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故事阅读 闵王的第一个战略失误,是攻秦功亏一篑。 公元前296年,齐闵王曾经命令孟尝君率领齐韩赵魏四国联军攻打秦国,打进了秦国的函谷关,逼得秦昭王割地求和。这次战役完全可以直捣秦国首都咸阳,灭掉秦国。但齐闵王没有战略眼光,居然见好就收,结果放弃了一次解决秦国这个后患无穷的虎狼之邦的大好机会。 过了几年,齐闵王出于虚荣心,居然接受秦国的建议,和秦国共同称帝,秦昭王为西帝,齐闵王为东帝。 共同称帝是秦国把齐国往沟里带。 这明摆着是向天下诸侯示威,你们是王,我们是帝,比你们高一格,你们都得听我们的。诸侯自然都很气愤,但是敢怒而不敢言。谁让人家是两个超级大国,比我们强大,惹不起呀! 战国中后期,秦国和齐国已经成了两个超级大国,各国之间的合纵连横就是围着齐秦两个轴心转。 就在这时,纵横家苏秦来到他的身旁。作为合纵派的领袖,他要说服齐闵王联合其他诸侯攻击秦国。 苏秦见到闵王,开门见山地建议他取消帝号。他对闵王指出:秦国称帝已经招致天下怨恨,如今你齐国跟着凑热闹,天下诸侯就会转移对秦国的怨气,而痛恨齐国。齐国如果放弃帝号,诸侯国就会心向齐国,大王就会成为关东六国的领袖。秦国是虎狼之邦,关东六国如果不联合消灭它,它早晚要一个个地吞掉关东六国。大王的当务之急是率领关东各国的军队消灭秦国,以绝后患。 闵王接受了苏秦的建议,放弃了帝号,果然获得关东各国诸侯的拥戴。《史记》记载,当时: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诸侯都想疏远秦国而投靠齐国。 在苏秦的努力下,公元前287年,以齐国为首、再加上赵魏楚燕的五国合纵大军又发起对秦国的进攻。五国大军对秦国构成巨大威胁,逼得秦昭王不得不废除帝号,割地求和。这时,五国联军应该乘胜进军,消灭秦国,至少要让它大伤元气,以绝后患。但是齐闵王又犯了目光短浅的毛病,作为合纵盟主,齐闵王不愿再打下去,其它四国也是各揣心腹事,结果五国伐秦没有继续推进,功亏一篑,又放弃了解决秦国的一次大好机会。 齐国两次吞并秦国的机会都由于闵王的战略失误而告吹,养痈遗患,为齐国以后的败亡埋下了伏笔。 闵王的第二个战略失误,是扩张无重心,四面树敌。 那么齐闵王为什么对打击秦国没有积极性?原来,他一直惦记宋国这块肥肉。 碰巧,那位苏秦来到齐国,除了动员闵王担任盟主率领合纵大军讨伐秦国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说服齐闵王将扩张的锋芒指向南边的宋国,而不是北边的燕国。 他说:齐国军队南破楚国,西伐秦国,赵、燕、韩、魏四国民众全都愿臣服于您,真的是威风至极。如今,暴虐无道的宋王居然用血囊射天神,把各路诸侯的肖像放到厕所里,极尽侮辱。大王您众望所归,如果不讨伐这个暴君,就有损您的声誉了。况且宋国土地肥沃,与其攻取燕国的百里土地,还不如得到宋国的十里土地,这样既能赚取除暴安良的好名声,又能获得巨大实惠。大王何乐而不为呢? 齐湣王本来就对宋国的膏腴之地垂涎巳久。经苏秦这样一忽悠,更坚定了决心。于是三年三战灭了宋国。 有人根据苏秦主张齐国攻宋解脱了燕国,认定苏秦是燕国派到齐国的间谍。这个说法缺乏充分根据。不能说苏秦为燕国说话就是燕国间谍。当年苏秦出道搞合纵,到处碰壁,是燕国第一个响应苏秦的号召,燕王送给苏秦很多盘缠,解决了苏秦的路费问题。苏秦知恩图报,为燕国排忧解难,也可以说是君子之风。况且,苏秦主张齐国伐宋,确实给齐国带来巨大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