会文化观念转变的潮流,至此,中国开始漫长的家庭式帝国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