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历史笔记 首页 朝代人物明朝人物名人 黄峨简介—蜀中四大才女之一、女诗人、杨慎夫人

黄峨简介—蜀中四大才女之一、女诗人、杨慎夫人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黄峨个人介绍资料


黄峨

中文名:黄峨 

别    名:黄安人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

出生地:四川遂宁

出生日期:1498

逝世日期:1569

职    业:文学家

信    仰:儒学

主要成就:蜀中四大才女之一 

代表作品:《闺中即事》

丈    夫:杨慎

历史时期:明朝人物名人录

黄峨(1498-1569),明代蜀中才女、文学家,字秀眉,四川遂宁人(今遂宁市安居区西眉镇)。明南京工部尚书黄珂之女。黄峨为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之妻,人称黄安人。能诗词,散曲尤有名。所作有《杨夫人乐府》,其中多与杨慎《陶情乐府》所收者相混,近人将两人之作合编为《杨升庵夫妇散曲》,又有《杨状元妻诗集》。

黄峨与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并称蜀中四大才女。

人物生平


黄峨(1498-1569)明女文学家,字秀眉,明朝工部尚书黄珂之女。少年时其诗名已为时人所知。 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与新都状元、翰林院修撰杨慎(升庵)结为伉丽。婚后居新都桂湖之滨的榴阁。次年,随杨慎回京。世宗嘉靖三年(1524),杨氏父子在议大礼的政争中,忤触嘉靖,杨慎两受廷杖,后被谪戊云南永昌卫。她回到新都居处。其间以诗词寄情,她的《黄莺儿》词四阕最为感人。五年,杨慎回家探父病,获允同赴云南戊所。八年,杨慎夫妇由戊所奔父丧,后升庵返戊所,她独居榴阁。此期间写有深情感人的《寄处》诗:雁飞曾不到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隆庆三年(1569)病逝与杨慎合葬。

杨黄之恋

明弘治十一年(1498),黄峨诞生在遂宁县的一个官宦之家。父亲黄珂,字鸣玉,成化二十年(1484)举进士,初授农阳(今湖南汉寿县)知县,由于他吏治精勤,升迁为御史,在京供职,母亲聂氏,为黄梅(今属湖北省)县尉聂新的女儿,知书识礼,严于家教,她既是黄峨的慈母,又是黄峨的启蒙老师。黄峨自幼聪明伶俐,在母亲的教导下,谨守闺训,好学上进,写得一手好字,弹得一手好琴,而对于做诗文、填词曲更有着高深的造诣。她在《闺中即事》一诗中写道: 金钗笑刺红窗纸,引入梅花一线香;蝼蚁也怜春色早,倒拖花瓣上东墙。

由此可见,黄峨这位天真烂漫的少女,不堪闺中寂寞,向往春日美景;观察生活细致,写作技巧高明。因此,长辈们十分器重她,常指导她比喻为东汉时的女才子班昭。

正德四年(1509),黄珂擢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治所在今陕西榆林县)。因延绥为明代九个边镇之一,战事频繁,故家眷仍留在京城。正德六年(1511)春,鞑靼首领亦不刺侵入河套地区,黄珂带兵一举击溃入侵者后,派人回京报捷。这时,恰逢当朝首辅杨廷和的大公子杨升庵考中状元,明武宗钦赐朝服冠带,授官翰林院修撰。黄珂与杨廷和在朝共事多年,早结为道义之交,两家关系甚为密切,升庵谢过皇恩,拜了主考后,本应拜见黄珂这样的长辈。因黄珂不在家,故仅派人给黄府送去一张拜贴。这时的黄峨,已有十二岁,她听说杨世史金榜题名,独占鳌头,心里非常倾慕,从而激励着她更加勤奋地读书。

这年秋天,黄珂奉调回京,任户都右侍郎,接着升迁为刑部左侍郎。正德九年(1514)再升迁为南京右都御史,不久又拜为南京工部尚书。黄珂的连连升迁,却解脱不了一桩心事:女儿黄峨已到及笄之年,品貌端庄,才艺超群,前来求婚的显贵子弟,风流少年络绎不绝,但黄峨一再向父亲表明心迹,一定要选择象杨升庵那样学识渊博,志趣高尚的郎君。尚书疼爱女儿,常为黄峨的终身大事没有订下而忧虑。后来,黄珂有感于朝廷腐败和年事高迈,便辞官不做,携带家眷回到老家遂宁。冬去春来,在遂宁的闺阁之中,黄峨忆及京城旧事,遂调动琴弦,弹唱了新作的《玉堂客》散曲,抒发了她对昔日亲朋好友的眷迹之情:

东风芳草竟芊绵,何处是王孙故园?梦断魂劳人又远,对花枝,空忆当年……

后来,杨升庵读到这道散曲,对黄峨的才情赞叹不已。

正德十二年(1517)明武宗终日游乐,不理朝政,杨升庵忧国忧民,上疏劝谏,未被采纳,遂以养病为名,回到新都,读书自娱。不久,升庵的原配夫人王氏病故。次年,升庵得知聪明有才、美丽多情的黄峨年过二十尚未许人,便征得父亲的同意,遣人做媒。黄杨二家交谊深厚,门当户对,一说即成。于是,升庵备办丰厚的聘礼,亲往遂宁迎娶黄峨。当彩轿到了新都,倾城震动,人们都争先恐后来看这位尚书女儿知府妹、宰相媳妇状元妻的绰约丰姿。

黄峨和升庵住在状元府西端的榴阁,这里濒临桂湖,环境清幽,经庭院中栽种石榴树而得名。他们乐度新婚之际,正值红榴怒放之期。喜看枝头,绯花掩映,朵朵如霞,这怎不激起黄峨的诗情!她展笺命笔,写出了情意缠绵的《庭榴》诗:

移来西域种多奇,槛外绯花掩映时。不为秋深能结实,肯于夏半烂生姿。

翻嫌桃李开何早,独秉灵根放故迟。朵朵如霞明照眼,晚凉相对更相宜。

在古代,石榴籽粒众多,象征婚后子女繁衍。黄峨托物抒怀,自比榴树,以含蓄的语言,巧妙的譬喻,向升庵倾注了火热的纯真的爱情。

黄峨是一位教养深厚、卓识远大的妇女。她珍惜光阴,注重学问,常和升庵一起吟诗论文,弹琴作画,切磋砥砺,孜孜不倦。她关心国事,考究民瘼,竭力鼓励升庵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第二年秋天,当他们观赏了桂湖馨芬娇艳的桂花之后,黄峨便陪同升庵,告别故乡到京复职。

江陵惜别

黄峨在京城的官邸里,成为升庵的有力内助,夫妻生活倒也惬意。第二年暮春,淫乐无度的明武宗死去,因为他没有儿子,便由在安陆州(治所在今湖北钟祥县)的堂弟朱厚聪继皇帝位,即后来的明世宗。明世宗登位不久,就想把他亡故的父亲兴献王尊为皇考,享祀太庙。这个与明朝皇家礼法相违背的决定,遭到了以杨廷和为首的内阁派的竭力反对,争议相持不下。明世宗为了提高皇权,扶持自己的势力,便将这次议大礼事件作为打击内阁派的机会。嘉靖三年(1524)二月,内阁首辅杨廷和被迫辞职还乡;七月,明世宗更肆无忌禅地迫害议礼诸臣。他派出锦衣卫,将聚众请愿、竭力抗争、勇头邪恶的杨升庵等一百九十人囚入监狱。杨升庵两次受到廷杖,死而复生,最后被谪戍云南永昌卫。秋风萧瑟,寒气逼人。杨升庵身披红色的囚衣,项系沉重的枷锁,带头被廷杖后的创伤由解差押送出京城。他从潞河登舟南下,连和家人告别的机会也没有。黄峨听到这不幸的消息,肝肠寸断,悲愤满腔。她急忙收拾行装,带领仆人,赶到渡口,誓与丈夫同生死,共患难。黄峨、升庵乘船沿着北运河向南行驶,在黄峨的精心护理下,升庵的杖伤逐渐好转。可是,升庵被害充军,朝廷中的奸佞们还不善罢甘休。荒村聚豺虎,夹岸鸣蛟鼍。他们又派遣刺客,伺机暗害升庵。黄峨早有提防,加意保护,刺客们从京城跟到千里以外的山东临清,一直没有下手的机会,只好悻悻离去。

畏途险已出,胜地心犹惊。船行一月,升庵、黄峨来到灯红酒绿的秦淮河和美丽繁华的杨州府。他们心有余悸,无意赏玩,径直驶南京而去。南京这座明太祖朱元璋开国时的都城,杨升庵有许多友人宦游于此。他们得知升庵惨遭迫害,倍加同情,特备下美酒佳肴,聚会雨花台上,举觞畅饮,一抒情怀。然后,黄峨偕升庵溯长江西上,顶风破浪,路过李太白捉月的采石矶、白居易落泪的浔阳江、苏轼谪居的黄州、屈子行吟的洞庭等处。当黄峨提起这些忧国忧民、才华满腹、壮志未酬的古代文化名人时,更激励着升庵的逆境中奋进的决心。隆冬时节,船已行至江陵(今属湖北省),升庵将从这里起岸,经湖南、贵州到云南。此后山川险恶,道路崎岖,升庵不忍累及爱妻,坚持要黄峨顺长江回蜀。江陵初解帆,仓皇理征衫,家人从此别,客泪不可缄。升庵与黄峨即将离别,他们冒着朔风飞雪,立于江陵古渡,难分难舍,悲泪纵横。升庵触景生情,作了《临江仙.江陵别内》:

楚塞巴山横渡口,行人莫上江楼。征骖去桌两悠悠,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

却羡多情沙上岛,双飞双宿河洲。今宵明月为谁留,团团清影好,偏照别离愁。

黄峨读罢此词,悲痛欲绝,纵有万语千言,也不知从何说,从何写了,她在回蜀途中,心潮起伏,难以安定。忽然,她情思奔放,一口气写下了《罗江怨阁情》四首,其一云:

空庭月影斜,东方亮也。金鸡惊散枕边蝶。长亭十里、阳关三叠,相思相见何年月。泪流襟上血,愁穿心上结,鸳鸢被冷雕鞍热。

黄峨这首用血和泪写成的散曲,追忆了她与升庵在江陵惜别的景况和心情,读起来感人至深。

情寄滇南

黄峨回到新都,静居榴阁。她强压悲愤,茹苦含辛,孝敬公婆,教哺子侄,为远谪在外的升庵操持家务,排难分忧。中秋节到了,黄峨孑然一身,来到桂湖,见升庵沿湖种植的桂树正绽蕊飘香,她触景生情,想起了往事: 就在升庵到京复职的那年中秋之夜,夫妻二人在桂湖赏月。他们偎依湖边,一对倩影倒映水中,和桂影一起晃动着。她油然地吟诵出友人泸雍所作的《桂湖夜月》:月白湖光净,波寒桂影繁,人间与天上,两树本同根。她借此诗表达了与升庵相依相存,天上人间,永不离分的的愿望。就在那时,升庵摘一枝金桂花插上黄峨乌黑的发髻,随即口占道:银汉无声下玉霜,素娥青女斗新妆;折来金粟枝枝艳,插上乌云朵朵。黄峨高兴地将此诗记下,题为《桂林一枝》……现在,景物依旧,升庵去远,黄峨怎不思念啊!

秋更深了。桂湖风雨连绵、桂花摇落,黄峨登上城垣,遥望南天,顿添惆怅。她回到榴阁,以深沉的思念之情,写下了长为艺林传诵的《黄莺儿》散曲:

积雨酿春寒,看繁花树残。泥途江眼登临倦,云山几盘,江流几湾,天涯极目空肠断。寄书难,无情征雁,飞不到滇南。

后来,升庵读到这首情深意远、字字佳绝的散曲,倍加赞赏,他不甘落后于夫人,乃用心计,另外和作了三首《黄莺儿》。结果,每首的意境和字句都赶不上黄峨所作的,真真愧煞了这位状元郎。

嘉靖五年(1526),被迫辞职还乡的杨廷和担忧国事,思念儿子,忧思成疾,病势沉重。升庵闻讯,回蜀探望,当父亲痊愈后,黄峨便随同升庵,跋涉千山万水,去到云南连陲,成为升庵讲学、著书的好帮手。他们生活虽然淡泊,但夫妻同甘共苦,互相体贴,并常以词曲唱和,交流心声。

黄峨唱道:

休教莺语学蛮声,万里长途辛苦行。迢迢远别情,盈盈太瘦生。

升庵和道:

休教眉黛扫蛮烟,同上高楼望远天。天涯新同悬,故乡何处边。

过了三年,杨廷和病故,黄峨回蜀挑起了家庭重担。暑往寒来,花前月下,她怎不思念千里外的亲人?飞雁不到,锦书难寄,升庵何年才能被赦归来啊!黄峨声泪俱下,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名篇《寄外》诗:

雁飞曾不度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三朝花柳妄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

日归日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

远在滇海之涯的杨升庵,辞家衣线绽,去国履痕穿,以何赏不思念黄峨这位贤淑而有才情的妻子呢!他接连写了《画眉关忆内》、《青蛉行寄内》、《离思行》等诗篇,发出了易求海上琼枝树,难得阁中锦字书、相思离恨知多少,烦恼凄凉有万千的哀叹。在明世宗的严密控制下,升庵被赦还的机会十分渺茫。黄峨由盼望而失望,最后只有自我安慰了。她在《寄升庵》一诗中写道:

懒把音书寄日边,别离经岁又经年。

郎君自是无归计,何处青山不杜鹃!

诗中说,黄峨强压自己长期思念亲人的感情,后来连书信也懒寄了,应当是升庵永远回不来了。

桂湖流韵

杨升庵在云南流放期间,著书讲学,传播文化,受到了各族人民的爱戴,但为封建统治者所不容。根据明朝的律例,罪犯年满七十即可归休,不再服役。可是,当白发苍苍的升庵老人七十岁归蜀不久,又被明世宗的鹰犬派遣四名指挥将他抓回云南。升庵悲愤到极点,不到半年,即含恨死在一座古庙中。 噩耗传来,黄峨悲伤万状,泣不成声。她不惜以花甲之年,赢弱之身,徒步赴云南奔丧。走到泸州,遇上升庵的灵柩,她仿照南北朝才女刘令娴的《祭夫文》自作哀章,词语凄怆哀惋,闻者无不垂泪。灵柩运抵新都,家庭中人和亲戚朋友都主张厚葬升庵。黄峨料到凶残的明世宗连死了的升庵也是不会轻易放过的,便力排众议,强忍悲恸,以简单的丧仪装敛了升庵的遗体。不久,明世宗果然派人来查验,见死去的杨升庵穿戴着戍卒的衣帽静躺棺内,一副服罪的样子,也就不好再刁难了。众人从心里佩服和赞赏黄峨有先见之明。这时,黄峨忆及夫妻一往情深和升庵生前死后的不幸遭遇,悲泣不止。次年冬天,黄峨将升庵附葬在新都西郊其祖父杨春墓的左边。

嘉靖四十五年(1565)十二月,明世宗晏驾,由裕王朱载垕即位,第二年改年号为隆庆。他颁发世宗遗诏,宽赦议大礼获罪诸臣:活着的召用,死的抚恤,被关押的开释复职。升庵已死七年,被恢复原官,并追赠为光禄寺少卿,后来又谥封为文宪公。黄峨也由安人晋封为宜人。隆庆三年(1569),黄峨病故。她和升庵一样,出活了七十一岁,并实现了与丈夫生同心,死同穴的誓愿。

文学成就


黄峨能文工诗,更擅词曲,这早见于与之同时而略晚的朱孟震《续玉笥诗谈》:博通经史,能诗文,善书札。但诗不多作,亦不存稿。而其词曲,则比诗作为多。她的许多诗还辗转传抄,分别散收于明、清人集中。至于黄峨作品以集名,则始见于《杨状元妻诗集》一卷。这是隆庆四年(1570)俞宪刻本,辑入《盛明百家诗选后编》,但仅诗三首,曲一支。《杨夫人乐府词余》五卷,署万历戊申(即三十六年,公元1608),杨禹声刻本。《杨夫人词曲》五卷,著录于《明史艺文志》,未见其书。《杨夫人曲》三卷,民国十八年(1929)任中敏编校,与《升庵陶情乐府》合编为《杨升庵夫妇散曲》,商务印书馆排印。《黄夫人乐府》四卷,乃民国二十五年(1936)黄缘芳编校,与《升庵先生乐府》四卷合订为《升庵夫妇乐府》,由中华书局排印。卢前《饮虹簃》也收入黄峨作品,名《杨夫人乐府》。以上专集,内容都大同小异,有的还辑录诸家评论。此外,《锦字书》一卷,书目仅见于清初王士禄《然脂集例》。 对于黄峨的作品,早有异议:认为有传抄之误;有疑为升庵代作;有书贾牟利而杜撰,以淫亵词标新立异。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学术问题。她的词曲,好多都同杨升庵的作品混在一起,很难辨别,这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黄峨作品的内容,历来论者都只提到她写个人离情别绪,幽怀怨致。然而仔细吟读,在个人幽怨中,也不乏具有社会意义的词章。

历来对黄峨的作品,评价都很高。万历版《杨夫人乐府词余》序中,称她才情甚富,不让易安、淑真。徐文长称赞她。旨趣闲雅,风致翩翩,填词用韵,天然合律。积雨酿春寒这阕《黄莺儿》,被明代骚隐居士《衡曲尘谈》誉为字字绝佳。王世贞《艺苑卮言》说《寄外》一律和《黄莺儿》一词,升庵别和三词,俱不能胜。

黄峨的才德都堪称颂,人品高尚。钱谦益《历朝诗集小传》说她闺门肃穆,用修亦敬惮。故升庵为她祝寿,有女洙泗、闺邹鲁之辞。洙泗、邹鲁,代指孔孟。升庵是把她作为女中圣贤来尊敬的。

杨升庵有这样一位德才兼备的夫人,又何止郎才女貌而已?徐文长赞颂他们夫妇著述甲士林,才艺冠女班,这实在是历史上罕见的。黄峨同杨升庵一样,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也该得到应有的地位。

作品赏析


《苦雨》

《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①

积雨酿轻寒,②

看繁花树树残。

泥途满眼登临倦。

云山几盘,

江流几湾,

天涯极目空肠断。

寄书难,

无情征雁,

飞不到滇南。

注释:

①此曲牌属南商调,句式为五六七、四四七、三四五、共九句八韵。

②酿:此处这造成的意思。

品评:

黄峨与杨慎分别达三十年之久,她对丈夫的苦苦思念,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她在一首《寄外》曲中说:金鸡惊散枕边蝶,与杨慎的[黄莺儿]曲对照来读,真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一首题为《苦雨》的小令,情景结合,抒写她思念夫婿的愁苦,是历来传诵的名篇。全曲九句,每三句可分为一层。第一层写主人公所为。其中一、二句写积雨所造成的花木凋零、道路泥泞的景况,起到渲染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的作用。第三句写主人公临途远眺、翘首伫立的场面,才触到作品的主旨。一个倦字,可见痴情的她不知已期待了多久,她就象一尊望夫石,沉默着,企盼着。第二层写主人公所见。云山几盘,江流几湾,象征着阻隔在她与丈夫之间的万水千山。然而望断天涯无觅处,空肠断三字,见出多少哀怨,多少失望,多少痛苦!第三层写主人公所想。盼人不归,只有靠鸿雁传书了。但自古以来,便有雁飞衡阳不到郴之说,更何况滇南那样遥远的地方呢!无情二字,真是痛极而怨,错怪候鸟了。三层之间环环相扣,情感层层推进,真挚感人。语言缠绵悲切,而又凝炼含蓄,代表了黄峨作品的主要风格。据说杨用修写曲以和,不能胜。

《卷帘雁儿落》之三

卷帘雁儿落①

难离别,情万千。眠孤枕,愁人伴。闲庭小院深,关河②传信远。鱼和雁天南,看明月中肠断。

注释:

①卷帘雁儿落:曲牌名,属小令。

②关河:关山江河。此处是路途遥远的意思。

译文:

与你分别是那样难舍难分,情真意切

到如今,只留下我一个人抱着孤枕

无人相伴,孤影随着人行

清静的庭院冷落阴森森

远隔千山万水,难以传信

鱼和雁被分割在天南地北

遥望天空的明月我肝肠寸断

赏析:

这支散曲写女主人在孤寂中,对长久外出而未归家的亲人的思念。 曲作由回忆离别时的难忘难弃情景入手。句中万千即无穷尽之意,这既是对离情的概括,又饱含着引人遐想的无穷意味。接着写别后自己的生活及对离人的思念。眠孤枕、闲庭小院深写自己孤寂一人,在阴冷落的家中深居简出,过着与世隔绝、无援无助的生活。句中闲、深既写出庭院冷落、亲朋故旧极少来往,更含有处境孤凄、无援无助的意思。句中的闲深既写出庭院的冷落,亲朋友故旧极少过往,更含有处境孤凄,无援无助的意思。关河传信远,长久的离别,本想寄书问语,要远隔千山万水。句中的远表明传递消息的艰难,鱼和雁天南,借鱼雁传书吧,又天南地北,根本办不到,怎么寄托自己的相思呢?看明月中肠断,只希望天空的明月将自己的思念捎给远在天涯的亲人。作者用此浪漫的词句,形象地表达出女主人无可奈何,悲苦至极的情状。

这支小令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无过多的写景而将女主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读来感人至深。

《天净沙》

哥哥大大娟娟,风风韵韵般般,

刻刻时时盼盼,心心原原,

双双对对鹣鹣!

娟娟大大哥哥,婷婷弱弱多多,

件件堪堪可可,藏藏躲躲,

哜哜世世婆婆。

赏析:全篇用叠词,音韵偕调,节奏鲜明,风致翩翩,妙趣横生。

后世纪念


《黄峨传奇》

《黄峨传奇》,遂宁胡雪松著,绵阳古蜀画院绘,共计一套6册。

蜀中四大才女


蜀中四大才女,指的是四川历史上最著名的四位女子,她们分别是: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黄峨。

卓文君:卓王孙之女,司马相如之妻。

卓文君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之女,好音律,新寡家居。丧夫后许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却看中了穷书生司马相如。

薛涛(770-832),字洪度。其父薛郧是一京都小吏,安史之乱后居成都,薛涛于唐代宗大历三年出生。 薛涛幼时即显过人天赋,八岁能诗,其父曾以咏梧桐为题,吟了两句诗: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应声即对: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薛涛的对句似乎预示了她一生的命运。十四岁时,薛郧逝世,薛涛与母亲裴氏相依为命,迫于生计,薛涛凭自已过人的美貌及精诗文、通音律的才情开始在欢乐场上侍酒赋诗、弹唱娱客,被称为诗伎。

花蕊夫人,后蜀皇帝孟昶的贵妃,五代十国时期女诗人,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姓徐,一说姓费。幼能文,尤长于宫词。得幸蜀主孟昶,赐号花蕊夫人。

黄娥,明代女文学家,字秀眉,四川省遂宁市西眉镇(今属遂宁安居区)人。状元杨慎之妻,世称黄安人、黄夫人。父珂官工部尚书,自幼博通经史,能诗文,擅书札。政德十四年(1519)与杨慎结婚不久,慎谪守云。

11

送花
13

最新评论


免费八字算命 缘主八字测算 免费八字排盘
免费八字算命姓名:
免费八字算命性别:
免费八字算命生日:
出生时辰:
√ 在线测试
本站测算方面的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蜀ICP备202411358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