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元忠个人介绍资料本 名:魏真宰 别 称:魏元忠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宋州宋城县(今商丘市睢阳区) 出生时间:不详 去世时间:707年 主要成就:平定扬州叛乱 官职:左仆射、中书令、宰相 爵位:齐国公 谥号:贞 历史时期:唐朝人物名人录魏元忠(?~707年),原名魏真宰,字元忠,宋州宋城县(今河南商丘睢阳区)人 。唐朝宰相。 初为太学生,学习兵法,累拜殿中侍御史。历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两度出任宰相,兼具政治和军事才能,从定徐敬业的扬州叛乱, 为贞观之治向开元盛世的顺利过渡起了积极作用,是唐代宰相之中颇有作为的一位。武则天晚年时,受张昌宗、张易之陷害,贬为高要县尉。唐中宗复位,拜右仆射兼中书令、光禄大夫,封齐国公随波逐流,不再直言进谏。牵涉太子李重俊起兵反对韦后及诛杀武三思事,贬思州郡务川县尉。 景龙元年(707年),卒于涪陵,享年七十余。 追赠尚书左仆射,齐国公、本州刺史,陪葬定陵,谥号为贞。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 魏元忠是宋州宋城县人 ,早年为太学生,志气倜傥,不把举荐放在心上,故累年未能升调。当时有一左史,是铥扁人,姓江名融,他撰写了《九州设险图》,全面记载了古今用兵成败方面的事。魏元忠就对这一内容加以训释解说。 仪凤四年(679年),吐蕃不断地侵犯边疆。魏元忠到洛阳上密封奏章,论说朝廷命官用兵作战方面优缺点。唐高宗看了很是惊叹,于是授命他为秘书省正字(掌管校勘典籍之事),令他在中书省听调遣,不久任监察御史。 平定扬州 弘道二年(684年),魏元忠迁任殿中侍御史。那年,徐敬业占据扬州作乱,左玉钤大将军李孝逸督军讨伐,武则天诏魏元忠监理军事。李孝逸到临淮,而他的偏将雷仁智被徐敬业的先锋部队挫败,接着徐敬业又攻陷润州,回兵来抗击李孝逸。李孝逸害怕敌军的力量,按甲不敢进军。魏元忠对李孝逸说:朝廷因您是王室懿亲,所以委以这平定叛乱的大事,天下的安危,实在要靠这一次决战。况且国内太平日久,忽闻这叛乱,莫不注心倾耳,来等候诛杀叛逆的好消息。现在大军停而不进,这样对待世人的期望,万一朝廷派另外的将领来代替您,您将用何辞来解脱自己的带兵不前的罪过呢?最好是迅速进兵,以立大功。不然,灾祸就要临头。李孝逸认为魏元忠的话对,于是率领部队准备进军讨伐。 当时,徐敬业驻兵于下阿奚谷,徐敬业的弟弟徐敬猷率领偏师逼进淮阴。魏元忠请先击徐敬猷,诸将都认为:不如先攻徐敬业,徐敬业被打败,徐敬猷不战就可以生擒。如果击徐敬猷,那么徐敬业肯定会引兵援救,这样就会造成腹背受敌。魏元忠道:不然,敌人的劲兵精卒,尽在下阿奚谷,像蚂蚁一样拥来,只能一战而胜,否则,那我们就大势去矣。徐敬猷的军队,既不习战斗,又人少且弱,军心易浮动,我们大军临阵,其势必胜,既打败徐敬猷,我军乘胜而进,徐敬业如援救淮阴,计算行程则赶不到,他又怕我们进军江都,一定会在中途拦击,敌军劳倦,我军以逸待劳,打败他们就成必然之势。这就如追逐野兽,弱者先擒,哪里能舍弃一定可以捉到的弱兽,而去攻打难敌的强兵呢!这样恐怕不是善策。李孝逸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引兵击徐敬猷,一战而破之,徐敬猷脱身逃遁。李孝逸于是进军,与徐敬业隔溪相拒,前军总管苏孝祥的守地被叛军攻破,李孝逸又害怕,想带兵退却。当初,徐敬业带兵到下阿奚谷,有流星坠落他们的军营中,到此时,又有群鸟飞噪于阵上。魏元忠说:应验此情况,正是贼兵败亡之兆,现在风又顺荻草又干枯,火攻必有利。坚持请求与敌决战,这样才平定了徐敬业。魏元忠因功升任司刑正,又升至洛阳令。 宦海沉浮 不久,魏元忠被周兴诬陷下狱,将赴刑场行刑,武则天以魏元忠讨平徐敬业有功,特免死而发配贵州,当时传达命令的人将到刑场,先令他人飞往刑场传呼,监刑官马上释放魏元忠要他站起来。魏元忠道:还不知道赦令是真是假,岂可随随便便就这样。直到他听见了宣布命令,才起立致谢。观看的人都赞叹他临刑而神色不忧。 圣历元年(698年),魏元忠任侍御史,后升任御史中丞。后来又被来俊臣、侯思止陷害,再度流放于岭表。后来回到京师,授御史中丞。魏元忠前后三次被流放,当时的人都说他无罪。武则天曾对他说:卿多次遭陷致罪,是何原因?他回答说:臣就像一匹鹿,罗织之徒,就像猎人,是想用臣的肉做羹罢了。这些人杀臣是想求得通达,又有何罪? 圣历二年(699年),升任凤阁侍郎,任代理宰相,检校并州长史。未过多久,加授银青光禄大夫,迁任左肃政台御史大夫,兼检校洛州长史,治政清严。长安年中,相王为并州元帅,魏元忠任副职。当时奉宸令张易之曾纵容家奴欺凌百姓。魏元忠按法笞杀了家奴。权贵们莫不敬畏。当时,突厥与吐蕃多次侵犯边土,魏元忠为大总管抗击敌军,魏元忠在军中,持重自守,既未打胜仗,也未打败仗。 唐中宗李显为太子时,魏元忠任检校太子左庶子。当时张易之、张昌宗权宠的状况一天比一天盛,倾朝官员都趋附于他们,而魏元忠曾为此上奏武则天:臣承蒙先帝看得起,又受陛下的厚恩,不能为忠于国家尽死节,使小人能在君侧,臣之罪也。武则天看后很不高兴。张易之、张昌宗由此含怒,趁武则天身体不好,便诬害魏元忠说他与司礼卿高戬私下同谋道:陛下老了,我辈当挟太子而令天下。武则天听了,便把魏元忠收入狱中,召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及宰相到朝廷,让张昌宗与魏元忠在殿前对质,反复不能决断。张昌宗又要凤阁舍人张说做证人,张说开始答应了,等到武则天召他到殿前验问时,张说据实说魏元忠实无此证。武则天才明白魏元忠被诬害,但因张昌宗的缘故,特贬授端州高要县尉。 再任宰相 神龙元年(705年),李显即位后,派驿马专程召回魏元忠,授卫尉卿,任代理宰相。不久又迁任兵部尚书,主管军国大事如故。不久,又进拜侍中,兼检校兵部尚书。当时武则天驾崩,李显居丧,多不视事,军国大政,独委魏元忠代理数日。未过多久,魏元忠任中书令,加授光禄大夫,封齐国公,监修国史。 神龙二年(706年),魏元忠与武三思、祝钦明、徐彦伯、柳冲、韦承庆、崔融、岑羲、徐坚等人撰写《武则天皇后实录》二十卷,编辑文集一百二十卷上奏。李显称善,赐魏元忠五色绸千段。还封他的儿子卫王府咨议参军魏升为任城县男。当时魏元忠特别受宠于李显,当朝用事。当初,魏元忠在武则天朝中做宰相时,议者都认为他公正洁廉。到此时再度任宰相,天下人莫不引颈盼望,希望他有所弘扬。但魏元忠依附权豪,抑弃寒俊,竟然不能赏善罚恶,勉修时政,议者因此责备他。后代唐璟任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令,仍兼兵部尚书,监修国史。不久,魏元忠请求还乡扫墓拜祖,皇上特赐锦袍一领、银千两,并给千骑官四人,充当他的左右随从。并亲书:衣锦昼游,在乎此日,散多敷惠,谅属斯辰。魏元忠到故乡,竟自藏白银,无所救济施舍。到归朝时,李显又亲自到白马寺来迎接慰劳他,其恩遇达到如此程度。 这时,安乐公主曾私下请李显废除太子李重俊,立自己为皇太女,李显以此事问魏元忠,魏元忠坚持说不可,才作罢。不久,魏元忠任左仆射,其他职务如故。魏元忠嫉妒武三思专权用事,心中常生愤慨之情,叹息不已,总想除掉武三思。 景龙元年(707年),李重俊起兵诛武三思,魏元忠及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都暗中参与其事。太子既斩了武三思,又率领军人到宫门外,将请求废除韦后为庶人,在永安门遇上魏元忠的儿子太仆少卿魏昇,便胁迫令他顺从。李重俊带兵到玄武楼下,李多祚等犹豫不战,魏元忠又持两端,因此起兵未成功,魏昇被乱兵所杀。李显以魏元忠有平寇之功,又一向为高宗、武则天所看重,竟没有因魏昇的事牵累,委任如初。 遭陷去世 此时,武三思的死党—兵部尚书宗楚客与侍中纪处讷等又拿魏昇的事,证明魏氏父子与李重俊同谋叛逆,请求抄斩三族,中宗未允许。魏元忠惧怕不能自安,上表坚请告老还乡,李显亲自手批,免除左仆射,加特进的最高荣誉职,封齐国公告老还乡,但还是初一、十五上朝。宗楚客等又拉拢右卫郎将姚庭筠要御史中丞举报魏元忠,因此贬为渠州员外司马。 侍中杨再思、中书令李峤都依从宗楚客的意思,来使魏元忠致罪,惟有中书侍郎萧至忠主张对魏元忠从宽原宥。宗楚客大怒,又派给事中冉在雍与杨再思再上奏,说:魏元忠既有叛逆罪的嫌疑,不适合授内地官。于是魏元忠又被降迁思州务川县尉。过了不久,宗楚客又令御史袁守一上奏:则天皇帝过去在三阳宫有疾,内史狄仁杰奏请陛下监国,魏元忠秘密进言说不可。据此,就可以知道魏元忠怀叛逆之心由来已久,伏请从严加罪诛除。中宗对杨再思等说:我想这件事,这是袁守一的大错,人臣忠于主上,必在一心,哪里有主上稍有不安,就请出太子来主管国事的?这实际上是狄仁杰私心讨好,并不是魏元忠有什么过失。袁守一假借前事来给魏元忠罗织罪名,这哪是什么判罪的道理。宗楚客等到此才算罢休。魏元忠行至涪陵时去世,享年七十余岁。 景龙四年(710年),追赠魏元忠尚书左仆射,齐国公、本州刺史,下令所司把他的灵柩送回老家安葬;李旦即位,又亲旨令魏元忠遗骸陪葬定陵。景云三年(712年),唐睿宗降旨:故左仆射、齐国公魏元忠,代合众望,可称得国之贤良。他历事三朝,都极忠诚干练,晚年遭贬谪,并不是他有罪。应当按功归还他的儿子著作郎魏晃实封一百户。开元六年(718年),谥曰贞。 轶事典故相命 丞相魏元忠与礼部尚书郑惟忠,都是宋城人,都很有才气,从小就很要好。年近三十岁了,两人都未有成就功名。有位擅长相术的人看见他们后,用特殊的礼节接待他们。一开始对魏元忠说:古人说,同类的事物聚在一起,信不信?魏官人官能做到为人臣子的最高一级,声名显赫。你为官一定是忠诚正直,诚信而不行邪僻,一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朝中的重臣,你的面相贵是贵啊,然而你命运多曲折,时有忧患。这些都是登上宰相高位以前的事,不必担心。但是,遇事就要去做,听着话就要应和。这位相士又对郑惟忠说:您将来金章紫绶命中注定福寿无边,既能进入三品高官的行列,也能升任到八位重臣之一。你做官一直不会被贬职,你的寿数也长久。魏元忠又请教说:我的俸禄从什么时候开始,为官任到什么职位结束。相士回答说:你今年如果向皇上上书进言,俸禄就来了。于是,魏元忠就在这一年,在凉宫上书陈事,却好长时间没有回音。这时盘缠已经用完了,他就往回去。路上遇到了一位熟人,送给他丝和绢等,他又返回了凉宫。这时,皇上已经降下诏书,召魏元忠进宫,授予他校书的官职,后来改任中丞大夫。这期间因违逆圣命,触犯了权贵,多次遭到责罚,下狱追究。每当他想自杀时,就回忆起当年相士说过的话,才又自己宽慰自己,但是越来越刚直不阿地抨击时政,从未动摇过自己的志向,收敛自己的言辞,最后还是免除了祸患,登上了宰相的高位。后来,魏元忠从仆射降职被贬到南郡任刺史。沿江巡行中,几天后病势沉重。魏元忠说:我就死在这里了吗?果然他就死了。 因材任能 唐高宗驾临东都洛阳时,关中正发生饥荒。高宗担心路上会遭遇强盗,就命令监察御史(官名,掌管巡察州县狱讼、军戎、祭祀、出纳等事)魏元忠(宋城人,为太学生,任殿中侍御史)提前检查途径路线。 魏元忠受命后,去巡视了赤县(唐朝京都所在的县)监狱,见到一名犯盗窃罪坐牢的囚犯,言语举止都异于常人,魏元忠命令狱卒打开他的手铐、脚镣,让他整理衣冠,乘车跟随在后面,并跟他生活起居在一起,要求他去协助防范强盗。这个人含笑应许。结果高宗此次巡幸东都的过程中,随行兵马多达万余人,但竟不曾遗失一文钱。 人物评价李治:是子未习朝廷仪,然名不虚谓,真宰相也。 李旦:故左仆射、齐国公魏元忠,代协人望,时称国良。历事三朝,俱展诚效。晚年迁谪,颇非其罪。 宁原悌:自天授以来,二十馀载,周兴、来俊臣等,谮害忠良,壅蔽正直,先皇旧臣,夷灭殆尽,唯有狄仁杰、魏元忠尚存。仁杰等处先帝之朝,犹为小吏,及周室之际,实谓忠臣,或树绩当时,徇身王室。 刘昫:大帝、孝和之朝,政不由己,则天在位,已绝缀旒,韦后司晨,前踪覆辙。当是时,奸邪有党,宰执求容,顺之则恶其名彰,逆之则忧其祸及,欲存身致理者,非中智常才之所能也。况元忠、安石、巨源、至忠、彦昭等行非纯一,识昧存亡,徇利贪荣,有始无卒,不得其死,宜哉! 宋祁:魏、韦皆感概而奋,似矣。及在惸上侧臣间,临机会,不一引手揕奸邪之谋,诚可鄙哉。至牴后艳主以烝谮撼宗社,亦不肯从也。古所谓具臣者,谅乎! 洪迈:若唐宰相三百余人,自房、杜、姚、宋之外,如魏徵、王珪、褚遂良、狄仁杰、魏元忠、韩休、张九龄、杨绾、崔祐甫、陆贽、杜黄裳、裴垍、李绛、李藩、裴度、崔群、韦处厚、李德裕、郑畋,皆为一时名宰,考其行事,非汉诸人可比也。 冯梦龙:因材任能,盗皆作使。俗儒以‘鸡鸣狗盗之雄’笑田文,不知尔时舍鸡鸣狗盗都用不着也。 王夫之:李日知、魏元忠、唐休璟、韦安石当武氏之世,折酷吏之威,斥宣淫之魂,制凶竖之顽,怀兴复之志,张挞伐之功,皆自命为伟人,而为天下所属望者也。及其暮年,潦倒于韦氏淫昏之世,与宵小旅进旅退,尸三事之位,濡需于豢养,殆无异于鄙夫。 李塨:魏元忠从盩厔江融学兵,尽其术。后上封事,谓今言武者先骑射,不稽之权略,言文者首篇章,不取之经纶。夫由基射能穿札,不止鄢陵之奔;陆机识能辨亡,无救河桥之败。其言剀切,可为万世取人者龟鉴,而后人覆辙相寻,谓之何哉! 周池:元忠为孝逸,败敬业,云:天下安危在此一举,则其昧视事机甘心武氏已久,卒以容容循默致为三思所陷,诚可为贪禄苟活,知进而不知退者戒。 金维宁:魏公于武瞾时搏击诸张于反正,后愤疾二武,可以知其立身之大概矣。然当李敬业起兵,义旗所指在武瞾,武瞾败而诸张二武能独全乎,何魏公不审一举而败敬业之师?败敬业者成武瞾也,成武瞾者成张诸凶也。心恶之而又成之,遂使唐之宗室摧残,宫闱渎乱,皆魏公无识所致也。继而武瞾死,武三思矫遗制,慰谕魏公,封百户,魏公捧制感咽涕泗,何迷惑如是? 乾隆帝:元忠素负重望,颇能不为利害动心,乃自岭表召还,顿改前辙,捧制感咽,时名节扫地,盖不待酸枣尉责以十失,已知其无能为矣。行百里者半九十里,晚节可不慎哉! 《史戈》:元忠慷慨论事,无所屈挠,其负忠贞之名素矣。武后死,三思矫太后遗制,实封百户,而元忠捧制感涕,何为耶?呜呼!大臣国之柱石,小人尝其嗜欲,人主亦饲其从,违意外之宠,毅然勿受可也。宋真宗天书之役,王旦受美珠之赐而不敢异议,君子耻之,而况元忠受武后之遗制乎? 家族成员长子:魏昇,官至太仆少卿,封任城县男,死于景龙政变。 次子:魏晃,官至著作郎。 影视形象1995年电视剧《武则天》,徐正运饰演魏元忠。 2006年电视剧《无字碑歌》,沙景昌饰演魏元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