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历史笔记 首页 朝代人物清朝人物名人 阿巴亥简介-努尔哈赤大妃、多尔衮生母

阿巴亥简介-努尔哈赤大妃、多尔衮生母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孝烈武皇后个人介绍资料


阿巴亥

中文名:乌喇那拉·阿巴亥(1590年~1626年)

别 名:孝烈武皇后,清太祖大妃

国 籍:中国(清朝)

民 族:满族

出生地:吉林省吉林市乌拉街满族乡

出生日期:明万历十八年 (1590年)

逝世日期: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9月30日

主要成就:努尔哈赤第四任大妃、生育三子

丈 夫:清太祖努尔哈赤

儿 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

封 号:侧福晋→大妃→皇后(追封)→大妃(追废)

陵 墓:福陵

父 亲:乌拉部满泰贝勒

享 年:37岁

历史时期:清朝人物名人录

孝烈武皇后(1590年—1626年),乌拉那拉氏,名阿巴亥(穆麟德:Abahai),乌拉部贝勒满泰的女儿,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四任大福晋,清太宗皇太极继母。

1601年,嫁给努尔哈赤,为侧福晋,孝慈高皇后去世后被立为大福晋,独占众福晋之首,时年14岁,她为努尔哈赤生下三子,即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第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第十五子豫亲王多铎。天命五年,被庶妃德因泽揭发其与大贝勒代善有染而遭到努尔哈赤休弃,一年后又被重新立为大福晋,后金天命十一年不知何故被逼殉葬,享年37岁,与清太祖合葬于福陵,后被追谥为孝烈武皇后,全谥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但后被顺治帝罢谥,出庙。

人物生平


阿巴亥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出生于乌拉部都城,是乌拉部主满泰之女,布占泰的侄女。

万历二十一年(1593),叶赫、乌拉等九部联合进攻建州,结果被努尔哈赤打得大败,九部皆元气大伤。布占泰被俘,三年后才被释放。

1596年,满泰在一次意外事件中被杀,年仅7岁的阿巴亥失去了父亲,被新部主、她的叔父布占泰收养。1601年,努尔哈赤毫不费力地灭了哈达部,为保住乌拉部不受建州女真所灭,在布占泰的同父异母妹妹滹奈先前嫁给了努尔哈赤的同母弟弟舒尔哈齐之后,年仅12岁的阿巴亥由布占泰做主,嫁给了比自己大31岁、当时已有七位妻妃的努尔哈赤,布占泰亲自把她送到建州女真的费阿拉城。

据说幼小的阿巴亥不仅丰姿貌美,而且颇有机变,这个不得而知,但是对于当时四十好几的努尔哈赤来说,阿巴亥至少是可爱的。两年后,13岁的阿巴亥就被努尔哈赤册为大福晋。作为一个既无资历又无子女的少女来说,这份殊荣除了努尔哈赤对于和乌拉部关系的考量,更多的还是由于对她的宠信。

万历三十三年(1605)七月十五日,阿巴亥为努尔哈赤生下了第十二子阿济格,万历四十年(1612)十月二十五日,阿巴亥生下了第十四子多尔衮,万历四十二年(1614)二月二十四日,阿巴亥又生下了第十五子多铎。在这个阶段,布占泰终于为了叶赫老女和努尔哈赤作反了脸,拿箭射了自己正怀着孕的媳妇(和硕公主爱新觉罗穆库什),于是努尔哈赤灭了乌拉部,但阿巴亥绕机变不是虚名,她的机敏让她稳坐大福晋的宝座,她所生的三个儿子,因嫡出因素,努尔哈赤将八旗军队中的三旗交给他们分别掌管。

后金有收继婚习俗,故努尔哈赤考虑在身后由大贝勒即二子代善继娶阿巴亥的打算。代善也知道父亲的这一想法,而阿巴亥也希望在努尔哈赤故去后在后金政权中寻找靠山。而后,随着努尔哈赤小福晋德因泽的告发,在天命五年引发大妃事件:

努尔哈赤认为家丑外扬也有失体统,并未予追究。阿巴亥与代善相好,无非是想依靠大阿哥在家族中的政治地位,给三个小儿子铺开以后的生路。与此同时,她也留有一先告发说大福晋送食物给代善和四贝勒皇太极吃,皇太极心机深沉,他接受而未食但代善接受而食之;

小福晋德因泽又告发说大福晋经常深夜出宫到代善家去;还告发说举行聚会时,大福晋精心打扮和代善眉来眼去。

努尔哈赤派人调查属实,但由于家丑不可外扬,即以私藏金银的罪名而将阿巴亥离弃。后世有人认为,德因泽告发是受到皇太极的指使,以达到排挤代善,打击乌喇那拉氏的目的。

总之,阿巴亥带着儿子过了一年多被休弃的日子,住在小木屋里自己煮饭吃。

关于私藏金银,她为了给亲生儿女奠定经济基础,暗下把家中的银两、绸缎、首饰及古玩等物,分别藏匿在大儿子阿济格和乌拉城娘家家中。努尔哈赤先是派大臣额尔德尼等四人抄了阿济格的家,后又到乌拉城抄了娘家,索回了全部私藏财物。为了惩罚,努尔哈赤给阿巴亥制定了约法三章:一是不准她再与任何人来往,二是不准她听信谗言,三是与她隔房。

阿巴亥失宠,告发有功的庶妃德因泽和阿济根的地位迅速上升。然而,阿巴亥毕竟是阿巴亥,史书记载她嫉妒、有机变并非空穴来风,努尔哈赤占领辽阳之后,立即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就是召回离异了一年的阿巴亥,将其重新立为大妃。由此可见,努尔哈赤仍旧对她有留念,他需要她为自己的事业助阵。

阿巴亥复出后,历史上关于众福晋活动的笔墨也开始出现。努尔哈赤的女人们逐渐从闺阁走上政殿,从京城走向野外,她们不再是帝王的附庸,开始有组织地从事一些政务,比如出席东京城的奠基典礼,奔赴广宁前线慰问,随大汗为垦地开边出行等,这一切与众妃之首阿巴亥的作用息息相关。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68岁的努尔哈赤亲率13万大军攻打由明朝重将袁崇焕镇守的宁远城(今辽宁省兴城市),因身受重伤,大败而归。伤势稍好后,又亲率大军出征蒙古,半个月后胜利回师,不久因病势加重住在清河温泉处疗养。努尔哈赤自知大限已到,命人去请大福晋阿巴亥乘船由太子河顺流而下,到浑河见面。阿巴亥从命后,从今日沈阳市乘船溯河相迎,最后相会于瑷鸡堡(今沈阳市于洪区埃金乡),两人商讨了关于代善辅政、多尔衮继位等秘事。几天后,努尔哈赤因毒疮突然发作,医治无效,与世长辞。

但接下来缤纷缭绕、瞬息万变的时局,就不是阿巴亥这样一位势单力薄的女人可以左右的了。努尔哈赤尸骨未寒,年仅35岁的皇太极就抓住时机,乘乱率几位大贝勒闯入阿巴亥的后宫,传达所谓的帝遗言,强迫阿巴亥从先帝之命而殉葬。皇太极再清楚不过,治死阿巴亥,既可以牵制代善,又可以控制她的三个儿子。阿巴亥坚决不从,但又如何能够抵挡住膨胀到极限的图谋继位的野心。

阿巴亥当时37岁,正值盛年,她的三个儿子:阿济格22岁已经成年、多尔衮只有15岁、多铎13岁。出于对尘世的留恋和对爱子的牵挂,阿巴亥百般支吾,希望事情能有转机。但诸王寸步不让,阿巴亥在被逼无奈、山穷水尽的情况下,自缢殉死(一说被用弓弦勒死)。《太祖武皇帝实录》较为详细地记述了阿巴亥被逼殉死的情景:

后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后为国乱,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之殉。诸王以帝遗言告后,后支吾不从。诸王曰:先帝有命,虽欲不从,不可得也。后遂服礼衣,尽以珠宝饰之,哀谓诸王曰:吾自十二岁事先帝,丰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离,故相从于地下。吾二子多尔衮、多铎,当恩养之。诸王泣而对曰:二幼弟,吾等若无恩养,是忘父也。岂有不恩养之理!于是,后于十二日辛亥辰时自尽,寿三十七,乃与帝同柩。

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十二日辰时,阿巴亥自尽而死,当日盛殓,巳时与努尔哈赤的遗体同时出宫,安放在沈阳城内西北角。天聪三年(1629)二月十三日,阿巴亥同努尔哈赤葬入福陵。天聪三年(1629)二月十三日,努尔哈赤入葬刚刚建成的沈阳福陵,同时入葬的还有孝慈皇后、阿巴亥和继妃富察氏,但在官方史书上却只记载孝慈高皇后和富察氏,对阿巴亥一字不提,明显是对阿巴亥的歧视。

皇太极即皇帝位以后,于崇德元年(1636)追谥其生母孟古为孝慈昭宪纯德真顺承天育圣武皇后,并将神牌供放于太庙内。孟古是努尔哈赤的大妃,是皇帝的生母,皇太极这样做,无可厚非。但阿巴亥同样是努尔哈赤的大妃,与孟古姐姐地位相同,却没有被追谥为皇后,也没有设神牌,显然是被有意贬低。

1650年8月,重权在身的多尔衮为生母阿巴亥追封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之号,一并将牌位放置在太庙之中,算是为冤死的母亲昭雪。然而,仅仅四个月过后,多尔衮病逝去,顺治皇帝废阿巴亥封号,其神牌也从太庙撤出 ,从此修史者不再提及有关阿巴亥。

儿子简介


阿济格(1605.8.28—1651.11.28),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母为大妃阿巴亥。阿济格能征善战,是清朝初期有名的将领。但他却是一个缺少智慧,性格粗暴的人。皇太极时期参加过攻打明朝边境以及朝鲜的作战;清军入关时作为清军前锋随多尔衮入关,顺治元年(1644年)封和硕英亲王。地位仅次于四大贝勒。又以靖远大将军自边外入陕西、四川,屡败李自成,杀死刘宗敏,俘获宋献策。顺治五年(1648年)又以平西大将军督师征讨姜镶在大同的叛乱。顺治五年(1648年),要求封叔王,被摄政王多尔衮拒绝。多尔衮死后,企图摄政,被削爵幽禁赐死。

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天命十一年(1626年)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等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崇德元年(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次年正月,皇太极令多尔衮追击朝鲜仁祖家属。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锦之战中立下卓越战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多铎(1614.4.2—1649.4.29),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满洲镶白旗旗主,时人通称十王,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袭罔替。后金天命五年(1620年),封为和硕额真,旋封贝勒。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为封豫亲王。崇德六年(1641年),参与松锦大战,获大捷。顺治元年(1644年),以定国大将军从多尔衮入关,击败李自成军。旋挥师破扬州,杀史可法。下江南,俘南明福王朱由崧,晋和硕德豫亲王。顺治六年(1649年)三月十八日,多铎染天花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谥号通。乾隆年间诏配享太庙。一生战功彪炳,乾隆帝称其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阿巴亥的故事(轶事典故)


大妃阿巴亥是不是皇太极害死的?

要大妃阿巴亥以身殉葬,真是努尔哈赤的遗命吗?

如果不是,阿巴亥的三个亲儿子为什么没有站出来保护母亲呢?

如果是,三个儿子还没站稳脚跟就要了他们母亲的命,太祖对阿巴亥哪来那么大的仇呢?

小姨娘和大公子的要命绯闻

根据文献记载统计,努尔哈赤一生之中共有十七位妻子。虽然距中国古代帝王后宫佳丽三千的情形相比略为逊色,却也称得上是妻妾成群、艳福不浅了。

对一个普通男人来说,妻妾成群固然艳福不浅,但众多老婆难免会彼此嫉妒,争风吃醋,令人头疼不已。即使身为一代汗王的努尔哈赤也难免后院起火。天命五年(公元1620年),努尔哈赤的两个庶妃告发:阿巴亥与大贝勒代善来往密切,关系暧昧。大福晋曾饰金佩珠,锦缎装扮,备佳肴,深夜出宫,去大贝勒府与代善幽会。

听完两个庶妃的话,努尔哈赤备感诧异,半信半疑,但因为此事所牵扯到的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自己的大福晋,而另外一个则是自己有意确定为汗位继承人的儿子,在思考再三之后,努尔哈赤不愿因此而家丑外扬,就亲自出面向众人解释说:我曾说,待我死后,要将我的幼子等以及大福晋,托大阿哥(即指大贝勒代善)照顾抚养。以有此言,大福晋倾心于大贝勒,以此来平息了这场轩然大波。

作为后金汗国最高统治者的努尔哈赤已经亲自出面干涉了这件事,后金群臣本不敢再有任何异议或者怀疑,事情也应该就此告一段落了。但是,因为这件事牵涉到了汗位继承人大贝勒代善,也就是说,因为这件事已经同未来的汗位传承建立起某种微妙的关系,所以事情的发展远远超出了努尔哈赤的想象。

这是一个非常狠毒的计策,因为这种谣言是无法澄清的,你越是想去辩白,就越有可能被人怀疑真有其事。阿巴亥与代善真正地体味到了其中的尴尬与无力。三人成虎,众口铄金。 努尔哈赤虽然没有抓住大福晋与代善有染的确凿证据,但是也架不住身边的人一再煽风点火,从维护家庭声誉考虑,只得借口从阿济格家中搜出了大福晋所藏匿的绸缎为由,将大福晋休弃。

扎在太祖心中的猜忌是根刺

努尔哈赤一怒之下曾离弃大妃,后来看在大妃为自己生了三个儿子的份上,又恢复其大福晋的身份。

但是,喜欢归喜欢,阿巴亥与大贝勒有染这件事始终是根刺,一不小心就会刺痛努尔哈赤多疑的心。

那么,阿巴亥为啥对大贝勒代善情有独钟呢?其中还有一个原因,这得从清初皇室的收婚习俗说起。

清初皇室收婚习俗有点乱

作为关外的少数民族之一,满洲继承了传统的收婚习俗,嫁娶则不择族类,父死而子妻其母。 即父亲死后,儿子可以将其后母收为妻子;哥哥死了,弟弟可以将嫂子收为妻子。

因此,努尔哈赤才说出,自己死后,要将大妃与幼子托付给大贝勒代善。这种托付,实际上就是收婚。可努尔哈赤还没死呢,阿巴亥就向大贝勒代善频频示好,暗送秋波,这就太过分了。

在满、蒙两个民族中,已婚女子改嫁他人,是屡见不鲜的。

在努尔哈赤的后妃中,最能体现女真人婚俗的,是衮代皇后富察氏。据《清皇室四谱》卷二皇后篇记载,富察氏名衮代,莽塞杜诸祜之女,初适人,生子昂阿拉,复归太祖、《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传一继妃,富察氏,子二:莽尔泰、德格类。女一,名莽古济,从中可以清楚地知道,富察氏在嫁努尔哈赤之先曾有丈夫,并生有一子。富察氏原是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三哥索长阿之孙威准的妻子,她的丈夫死后,被努尔哈赤纳为继室。又为努尔哈赤生了二子一女,并一度成为努尔哈赤的大福晋。

而皇太极的东宫大福晋,蒙古扎鲁特部落戴青贝勒之女,在为皇太极生下两个皇女之后,却因不合汗的意,被迫改嫁出宫,嫁给叶赫的德尔格台吉的儿子南褚。而此时,她为皇太极生下第九女仅十一天,还没有坐完月子。

清初皇室这种在汉人看来不可想象的婚姻遗俗,就是建州女真人原有的婚嫁不忌异姓四、五寸,即不受辈份限制,可以任其婚配的旧俗。到清崇德年间,皇太极下令禁止这种婚姻陋习,凡娶继母、伯母、叔母、兄嫂、弟妇,永行禁止。

努尔哈赤去世时,阿巴亥痛哭不已。因为她是后金国的大福晋,也是努尔哈赤宠爱的女人之一。如今老汗王驾鹤西行,自己年仅三十七岁,三个儿子还小。当老汗王活在这个世上时,无论如何,她和她的三个儿子还有一个依靠。而且,假如老汗王身体健康,再多活几年,等她的三个儿子长大成人,势力稳固了再去世,那时,她也不会感觉这么孤苦无助。

阿巴亥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并且情况比她所预想的还要糟糕一百倍,执政的诸贝勒要求她为努尔哈赤殉葬,而所找的借口非常冠冕堂皇,即老汗王努尔哈赤生前曾有遗命,要求如此办理。

史书记载:阿巴亥丰姿绰约,但是嫉妒心很强,总是令努尔哈赤不高兴。她很不安分,但最终被努尔哈赤的英明所制,留下她恐怕以后成为国家动乱的祸害,因此努尔哈赤曾经对诸位王公贝勒留下遗嘱:我死后,一定要让她殉葬。

努尔哈赤要大妃为自己殉葬,一是恐她三子长成以后,仗着国母大福晋的地位作乱。第二个原因,应该是对她不忠的惩罚。生前不断猜忌,死后更要彻底断绝大妃和代善的非分之想。

大妃则认为,努尔哈赤去世前五天,自己一直随侍在旁,大汗并没有当面提出让自己殉葬,甚至没有流露出这样的意愿。

无奈的是,四大贝勒众口一词,四位小贝勒包括大妃的三个儿子,22岁的阿济格、15岁的多尔衮、13岁的多铎也没有异议。要知道,在当时,14岁的女真人已经是娶妻生子、成家立业的成年人(后来,这也是清朝皇帝亲政的年龄)。这表明,共柄国政的八和硕贝勒可能确实听到过努尔哈赤说过这样的遗命。

被逼无奈之下,阿巴亥悬梁自尽,以身相殉。此后的清代官方史书中,对此事记载得十分简略,只是记载说:孝慈皇后(皇太极生母孟古)驾崩后,努尔哈赤立乌拉国贝勒满泰女乌拉那拉氏(阿巴亥)为大妃,辛亥辰刻,乌拉那拉氏以身殉葬。

多年以后,多尔衮从未提到过皇太极逼死自己的亲生母亲,应该不是没有原因的。

阿巴亥不得不死的三个理由

殉葬作为一种野蛮而残忍的落后制度由来已久,尽管早就有人提出应将其予以废除,却始终未曾彻底消失。明朝代替元朝之后,在复兴中原先进文明的同时,也恢复了这种落后的殉葬制度。

而阿巴亥不得不死的理由是什么呢?有三个:

第一,性格决定命运。她性情善妒,从不懂得掩饰自己的情感,估计也得罪了不少人,早就成了人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努尔哈赤在世之时,人们尚且有所顾忌,诸人不敢轻举妄动,不敢对大福晋流露出半点儿的不敬。但等到努尔哈赤死后,他的遗孀大福晋也就成了待宰的羔羊,并且无力还手。

第二,新君政治集团的需要。对于任何企图争夺汗位的诸子或者将来继位的新汗而言,大福晋都是一个潜在的政治威胁。因为乌拉那拉氏身为后金的国母,地位至尊,如若不让她殉葬,等到她的三个儿子长大成人之后,倘若出现母子联合的局面,那么对即位的新君将是一个巨大的政治威胁。权衡再三,也只有先下手为强,借此良机先行除掉大妃。

第三,努尔哈赤在世之时,应该是明确有过待其死后要以大妃殉葬的意思,于是诸贝勒也就乐得以此为借口,名正言顺地向大妃开刀了。

由此来看,说阿巴亥是皇太极阴谋害死的,的确是有些冤枉。在这件事上,皇太极不过是顺水推舟而已。

人物评价


《太祖武皇帝实录》: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

史籍记载


大妃,纳喇氏,乌喇贝勒满泰女。岁辛丑,归太祖,年十二。孝慈皇后崩,立为大妃。天命十一年七月,太祖有疾,浴於汤泉。八月,疾大渐,乘舟自太子河还,召大妃出迎,入浑河。庚戌,舟次叆鸡堡,上崩。辛亥,大妃殉焉,年三十七。同殉者,二庶妃。妃子三:阿济格、多尔衮、多铎。顺治初,多尔衮摄政,七年,上谥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祔太庙。八年,多尔衮得罪,罢谥,出庙。

殉葬


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在外身染重病,要阿巴亥前往,中途得知努尔哈赤死讯。皇太极以努尔哈赤之命为由,逼其殉葬。同殉者还有两位庶妃,其中包括德因泽。

阿巴亥其时三十七岁。在多尔衮执政的时候追封为皇后,全谥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

其子之一的多尔衮,后来成为清朝顺治皇帝的摄政王,而顺治皇帝非常讨厌多尔衮,因此顺治将多尔衮为她立的皇后—世祖废后博尔济吉特氏于顺治十年降为静妃,更将多尔衮之母大妃阿巴亥逐出祖父努尔哈赤的太庙,并追夺一切尊号。

影视形象


年份

影视剧名称

演员

1986

努尔哈赤

傅艺伟

1987

满清十三皇朝

黎燕珊

1989

庄妃轶事

蔡隐珠

1992

一代皇后大玉儿

孔兰薰

2003

孝庄秘史

斯琴高娃

2005

太祖秘史

程丽莎

2005

明末风云

周跃芳

2005

大清风云

陶慧敏

2015

大玉儿传奇

惠英红

2017

独步天下

陈欣予陈欣予

10

送花
13

最新评论


免费八字算命 缘主八字测算 免费八字排盘
免费八字算命姓名:
免费八字算命性别:
免费八字算命生日:
出生时辰:
√ 在线测试
本站测算方面的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蜀ICP备202411358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