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历史笔记 首页 历史故事春秋战国名人 张仪相魏,《孙膑兵法》成书,儒法之争

张仪相魏,《孙膑兵法》成书,儒法之争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故事阅读
张仪相魏
  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魏国谋划联合各国共同抗秦,张仪与齐、楚大臣在啮桑(今江苏沛县西南)相会,商议联合齐、楚破坏魏国合纵计划之策,但未能阻止魏、赵、韩、燕、中山等国结盟。次年,张仪自啮桑返秦,被免去相职,遂来到魏。张仪向魏惠王进献联合秦、韩以伐齐、楚之策,为魏惠王采纳,并任用他为相。张仪坚决主张与秦联合,魏将公孙衍认为,张仪之策对自己不利,所以派人去韩国游说公叔,将张仪联合秦、魏攻韩的计划告诉公叔,说魏惠王信任张仪,无非是想得到韩国土地,与其使韩国在秦魏夹攻下丧土亡国,不如主动向魏表示归顺,并归功于公孙衍,从而使魏惠王信任公孙衍而不用张仪,秦魏联合攻韩的阴谋就一定会破产。公叔认为这主意对韩国有利,便劝说韩宣惠王派人向魏表示归顺,并归功于公孙衍。魏惠王果然因此更加信任公孙衍,疏远张仪。由于张仪在魏国实行与秦连横的策略,对其他各国构成威胁,齐、楚、燕、赵、韩五国遂支持公孙衍的合纵策略。在五国的支持下,魏惠王改任公孙衍为相国,将张仪逐加秦国。战国纵横家活跃于政治舞台,他们以言辞和策术游说各国君主,成为战国时期特有的政治活动家。
  《孙膑兵法》成书
  战国中期孙膑及其弟子们写下一部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即《孙膑兵法》,古称《齐孙子》。该书继承并发展了《孙子兵法》等书的军事思想,总结了战国中期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在战争观、军队建设和作战指导上都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原则。孙膑认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否则就会削地而危社稷。这种思想是符合当时争雄的客观实际的。在军队建设上,此书提出首要的问题是富国,一个国家只有富裕充足了,强兵也就有了可靠的基础与保障。关于强兵,他重视训练、法制和将帅条件,提出兵之胜在于篡(选)卒,其勇在于制,即士兵要严格挑选,严格训练,有良好的组织编制,将帅要做到赏罚分明,令行禁止。对于将帅的看法,他认为不但要具务德、信、忠、敬等品质,更应擅于用兵之道,即要破强敌,取猛将。在作战指导上,强调要知道,所谓知道,具体总结地说就是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阵之经。他强调创造有利的作战态势,即所谓的孙膑贵势。孙膑发展了孙武我专而敌分的理论,提出了以寡胜从、以弱胜强的战法。这在齐魏马陵之战中和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之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还主张必攻不守的战略,即不以防御为主,重视攻取城邑和阵法的运用。

10

送花
13

最新评论

◎八字排盘◎
姓 名:
   
生 日:
时 辰:
夜子时处理: 夜子时日干向前遁一天算第二天 日干保持不变

本站测算方面的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蜀ICP备202411358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