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故事阅读 申不害在韩国推行了什么样的变法,获得了这样突出的政绩? 申不害的改革,切入点是解决韩国诸侯统治软弱,掌控臣下无力、政令不出宫门的问题,指导韩昭侯驾驭臣下之术,所谓申不害教昭侯以驭臣下之术。(《申子》) 申不害认为,君主定了规矩,立了法,确立了权威,有了势,其地位还不能稳固。君主必须善于运用术,法和势才能发挥作用。否则法就会僵硬刻板,势就会徒具形式,从而失去作用。法无术难以推行,势无术难以依靠。如果以术来贯彻法和势,就如虎添翼,令臣下慑服。 小说家渲染申不害的术有所谓申术三问。 第一问:何谓倚愚之术? 答曰: 不想明说,就装聋作哑,若无其事,不露痕迹。也就是装傻充楞。 第二问:何谓破君之术? 答曰: 一个奸臣蒙蔽国君,满朝大臣都被冷落,这样必然言路堵塞,国君就危险了。就像一个妇人操纵了丈夫,其他的妻妾都必然不满,家庭就必然陷入混乱。 第三问:何谓君不破之术? 答曰: 明君不被迷惑,指挥臣下如车轮并进,绝不专宠任何一位大臣;明确臣下职分,各司其职,国君则垂拱而治。就好像乐队中的鼓不分五音,但是却为五音之主。这就是明君不破之术。 尽管是小说家的渲染,却也体现了申不害所谓术关注的焦点。 申不害将术分为阳术和阴术。 什么是阳术? 所谓阳术,就是君王按职能授予官职,按照官职考察政绩,掌握生杀予夺的大权,这是君王的看家功夫。 我们来看韩非子记载的一段韩昭侯的著名故事。 昔者韩昭侯醉而寝,典冠者见君之寒也,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说,问左右曰;‘谁加衣者?’左右对曰;‘典冠’。君因兼罪典衣与典冠。其罪典衣,以为失其事也,其罪典冠,以为越其职也。非不恶寒也,以为侵官之害甚于寒。 一次韩昭侯喝醉了,身上没盖什么就睡着了。典冠,也就是主管帽子的官员看见韩昭侯这样睡在那里要着凉,就给他盖上了一件衣服。韩昭侯醒了看见自己身上盖着的衣服,就问属下:是谁给我盖的衣服? 属下答道:是典冠。 韩昭侯听罢处罚了典衣,也就是主管衣服的官员,但是他同时也处罚了典冠。为什么呢?韩昭侯的理由是,处罚典衣,是因为他失职,没有在自己睡着的时候及时加上衣服。处罚典冠,则是因为他越权,不该他干的事他却擅自干了。韩昭侯不是不怕睡着了着凉感冒,但是他认为越权造成的危害比着凉感冒要严重得多。 韩昭侯的故事,讲的就是阳术。阳术的要求就是循名核实,也就是依照法律确定的职务名分来考察政绩,是干什么的就干好什么。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申不害认为这样讲术,群臣哪个有本事哪个没有本事,哪个尽职哪个不尽职,很容易就能搞清楚,并且他们之间也不可能结党营私,朋比为奸。 韩昭侯执行阳术未免机械了些,但是他是个极其认真的国君,这是他的特点,也是他的优点。例如申不害变法有功,曾经想走昭侯的后门,为自己的亲戚弄个官职,结果被昭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战国策》第345章记载: 丞相申不害想走昭侯的后门,为自己的堂兄谋个官职,没想到被昭侯一口回绝。申不害未免有些不高兴,心想我是你的相国,功劳不小,居然一点面子都不给。昭侯见申不害有意见,就对他说:我这样做正是从你那儿学来的治国之道啊!我是答应您的请求而废弃您的治国之道呢,还是贯彻您的治国之道而拒绝您的请求?您曾经教导我,根据功劳的大小赏赐下属,根据能力的强弱任命官员。现在您竟不考虑这些原则,要我提拔您的堂兄为官,真的让我无所适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