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祉个人介绍资料本名:爱新觉罗·胤祉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满族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 出生时间:1677年3月23日 去世时间:1732年7月10日 主要作品:《律历渊源》、《古今图书集成》 主要成就:主持编著大规模文化巨著 逝世地:景山禁所 历史时期:清朝人物名人录爱新觉罗胤祉(1677年3月23日—1732年7月10日),清朝宗室,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第三子,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异母兄,生母荣妃马佳氏。 康熙十六年(1677年)三月,胤祉出生于北京紫禁城,胤祉无论是文学还是书法,或是骑射,在众多的皇子里面,表现都是极突出的,备受康熙喜爱。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胤祉陪同康熙帝出塞围猎时,曾经和一向善于骑射的康熙比试过,两人不分上下。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封诚郡王。翌年九月,以在敏妃丧百日中剃头,降贝勒。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因胤祉平日与太子胤礽关系素来和睦而博得了康熙帝好感。翌年,在复立胤礽为皇太子的同时,晋封胤祉为和硕诚亲王。 雍正即位后,将其改名为允祉,以他与废太子向来亲睦为由,将胤祉发配到遵化的马兰峪为康熙守陵。胤祉私下发牢骚,又对怡亲王胤祥之死缺少哀悼之情。雍正帝知道后,将胤祉夺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 雍正十年闰五月十九日(1732年7月10日),胤祉病逝于景山禁所。 人物生平早年生活 康熙十六年(1677年)三月,胤祉出生于北京紫禁城,他本是康熙帝的第十子,但是兄弟早夭,实际上是第三子,生母为荣妃马佳氏。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七月,康熙帝首次西征准噶尔,胤祉和皇太子胤礽一起到古鲁富尔坚嘉浑噶山行宫探视父皇康熙帝病情,因太子表现不佳,康熙帝责备太子无忠孝之意,遣胤祉陪同皇太子事先一起回京。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曲阜孔庙修建完成,康熙帝命他和皇四子胤禛一起前去祭祀,这是皇三子胤祉参加的规模较大的文化祭祀活动。之后只要是康熙帝到塞外行围、祭陵,都让胤祉跟从。 参与机务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再次亲征噶尔丹,胤祉奉命掌管镶红旗大营。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康熙第一次册封诸成年皇子,胤祉被封为诚郡王。受封的诸皇子开始参与国家政务,并分拨佐领,各有属下之人。分封皇子必然会相对削弱太子的力量。同时,诸年长皇子有权有势以后,加剧了与皇太子的矛盾,诸皇子及其党羽的共同打击目标是皇太子及皇太子党。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敏妃之丧未满百日,胤祉就剃发,因为此事被降罪为贝勒,王府里自长史以下都被不同程度的惩处。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康熙帝命他勘察皇宫三门的底柱。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三月,康熙帝亲临他的府邸,举行家宴。自此,每一年康熙帝都要前去成为惯例。 废储风波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帝第一次废黜太子胤礽,康熙帝因为皇三子胤祉与太子胤礽素来关系很亲密,召他到驾前询问太子往日的所作所为,之后康熙帝说:胤祉与胤礽往日虽然关系好,然而却未怂恿胤礽为恶,所以不加罪于他。 蒙古喇嘛巴汉格隆帮助皇长子胤禔私下里阴谋魇镇太子胤礽,胤祉仔细打探之后知道了这件事,将这件事告诉了康熙帝。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太子胤礽复立,康熙帝分别晋胤祉、胤禛、胤祺为亲王,胤祉进封诚亲王。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帝再次废太子胤礽,胤祉被赐银五千两。 修书祭祀 康熙帝精通律历之学,命胤祉率领庶吉士何国宗等人编修律吕、算法等书籍,下谕说:古代的历法规模虽然很好,但是数目因为日子太长已经不符合时宜了。如今编修历书,规模最好和古代一样,但是数目最好和如今一样。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一月,胤祉等人编书完成,向康熙帝奏陈。康熙帝命他将律吕、历法、算法三者合为一书,命名为《律历渊源》。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康熙帝在圜丘祭拜,祭拜完成之后,康熙命胤祉行礼。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封其子弘晟为世子,俸禄与贝子相当。 康熙六十年(1721年),康熙帝命世子弘晟偕皇四子胤禛、皇十二子胤裪祭拜盛京三陵。 削爵禁死 雍正帝即位之后,将胤祉改名为允祉,命胤祉守护景陵。雍正二年(1724年),世子弘晟获罪,被削去世子之位,此后成为闲散宗室。 雍正六年(1728年)六月,因为胤祉向苏克济索要贿赂,事发之后,有人在雍正帝面前弹劾胤祉,雍正帝责罚胤祉无人臣之礼,议罪被夺爵,囚禁在自己的府邸里。之后将他降为郡王,把他当罪加在弘晟身上,被宗人府囚禁。 雍正八年(1730年)二月,又被进封为亲王。五月,怡亲王胤祥的丧礼上,胤祉迟迟未到,并且毫无忧伤的面色。之后庄亲王胤禄等弹劾他,胤祉下宗人府议罪。雍正帝命夺取他的爵位,幽禁在景山永安亭,他的家人和他一起被囚禁,弘晟然仍被禁在宗人府。 雍正十年(1732年)闰五月,胤祉逝世于禁所,清廷以郡王例将其安葬。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帝为其追谥。 主要成就胤祉尤长书法而受命书写康熙帝景陵的《神功圣德碑文》。胤祉不太热心皇储,一门心思编书。胤祉在熙春园23年(1707-1730年),文化盛事频繁。胤祉的老师和门客全是学者和无功名的布衣,如陈梦雷、杨文言、周昌言等。依靠这些人他主持编纂了两部大书《律历渊源》和《古今图书集成》。 《律历渊源》全书是在康熙帝玄烨亲自主持、胤祉亲自带领下编纂而成的。康熙帝不但亲自拟定编辑方针,而且还把自己数十年积累的算稿拿出作为编纂数学部分的资料。法国耶稣会士白晋写给法王路易十四的信中说,康熙亲自给胤祉讲解几何学。康熙在畅春园蒙养斋开馆,派胤祉主持纂修《律历渊源》。[2] 《律历渊源》集律吕、历法和演算法于一书。是一部我国科技史上具有很高价值的天文数学乐理丛书。《古今图书集成》编辑历时28年,共分6编32典。是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 《古今图书集成》采撷广博,内容非常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有人类、禽兽、昆虫,乃至文学、乐律等等,包罗万象。它集清朝以前图书之大成,是各学科研究人员治学、继续先人成果的宝库。 人物评价雍正帝:①朕止此一兄。朕兄弟如胤祉者何限?皆欲激朕治其罪,其心诚不可喻。良亦朕不能感化所致,未可谓尽若辈之罪也。②如诚亲王其才甚属可用,而其心又不得不置而不用,以朕四十年兄弟事事无不洞晰,而用之之难尚然如此。 胤禄:胤祉乖张不孝,暱近陈梦雷、周昌言,祈禳镇魇,与阿其那、塞思黑、允 交相党附。其子弘晟凶顽狂纵,助父为恶,仅予禁锢,而胤祉衔恨怨怼。怡亲王忠孝性成,胤祉心怀嫉忌,并不恳请持服,王府齐集,迟至早散,背理蔑伦,当削爵。 阎崇年:皇三子胤祉是很杰出的一个科学家,他主持编修《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 个人作品选自《清诗汇》,原名《晚晴簃诗汇》。 扈跸恭读御制诗文恭纪 帝歌瓠子即平成,宵旰精勤更省耕。 物在春台皆自乐,野张行殿见舆情。 民瞻采舸花前拜,马避嘉禾柳外行。 过沛横汾徒羡美,宸章全是为苍生。 时迈乘阳辇路遥,宸游非为物华饶。 河沈璧马波涛静,诏下金鸡贯索消。 万国冠裳迎圣禹,四方云日觐神尧。 篇章训诰皆师古,徒解敷词笑六朝。 亲属关系妻妾 • 嫡福晋:董鄂氏,都统、勇勤公朋春之女。 • 侧福晋:田氏,笔贴式敦达理之女。 • 妾:王氏,桑格之女。 • 富察氏,外富阿之女。 • 伊尔根觉罗氏,噶尔汉之女。 • 完颜氏,牧长二格之女。 • 李氏,李先隆之女。 • 奇德里氏,员外郎、参领萨哈廉之女。 • 朱氏,朱鼐程之女。 • 吴氏,吴美之女。 • 陈氏,陈富荣之女。 儿子 • 第一子弘晴,康熙三十五年十一月初六日午生,母嫡福晋董鄂氏,都统、勇勤公朋春之女;康熙四十年卒,年六岁。 • 第二子未有名,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初八日生,母侧福晋田氏,笔贴式敦达礼之女。三月初九日卒。 • 第三子已革亲王世子弘晟,康熙三十七年九月初二日生,母嫡福晋董鄂氏,都统、勇勤公朋春之女;雍正十年七月初九日卒,年三十五岁。 • 第四子未有名,康熙三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生,母妾王氏,桑格之女;本月卒。 • 第五子未有名,康熙三十八年四月初一日生,母妾富察氏,外孟阿之女;四月初九日卒。 • 第六子弘曦,康熙四十一年生,母妾王氏,桑格之女;乾隆七年十一月初七日卒,年四十二岁。 • 第七子固山贝子弘景,康熙四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日生,母侧福晋田氏,笔贴式敦达礼之女;乾隆四十二年三月二十日溘逝,年七十五岁。 • 第八子副理事官弘暹,康熙四十九年正月初九日生,母妾李氏,李先隆之女;乾隆三十六年七月二十五日卒,年六十二岁。 • 第九子未有名,康熙四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生,母妾朱氏,朱鼐程之女;康熙五十年正月十二日卒,年二岁。 • 第十子四等侍卫弘晃,康熙五十二年五月初十日生,母妾奇德理氏,员外郎、参领萨哈廉之女;乾隆十四年八月二十一日卒,年三十七岁。 • 第十一子,三等侍卫弘易,康熙五十四年正月二十六日生,母妾完颜氏,牧长二格之女;乾隆十九年六月初四日卒,年四十岁。 • 第十二子,三等侍卫弘瞩,雍正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生,母妾陈氏,陈富荣之女;乾隆四十一年正月二十日卒,年四十七岁。 女儿 • 第一女,康熙三十九年正月十八日生,母为嫡福晋董鄂氏,都统、勇勤公朋春之女;康熙四十年八月卒,年二岁。 • 第二女郡主,康熙四十年九月初二日生,母为嫡福晋董鄂氏,都统、勇勤公朋春之女,与第一女同母;康熙五十五年十二月,嫁喀尔喀博尔济吉特氏头等台吉根扎普多尔济;乾隆十八年九月十九日卒,年五十三岁。 • 第三女郡主,康熙四十一年正月二十八日生,母为妾伊尔根觉罗氏,葛尔汉之女;康熙五十八年十二月,嫁科尔沁固鲁斯奇普氏多罗杜棱郡王伊达穆扎普;乾隆十一年三月十一日卒,年四十五岁。 • 第四女,康熙四十一年正月二十八日生,母为侧福晋田氏,笔贴式敦达礼之女;康熙四十五年正月卒,年五岁。 • 第五女,康熙五十一年十二月初一日生,母为媵妾朱氏,朱鼎程之女;康熙五十四年五月初一日卒,年四岁。 • 第六女,雍正七年十二月十一日生,母为媵妾吴氏,吴美之女;雍正十年七月二十五日卒,年四岁。 史书记载《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 艺术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