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商朝故事阅读 图为两位游客在殷墟博物苑的碑林参观 国家文物局发布消息,今天,在立陶宛共和国首都维尔纽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安阳殷墟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获准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新一处的世界文化遗产。 今天下午近四时,喜庆的气氛充溢着整个安阳古城。当人们得知安阳殷墟获准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后,立即有近千名群众聚集在电视台门口,敲锣打鼓,舞龙舞狮。随后,安阳市政府在市电视台演播厅举行了庆祝仪式,并为庆祝申遗成功,发行一套以殷墟为题的个性化邮票,邮票以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青铜器、商城遗址、玉器等文物为主要内容。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在这里先后发现了110多座商代宫殿宗庙建筑基址、12座王陵大墓、洹北商城、2500多座祭祀坑和众多的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手工业作坊遗址、甲骨窖穴等,出土了数量惊人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等精美文物,全面、系统地展现出3300年前中国商代都城的风貌,为这一重要历史阶段提供了坚实证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2001年3月,在由国内48家权威考古机构参加的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的评选中,殷墟以最高票数名列榜首。近年来,殷墟仍不断有大量的重要发现,呈现出巨大的考古潜力。随着考古发掘和研究的深入,殷墟的文化内涵得到不断丰富,也印证了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的论断:殷墟不仅文物丰富,而且学术价值很高。它蕴藏的宝物,还远未罄竭。 安阳殷墟遗址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通过甲骨文的发现和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重新构建了中国古代早期历史的框架,使传统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成为信史;以宫殿宗庙建筑和王陵大墓为代表的商代建筑,树立了中国古代早期宫殿建筑和皇家墓葬的典范;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甲骨上,发现了目前中国文字体系最早的证据;以青铜器、玉器为代表的殷墟文物和以人祭、人殉、车马殉葬、兽祭等为代表的殷墟丧葬习俗,为商代晚期文化传统提供了独特的证据。1928年开始的殷墟考古发掘,是中国国家学术机构第一次全面负责、中国学者独立主持的考古发掘,培养了一批批的考古学者,殷墟也成为中国考古学的摇篮。殷墟重要的文化价值也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业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os)的肯定。 从2001年4月开始,安阳殷墟正式启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5年多来,安阳市政府先后投入2亿多元,全面治理了殷墟周边环境。同时,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探索遗址的展示方法,既保护了深埋地下的遗迹,又取得了良好的展示效果,提高了文物遗址的可观赏性。特别是安阳市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建造了集中收藏、保护、展示殷墟出土可移动文物的殷墟博物馆。博物馆投资3000万元,由安阳市政府承建,藏品由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提供,双方共同管理博物馆的事务。这种中央单位与地方政府合作双赢的模式,有效解决了考古成果社会化、普及化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把殷墟遗址打造成了具有较高质量、兼顾保护和展示的大遗址公园。 在申遗成功庆祝仪式上,安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郑文长表示,保护好殷墟才是对申遗成功的最好庆祝。下一步安阳将投资5亿元建立河南中国文字博物馆,把包括甲骨文在内的各民族文字及世界三种失传文字在保护的基础上更好地展示出来。 据悉,继中国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前一天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河南安阳殷墟又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已有33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居世界第三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