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汉朝故事阅读 公元8年,王莽在接受西汉末帝刘婴的禅让后,正式代汉建立新朝,西汉王朝这正式灭亡。 虽然说,政权的迭代并没有让整个社会经济秩序崩盘,大多数西汉的官僚也很容易地接受了改朝换代。但是,此时王莽从刘婴手中接过的不过是一个烂摊子罢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实,从西汉晚期开始,整个国家的土地兼并便愈发严重,大量的自耕农在豪强劣绅的威逼利诱下失去原有的土地,运气好的成为豪强庄园的农奴,运气差的便沦为街边乞丐,令人心酸。 同时,对于朝廷来说,豪强霸占着大量耕地,却积压本向朝廷缴纳的赋税和粮食,导致朝廷的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 同时,西汉政权近两百年的运行后,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也变得非常大,而社会流动的渠道去越来越少。 由此,刚建立新朝的王莽,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以及争取底层百姓的支持,便决定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改革来突出新王朝的改革魄力和民众影响力。 当时,王莽根据这些社会现状,决定按照《周礼》的说法,托古改制,也就是让当前的社会状态转化至周礼典籍中记载的理想化社会,以此来缓和从西汉末年开始的严峻社会矛盾。 所以,按照托古改制这个改革模型来看,统治者或者是中央朝廷必须对经济进行全盘的调控,并且会委派官员在接受朝廷的旨意后进入地方进行经济调控或者辅助改革。 接下来,我将以土地改革、经济市场调控改革、货币改革三大方面来分析王莽改革的成败得失,以及改革后社会的发展趋势。 首先,王莽对土地进行改革,为达到耕者有其田的效果,他决定模仿西周时期的井田制模型,将天下良田归为国有(也就是对国家土地实行公有制运作模式),进而现在豪强劣绅对于其展开的土地兼并或者带来的奴隶买卖。 从相关资料来看,王莽改制的国有土地以900亩为一个单位供8口男丁协同耕种,未达到8口男丁,超出的部分田亩由乡邻或者宗亲代耕种。 我们可以仔细发现,王莽的这项土地改革措施确实是保护自耕小农的利益。但是,这项措施却非常超前,土地公有制的模式也是直到近代才逐渐有真正的雏形。 这种超时代的改革措施,必然会激起豪强劣绅的反对,最终,在公元11年,土地公有制改革模型在经过3年的推行后,在利益官僚集团和其他豪强劣绅的反对下被迫取消。 同时,王莽的六筦法极大地提高了中央朝廷的财税来源。按照改革措施,国家将事关民生的盐(官盐一词便来源于此词)、酒、铁、山泽、冶炼、贷款全部收归中央朝廷经营。并且,国家会在重要的经济城市设置五均官和下属机构进行对市场价格的良性调控和商业贷款的征收。 简单举个例子,一个商品超过五均官订制的市平价格,官府不仅会对商人进行处罚,还会将其所有商品低价卖出,进而促进社会物价的平稳运行,构建良性的市场经济基础。 这种改革模型的好处便在于规避了由地方市场掌控的极端化经济风险,中央朝廷在进行国有经济产物的抽调时,可以有效监管市场,便可以保障关于民生物资的平价运行。 同时,货币改革早在王莽登基前便开始着手准备了,最先是增发契刀、错刀和大钱,后期又有大钱、小钱、货布、货泉等币种,共计二十八品。 从公元7年到公元14年,累计进行4次货币改革,整个社会经济秩序严重混乱,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特殊现象,这也导致整个社会在经济层面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