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个人介绍资料中文名:崔颢 民族:汉族 籍贯:博陵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 出生日期:704年 逝世日期:754年 主要成就:创造清刚劲健之美唐代诗人,《全唐诗》录诗四十二首 出生地: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 所处时代:唐朝 历史时期:唐朝人物名人录崔颢(hào)(704年—754年),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原籍博陵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出身博陵崔氏,唐朝著名诗人,儒客名家,曾担任许州扶沟县尉,官位一直不显,后游历天下,天宝九载前后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司勋员外郎,天宝十三载卒。 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考中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早期诗作多写闺情和妇女生活,诗风较轻浮,反映上层统治阶级生活的侧面,后期以边塞诗为主, 诗风雄浑奔放,反映边塞的慷慨豪迈、戎旅之苦。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曾使李白叹服。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原集已佚,有辑本《崔颢集》二卷,《唐人集》本。 人物生平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状极戎旅,奇造往往并驱江、鲍。后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然行履稍劣,好(蒱)博,嗜酒,娶妻择美者,稍不惬即弃之,凡易三四。初李邕闻其名,虚舍邀之。颢至献诗,首章云:十五嫁王昌。邕叱曰:小儿无礼!不与接而入。颢苦吟咏,当病起清虚,友人戏之曰:非子病如此,乃苦吟诗瘦耳!遂为口实。天宝十三年卒。有诗一卷,今行。(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 他诗名很大,但事迹流传甚少,现存诗仅四十几首。 崔颢曾为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 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当他与杜甫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诗兴大发,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的故事有文无行说崔颢 《黄鹤楼》名扬天下。凭借这一首诗,崔颢本可以知名度很高,但为什么会出现本文开头所说的那样,历代对他的记述不多呢?有些材料甚至连他的生年都存有疑问,而写成(704?—754年)。我查了一下旧版《辞源》,关于崔颢的注释,除了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外,仅有唐诗人,有文无行。终司勋员外郎……句。怎么个不行?并无记载。崔颢跌宕一生,一辈子只混了个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一个不起眼的官,越发使人想探问个究竟。后来我终于从一些典籍中找到了一些说法:一曰崔颢早期作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再曰娶妻唯择美者,俄又弃之,凡四五娶。作诗流于浮艳,固然都不好,甚至很恶劣。但我们不能只看他的早期作品,还应该看发展、看后期、看他有没有转变。至于娶妻唯择美者,不应视作恶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又不爱美呢?俄又弃之呢?可称为其恶迹昭彰之体现,虽有多人为其辩解,可结合前后文,非美不娶,娶而弃之,乐此不疲,实乃始乱终弃之衣冠禽兽也!但崔颢的恶行和它的文章、诗歌,是两码事,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他的一切。依我看,造成对他印象不好的主要原因,倒很可能是崔颢少年狂傲,纵情迷性,歧视女人害了他,相传李邕(唐北海太守,故人称李北海。道德文章、名重一时)闻崔颢诗名,虚舍邀之,颢至献诗,首章曰十五嫁王昌,邕曰:小儿无礼,不予接而去。我们还是来看看崔颢这首献诗是怎样写的吧!《王家少妇》(有人题作《古意》)如下: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自矜年正少,复倚婿为郎。舞爱前溪绿,歌怜子夜长。闲时斗百草,度日不成妆。就是这样一首写闺房乐的诗,惹恼了方正君子的李邕,不予接而去。真正让人为崔颢的缺乏忠贞人性而感到惋惜。正是因为得不到有力人士的推介,崔颢在得中进士以后,也只好远离京城长安而浪迹江湖。20年中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自淮楚而至武昌、而河东,最后还到了东北。估计他这20年是放了外官,或者跟随外官做幕僚,最后才回到长安,做了京官,结束了风尘之苦。可是崔颢这20年的漫游,特别是他的东北边塞之行,虽然品行未改,依然风流成性,狎侮女人,薄情寡义,但也可以说是件大好事,从此他的诗风大为转变,变得雄浑奔放。其边塞诗,歌颂戍边将士的勇猛,抒发他们报国赴难的豪情壮志,热情洋溢,风骨凛然,让人刮目相看。试举一例《古游侠呈军中诸将》: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错落金锁甲,蒙茸貂鼠衣。还家且行猎,弓矢速如飞。地回鹰犬疾,草深狐兔肥。腰间带两绶,转眄生光辉。顾谓今日战,何如随建威。 再如《辽西作》:燕郊芳岁晚,残雪冻边城。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胡人正牧马,汉将日征兵。露重宝刀湿,沙虚金鼓鸣。寒衣著已尽,春服与谁成。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 《河岳英灵集》的编者殷幡说崔颢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可是有些人还是只看他的早期作品,并结合他一生的恶行,对其文笔一锤定音,再无改变,这实在是很不恰当的。 闺房诗未必都浮艳 1.崔颢的诗,按流传下来的42首诗的内容分类,大致可分为三类,描写妇女的诗为一类、边塞诗和山水诗为一类、赠言记事等诗为一类。描写妇女的诗流传下来的有15首,这大概就是他有文无行、名显轻薄的原因之一吧。但是他的这些诗未必都浮艳,就拿前面提到的崔颢给李邕的那首献诗《王家少妇》来说,最后一句度日不成妆就恰好说明这些妇女虽然锦衣玉食、斗草戏乐,却也饱含怨忧和无奈,连妆都懒得化了。特别是他的《相逢行》中女弟新承宠,诸兄近拜侯句,明眼人一看便知崔颢影射的是杨贵妃及其从兄杨国忠。在贵妃得宠、杨氏窃柄弄权、位极人臣、大多数人敢怒而不敢言的时候,崔颢敢于指出来,并写出人生今日得骄贵,谁道卢姬身细微(见《卢姬篇》)莫言炙手手可热,须臾火尽灰亦灭(见《长安道》)等针砭时弊、讽刺杨氏的诗篇,无疑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如果我们不囿于古人的说教,全面地看待崔颢,应该说崔颢写妇女的诗篇,大多数内容还是健康的、艺术上也是成功的。他写反映下层妇女生活的诗虽然不多,但他的《川上女》描写船家女的生活:川上女,晚妆鲜,日落青渚试轻楫,汀长花满正回船,暮来浪起风转紧,自言此去横塘近,绿江无伴夜独行,独行心绪愁无尽。还是写出了船女的思想感情,风格清新,活泼自然,令人感到非常亲切。2.崔颢早期诗歌多写闺情,反映妇女生活;后赴边塞,所写边塞诗慷慨豪迈,诗风变为雄浑奔放。但崔颢诗最负盛名的则是《黄鹤楼》。相传这首诗为大诗人李白所倾服。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十一在《黄鹤楼》诗下注曰:世传太白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遂作《凤凰台》诗以较胜负。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也记载了李白登黄鹤楼,因见崔颢此诗,即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当然,这个传说未必实有其事,计有功在注文的后面就表示了恐不然的怀疑。但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在写法上与崔作确有相似之处。至于其《鹦鹉洲》诗: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则不仅前四句格式酷似崔诗,而且全诗格调逼肖。宋元间方回的《瀛奎律髓》卷一指出:太白此诗乃是效崔颢体,皆于五六加工,尾句寓感叹,是时律诗犹未甚拘偶也。因而这首诗历来受到极高的称誉。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认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直至清人孙洙编选的颇有影响的《唐诗三百首》,还把崔颢的《黄鹤楼》放在七言律诗的首篇。 终未归隐 崔颢,少年时代居住在河南开封。关于他离开河南老家,赴长安科考,得中进士的时间有多种说法,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内注,唐司勋员外郎崔颢开元十年进士。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说他开元十一年源少良下及进士第。明正德十年刻《崔颢诗集》则注开元十二年姚重晟下进士。不论哪个说法正确,崔颢中进士时也不过是18岁~20岁。(据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的说法,他认为20岁左右中进士已很年轻,18岁左右未免小了一些,所以闻先生说崔颢的生年可上推至公元700年左右。这就是本文开头将崔颢生年704年打上?的原因。)这也就是说崔颢最迟是20岁离开故乡汴州去长安赶考的,然后他在外地漫游20年,再到京都西安居官。而在故乡开封,除青少年时期外,时间是很短的。在他所遗的诗篇中,只有一篇是写他回乡的,《晚入汴水》:昨晚南行楚,今朝北溯河。客愁能几日?乡路渐无多。晴景摇津树,春风起棹歌。长淮亦已尽,宁复畏潮波。(诗中第一句楚,指楚州。唐时楚州,治所在山阳,即今江苏淮安县。故由淮安回开封,始有溯汴水而上之说。)从诗意看,崔颢还是思念故乡,并有回乡归隐、急流勇退之意的。然终因他功名心切,仍然回到长安,死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未得返回故里。这可能正是崔颢的故事在开封流传不多的主要原因。但作为开封人,在做大做好文化产业的今天,我们还是应该对崔颢有一个全面、正确、恰当的认识,不应当因为其人格低下,就否定其成就。历史应给以适当评价的。 个人作品诗作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赠怀一上人 法师东南秀,世实豪家子。削发十二年,诵经峨眉里。 自此照群蒙,卓然为道雄。观生尽入妄,悟有皆成空。 净体无众染,苦心归妙宗。一朝敕书至,召入承明宫。 说法金殿里,焚香清禁中。传灯遍都邑,杖锡游王公。 天子揖妙道,群僚趋下风。我法本无著,时来出林壑。 因心得化城,随病皆与药。上启黄屋心,下除苍生缚。 一从入君门,说法无朝昏。帝作转轮王,师为持戒尊。 轩风洒甘露,佛雨生慈根。但有灭度理,而生开济恩。 复闻江海曲,好杀成风俗。帝曰我上人,为除膻腥欲。 是日发西秦,东南至蕲春。风将衡桂接,地与吴楚邻。 旧少清信士,实多渔猎人。一闻吾师至,舍网江湖滨。 作礼忏前恶,洁诚期后因。因成日既久,事济身不守。 更出淮楚间,复来荆河口。荆河马卿岑,兹地近道林。 入讲鸟常狎,坐禅兽不侵。都非缘未尽,曾是教所任。 故我一来事,永承微妙音。竹房见衣钵,松宇清身心。 早悔业至浅,晚成计可寻。善哉远公义,清净如黄金。 辽西作(一作关西行) 燕郊芳岁晚,残雪冻边城。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 胡人正牧马,汉将日征兵。露重宝刀湿,沙虚金鼓鸣。 寒衣著已尽,春服与谁成。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 行路难 君不见建章宫中金明枝,万万长条拂地垂。 二月三月花如霰,九重幽深君不见。艳彩朝含四宝宫, 香风旦入朝云殿。汉家宫女春未阑,爱此芳香朝暮看。 看来看去心不忘,攀折将安镜台上。双双素手剪不成, 两两红妆笑相向。建章昨夜起春风,一花飞落长信宫。 长信丽人见花泣,忆此珍树何嗟及。我昔初在昭阳时, 朝攀暮折登玉墀。只言岁岁长相对,不悟今朝遥相思。 长安道(一作霍将军) 长安甲第高入云,谁家居住霍将军。 日晚朝回拥宾从,路傍揖拜何纷纷。 莫言炙手手可热,须臾火尽灰亦灭。 莫言贫贱即可欺,人生富贵自有时。 一朝天子赐眼色,世事悠悠应始知。 世事悠悠应始知:一作世上悠悠君自知,一作世上悠悠应自知。 行经华阴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傍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何一作:无) 长干曲四首(一作江南曲)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江畔老人愁 江南年少十八九,乘舟欲渡青溪口。青溪口边一老翁, 鬓眉皓白已衰朽。自言家代仕梁陈,垂朱拖紫三十人。 两朝出将复入相,五世叠鼓乘朱轮。父兄三叶皆尚主, 子女四代为妃嫔。南山赐田接御苑,北宫甲第连紫宸。 直言荣华未休歇,不觉山崩海将竭。兵戈乱入建康城, 烟火连烧未央阙。衣冠士子陷锋刃,良将名臣尽埋没。 山川改易失市朝,衢路纵横填白骨。老人此时尚少年, 脱身走得投海边。罢兵岁馀未敢出,去乡三载方来旋。 蓬蒿忘却五城宅,草木不识青谿田。虽然得归到乡土, 零丁贫贱长辛苦。采樵屡入历阳山,刈稻常过新林浦。 少年欲知老人岁,岂知今年一百五。君今少壮我已衰, 我昔少年君不睹。人生贵贱各有时,莫见羸老相轻欺。 感君相问为君说,说罢不觉令人悲。 王家少妇(一作古意) 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自矜年最少,复倚婿为郎。 舞爱前谿绿,歌怜子夜长。闲来斗百草,度日不成妆。崔颢怎么读崔颢r的拼音:cuī hà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