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历史笔记 首页 朝代人物唐朝人物名人 唐宣宗李忱简介—唐朝第十六位皇帝

唐宣宗李忱简介—唐朝第十六位皇帝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唐宣宗个人介绍资料


唐宣宗

中文名:李忱(810~859)

别名:唐宣宗,李忱,李怡,琼俊

国籍:中国唐朝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810年冬月二十二(12月27日)

逝世日期:859年9月10日(农历八月初十)

职业:唐朝皇帝

主要成就:河陇归地,大中之治

主要作品:《吊白居易》《百丈山》等

庙号:宣宗

谥号: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在位:846年4月22日-859年9月10日

年号:大中

历史时期:唐朝人物名人录

唐宣宗李忱(chén)(810年—859年),唐朝第十六位皇帝(除武则天和殇帝李重茂外,846年—859年在位),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恒异母弟。初名李怡,长庆元年(821年),封光王。

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死后,李忱为宦官马元贽等拥立,登基为帝 。

李忱勤于政事,孜孜求治,喜读《贞观政要》。他在位期间,整顿吏治,并限制皇亲和宦官,将死于甘露之变中除郑注、李训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 。

对外关系上,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尤其是收复河湟,这是安史之乱后,唐对吐蕃的重大军事胜利之一。李忱在位时,国家相对安定繁荣,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李忱性格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所以直至唐亡,百姓仍思咏他,称其为小太宗。

大中十三年(859年)八月,李忱因服长生药中毒,于大明宫驾崩,享年五十岁,在位十三年。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葬于贞陵。后加谥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李忱工诗,《全唐诗》录有其诗六首 。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元和五年(810年), 李怡( 后改名李忱)生于唐长安城大明宫, 为唐宪宗第十三子。李怡的生母郑氏( 孝明皇后)原为镇海节度使李锜的侍妾,李锜谋反失败后,郑氏入宫为郭贵妃( 懿安皇后)的侍女,后来被唐宪宗临幸,生下李怡。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三月,李怡被封为光王。论辈分,李怡是敬、文、武宗的皇叔,论年龄却比唐敬宗和唐文宗还小一岁。

李怡为人持重少言,宫中都认为他不慧( 不聪明)。他十多岁时,身患重病,当时病势愈发沉重,忽然有光辉照耀其身,他便马上一跃而起,端正身体拱手作揖,像对待臣下一样,他的乳母认为这是心病。但穆宗李恒看过后,却抚摸着他的背说:这孩子是我家的英明人物,不是心病。并赐给他玉如意、御马、金带。李怡常常梦见乘龙上天,他将此事告诉母亲郑氏,郑氏对他说:这个梦不应该让旁人知道,希望你不要再说。李怡身经太和、会昌两朝,愈加隐晦不露,与众人在一起时,不曾多言。唐文宗李昂、武宗李炎常在宴饮集会之时强逼他说话,以此为乐,称其为光叔。李炎为人豪气,尤为瞧不起李怡,对他不甚礼遇。

登基为帝

会昌六年(846年)三月二十一日,李炎病危,宦官马元贽等认为李怡较易控制,就把他立为皇太叔,勾当军国政事,并更名 李忱,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 李忱监国后,满脸悲伤地接待臣下,决断事务,众人这才见到他的隐德。

同年三月二十一日,李炎驾崩,李忱登基称帝,时年三十七岁,是为唐宣宗。

李忱非常喜欢读《贞观政要》,在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孜孜求治,致力于改善中唐以来所遗留下来的种种社会问题。他对内贬谪李德裕,结束牛李党争;抑制宦官势力过分膨胀;打击不法权贵、外戚。他把死于甘露之变中除郑注、李训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 。

李忱勤俭治国,体恤百姓,减少赋税,注重人才选拔。在对外问题上,李忱不断击败吐蕃、回鹘、党项、奚人,收复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占领的大片失地,使唐朝国势有所起色,百姓日渐富裕,使本已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因此,史家对李忱评价极高,认为他是和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贞观之治的唐太宗一样的明君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 。

尽管李忱本人在即位后忧勤无怠,但天下常发生水旱灾害。而自大中十二年(858年)后,因所任将帅管理不当,各藩镇也相继发生叛乱:宣州都将康全泰驱逐其观察使郑薰、湖南都将石再顺驱逐其观察使韩琮、广州都将王令寰驱逐其节度使杨发、江西都将毛鹤驱逐其观察使郑宪。李忱分命崔铉兼领宣、池、歙三州观察使、温璋任宣州刺史、蔡袭任湖南观察使、李承勋任广州节度使、韦宙任江西观察使,平定了各州叛乱。

因病驾崩

自大中十三年(859年)五月起,李忱因为食用太医李元伯所献的仙丹( 长年药)中毒,病渴且中燥,身体状况非常糟糕,一连一个多月都不能上朝。 到了八月,病入膏肓的李忱驾崩,享年五十岁。由他一直信任的宰相令狐绹摄冢宰负责治丧。群臣上其谥号为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

大中十四年(860年)二月,葬于贞陵( 今陕西咸阳泾阳县)。

咸通十三年(872年),追谥为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为政举措


政治

• 加强皇权

李忱勤于政事,孜孜求治。先是用极短的时间将唐武宗时重臣李德裕清除出庙堂,这样的雷霆手段甚至使李德裕的政敌牛僧孺都感到措手不及。之后,李忱大加起用重视科举出身的牛党成员( 李忱本人极其重视科举),一举消灭了为患唐朝长达半个世纪的牛李党争。

武宗在位时曾经在全国范围内大举灭佛,李忱在位时,纠正武宗时期矫枉过正的灭佛弊端,使其得到了适当的恢复。他以牺牲政府夺取寺院经济之利,争取信仰佛教的朝臣以及广大民众的支持,从而建立他的政治基础,对加强皇权起到一定的作用。而厚实的政治基础,使他得以用自己的意志,来刷新政治。

李忱任用宰相,皆由自己亲自选定。一次,李忱命萧邺为相,遣枢密使询问是否留其史职,李忱惧有朋党,遽换崔慎由为相。

• 重视人才

李忱即位后,决定宰相的人选,首先想到的是白居易,但下诏时,白居易已去世八个月。于是,李忱写下《吊白居易》,深表怀念之情。白居易不仅有文才,而且有从政之才。他在野时撰写诗文,才华出众;从政时颇有业绩,光彩照人。皇帝为一个诗人作悼亡诗,这在古代不说绝无仅有,恐也属凤毛麟角。白居易当然也是官员,但李忱完全是当作诗人来描述的,足见白居易当时的诗名。

对比之下,李忱对缺乏才能的皇亲国戚却不徇私情。其舅郑光为节度使,李忱与郑光讨论为政之道;郑光应对鄙浅,李忱不悦,郑光终不复任民官。

兵部侍郎蒋伸曾向李忱上言,认为官位易得,其中多有心存侥幸的人,可能止卵。李忱对其言论倍加称叹,并再三留住他,说:别的时间就不再能单独与你谈论政事了。不久后,李忱就拜蒋伸为相。

• 整肃吏治

李忱即位后,鉴于前朝晋升高官太滥的弊端,他对高官的人数予以严格控制。官员各以品级授服色,自唐高宗上元年间以后规定,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八品服绿,九品服深青,流外官及庶人服黄。时以紫、绯为高官,所谓的赐紫赐绯即为升高官。李忱极为珍惜紫、绯,侍从官常备紫、绯二色服相随,但有时半年未赏出一件。他授官爵的原则是,不到规定时间的不授,没有政绩的不授,换言之,也就是不以个人好感相授,不以亲近相授。

李忱最重视的是地方最高长官刺史,他认为整个帝国由各个地方所拼而成,这些父母官的政绩,直接关系到民心向背。他规定刺史人选被确定后,不准直接去上任,必须到京师来接受他的当面考察,以定可否。他对此的解释是:朕以刺史多不得其人,而为害百姓,故要一一面见,询问其如何施政,以此了解其优劣,再确定是否可以任命。

• 严明法度

李忱虽然宽仁爱人,但用法极严格。尤其对于身边的人,李忱更是严禁他们干预朝政。他曾说:违犯朕的法律,即使是我的子弟,一样不宽赦。

《资治通鉴》及《唐语林》记载了李忱用法严格的两件故事:

李忱在位时的优人祝汉贞,以滑稽著称,反应敏捷,能当场应景出语,且诙谐无比。李忱认为他能为自己解闷,很是宠信。有一日,祝汉贞说着说着,触及了政事。李忱立即板了脸,说:朕养着你是为了娱乐,你怎么能干预朝政呢?从此便疏远了他,并在其子贪赃事发后,杖死其子,将他处以流放。

还有一个乐工名字叫罗程,弹得一手好琵琶,也极得李忱宠爱。罗程倚恃宠,竟然因小事杀人,被关进大牢。乐工们为他求情,说他有绝艺,可为李忱游宴助兴,要求赦免他。可李忱却说:你们怜惜的是他的才艺,而我怜惜的是祖宗的法度啊。下令将罗程给杖杀了。

• 从善如流

善于纳谏,是李忱有别于唐朝晚期其他君主的一个重要特征。他曾想到唐玄宗所修的华清宫去放松一下,谏官纷纷上谏,谏得极为激烈,他便取消了行程。

李忱纳谏的程度,仅次于唐太宗,不论是谏官论事,还是门下省的封驳( 将君主不合适的诏令退回),他大多能够顺从。此外,他十分尊重大臣的奏议,每每得了大臣的奏议,必洗手焚香再阅读。

唐太宗纳谏,得了魏徵;李忱纳谏,得了魏征的五世孙魏谟。魏谟是唐文宗读《贞观政要》后,思慕魏徵,而在魏征后裔中找来的。魏谟入仕后,再现了魏徵直言极谏之风。李忱登位后,遂拜魏谟为宰相。其他宰相进谏,唯恐君主不快,都委婉而谏,独他开门见山,无所忌讳。李忱常叹:魏谟有他祖辈(魏徵)的风范,朕心极重他。

• 智术治国

李忱临朝,对待群臣如待宾客,从未有倦容。宰相奏事,他威严不可仰视。奏毕,他脸上放出微笑,让群臣闲语,或问里坊琐事,或谈宫中游宴,无所不至。经一刻时辰,复严肃地告诫群臣:卿等好自为之,朕常担心卿等负朕,日后难以相见!说罢,起身回宫。大中年间最得圣眷的宰相令狐綯就曾说过:我秉政十年,皇上对我非常信任,但是在延英殿奏事时,没有一次不是汗流浃背。 但是李忱极度礼遇大臣,施之以情待之以礼,非常的恭敬,如此一来,恩威并重,以威权驾驭大臣,被称之为智术治国。

李忱还极度平易近人,宫中一些低下的杂役,只要李忱见过一面就能记住对方的长相和名字以及所负责的工作,从来没有弄错过,这些宫人如果生病,李忱还会派御医去为其诊治,甚至还会亲自前往探视病情和赏赐物品,这在历代君王中可以说是极其罕见的。

李忱不但记性好,且心极细。度支部门上报污损的布帛,奏表中将渍误写成了清,主管官以为李忱不会注意,胡乱报了上去。岂知李忱一眼看破,处罚了与此事相关者。

经常外出游猎的李忱,其实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深入民间、了解民情,并且实地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但是天下之大,李忱不可能全部走遍,为此他特意想了个办法,秘令翰林学士韦澳将天下各州的风土人情以及民生利弊编为一册,专门供他阅览。李忱将其命名为《处分语》,此事除了韦澳之外无人知晓。不久,邓州刺史薛弘宗入朝奏事,下殿后忍不住对韦澳说:皇上对本州事务了解和熟悉的程度真是令人惊叹啊!韦澳询问后,得知李忱掌握的资料正是出自《处分语》。

为解决宦官问题,他以论诗为名,召翰林学士韦澳入内,屏退左右侍从,问:近日外面舆论,对宦官的权势有何说法? 韦澳答道:陛下威断,宦官已大有收敛。

尽管大动作无法实施,但李忱还是尽力抑制了宦官。宦官内园使李敬实气焰嚣张,遇到宰相郑朗不下马,李忱立即剥了李敬实的官服,配给南衙当贱役。

李忱又规定,凡是节度使有罪,监军( 由宦官充任)连坐。宦官问题虽终未能全盘解决,然李忱在整顿吏治上下了大功夫,非但收到了一些成效,且赢得了民众的颂扬。

按旧例:每次罢免左护军时,继任者从右军挑选;罢免右护军时,则从左军挑选;以此来防微杜渐。李忱在位时,以法驭下,每次罢免左、右护军,常从本军中挑选继任者,众人都无法窥测他的想法。

• 在位大臣(宰相、使相)

宰相

李让夷

李绅

郑肃

李回

白敏中

韦琮

崔元式

李德裕

卢商

马植

周墀

崔龟从

任铭

魏扶

令狐绹

裴休

魏壡

崔慎由

郑朗

萧邺

刘瑑

夏侯孜

蒋伸

使相

魏壡

杜悰

崔郸

王元逵

何弘敬

王起

张仲武

崔慎由

卢耽

白敏中

郑涯

( 在位大臣参考资料 )

军事

• 大破北狄,稳定北方

大中元年(847年)五月,卢龙节度使张仲武出兵深入,大破北部诸山奚,禽酋渠,烧帐落二十万,取其刺史以下面耳三百,羊牛七万,辎贮五百乘,献捷京师。 这是继会昌时期大破回鹘汗国以后又一次对北方游牧民族取得的军事胜利,至此以后,北方再无大的军事威胁,得到了彻底的平定。

李俭在《清河张公神道碑铭》对这次战争记载:破獯鬻之众,帐盈七千;拓鲜卑之疆,地开千里。万狄稽颡,百蛮投诚,描述了大中年间对北狄战争所取得的胜利。

• 驱逐吐蕃,收复河西

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渐趋衰落,边防力量虚弱,于是吐蕃乘隙攻略河西诸州。从乾元元年(758年)至大历十一年(776年),廓州、凉州、兰州、瓜州等地相继陷落。沙州军民同吐蕃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大中(847年—859年)初年,唐朝乘机收复了陷于吐蕃的三州( 原州、乐州、秦州)和七关( 石门、驿藏、木峡、特胜、六盘、石峡和萧关)。极大地鼓舞了河西各族人民反抗吐蕃统治的斗争。

不久,吐蕃尚恐热率五千骑兵来到瓜州,大肆劫掠河西鄯、廓等八州,不仅激起了河西人民的极大愤慨,而且使他的部下怨望不平,皆欲图之。

原陷于吐蕃的沙州首领张议潮,暗中结交豪俊,密谋归唐。大中二年(848年),张议潮见时机成熟,遂发动起义,众擐甲噪州门,汉人皆助之,虏守者惊走,遂摄州事。张议潮等率众驱逐了吐蕃守将,光复了沙州,即派遣使者,赴京师告捷。当时,凉州等地仍控制在吐蕃手中,东道受阻,张议潮的使者,不得不迂道东北的天德城,至大中四年正月,才因天德军防御使李丕以闻。接着,张议潮又缮甲兵,耕且战,又先后收复了瓜州、伊州、西州、甘州、肃州、兰州、鄯州、河州、岷州、廓州等十州。大中五年(849年)八月,复派其兄张议潭和州人李明达、李明振,押衙吴安正等二十九人入朝告捷,并献瓜、沙等十一州图籍。至此,除凉州而外,陷于吐蕃近百年之久的河西地区复归唐朝。

李忱特下诏,大力褒奖张议潮等人的忠勇和功勋。因命使者赍诏收慰,擢张议潮为沙州防御使,拜李明达为河西节度衙推兼监察御史,李明振为凉州司马检校国子祭酒、御史中丞,吴安正等亦授官武卫有差。十一月,唐朝令于沙州置归义军,统领沙、甘、肃、鄯、伊、西、河、兰、岷、廓十一州,任命张议潮为节度、管内观察处置使,检校礼部尚书兼金吾大将军、特进,食邑二千户,实封三百户。

河西归唐后,李忱兴奋地说:宪宗常有志收复河、迫地区,然忙于中原用兵,事遂未成。朕竟其遗志,足以告慰父皇在天之灵!

• 平定安南,都护南疆

大中年间,安南( 今越南河内)屡有军乱,遭南诏侵扰。 李忱以康王傅王式授安南都护、经略使。王式到任后,选练士卒,修筑城池,加强防守。都校罗行恭久专府政,多不法,王式借故杖责,黜于边远之地。不久,南诏大举入犯,王式沉着遣翻译喻责,迫其退兵。七月,安南恶民作乱,欲逐王式,王式披甲率兵登城,责乱者;次日,发兵将其擒斩。洞蛮杜氏家族自齐、梁以来骄蹇难制,王式设计离间其众,其酋长杜守诚败死。安南饥乱数年,军中无犒赏,六年无上供,王式自此赏士、上供,一方安定。占城( 今越南中南部)、真腊( 今柬埔寨、泰国等地)皆通使修好。

• 抚平党项,安定西陲

自武宗李炎发兵讨伐党项,连年无功,反而损耗馈饷,党项仍为边患。李忱得悉党项骚扰都是因为边将侵掠其羊马,随意诛杀,使党项不胜愤怒,所以起兵反抗。大中五年(851年)春,李忱以右谏议大夫李福为夏绥( 今内蒙古白城子)节度使。自此之后,朝廷都选用儒臣替代贪暴的边将,安抚党项百姓。由此党项遂安。

当时,南山、平夏党项久未平定,李纯颇为厌倦用兵。大中五年(851年)三月,李忱接受宰相崔铉的建议,命白敏中充招讨党项行营都统、制置等使,及南北两路供军使兼邠宁( 今陕西彬县)节度使。四月,白敏中率军赴宁州( 今甘肃宁县)。十日,定远城( 今宁夏平罗南)使史元击破平夏党项于三交谷(夏州境内,今内蒙与陕西靖边交界地区)。白敏中奏称平夏党项平定。八月,白敏中奏称南山党项请降。当时用兵年久,李忱因国用不足,便下诏赦免南山党项,使其安于本业。

经济

大中五年(851年)二月,李忱任命户部侍郎裴休为盐铁转运使。自太和(827年—835年)以来,每年运江淮米不过四十万斛,沿途吏卒侵盗,以及沉没,运达渭仓( 今陕西潼关北)的还不到二十万斛。裴休得知其弊端,就任后,立漕法十条,派官员整治漕运,每年运米至渭仓一百二十万斛。

文化

李忱曾令崔龟从、韦澳、李荀、张彦远撰《续唐历》二十二卷,至大中五年(851年)七月修成。《续唐历》止于唐宪宗朝,以补柳芳《唐历》之阙。

李忱又曾命宰相崔铉、学士崔瑑、薛逢编撰《续会要》四十卷,续编德宗到宣宗年间的史事。至大中七年(853年)十月修成。

法律

大中七年(853年)五月,左卫率府仓曹张戣集中法令条文相类似的条目一千二百五十条,分为一百二十一门,取名《刑法统类》( 亦称《大中刑法统类》、《大中刑律统类》),献上朝廷。

《大中刑法统类》开创了《刑统》这种刑事法律汇编的编纂体例;其特点是,将与刑律有关的敕、令、格、式等均附在律文之后,从而便于查找使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对于五代和宋朝立法技术有重大影响。

外交

大中元年(847年)六月,李忱以鸿胪卿李业为册黠戛斯可汗使,持节赴黠戛斯册封其王子为英武诚明可汗。

大中二年(848年)三月,日本国王子入唐朝贡,献方物,李忱设百戏及盛宴接待,赠宝器音乐。

大中七年(853年),日僧圆珍等乘唐商良晖船入唐求法,历温台至福州。

大中十年(856年)十月,安西回纥庞勒可汗遣使入贡。十一月十二日,以卫尉少卿王端章为册回纥可汗使,拟册封庞勒为怀建可汗,但因黑车子拦截而未成。

大中十二年(858年)二月,渤海王大彝震卒,立其弟虔晃权知国务。李忱诏以虔晃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秘书监、忽汗州都督,册为渤海国王。

人物评价


总评

李忱努力仿效唐太宗,以至乱未尝不任不肖,至治未尝不任忠贤为座右铭。他将《贞观政要》书于屏风之上,每每正色拱手拜读。他处理天下事务,明察果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其大中年间所施之政,直到唐亡,尤被入称颂,时称为小太宗。

由于李忱在位时之年号为大中,故史家以大中之治称之,并且将大中之治比作汉朝的文景之治,将唐宣宗比作唐太宗和汉文帝一样的明君。

唐太宗以及他一手开创的贞观之治开启了唐代的盛世,而宣宗李忱的成就竟然能用太宗和贞观之治来形容,可见其不凡之处。二十年来的政治斗争经验锻炼了他的权谋智略,流落民间的非人待遇使他更加了解民间疾苦,这些都在李忱登基之后表现出来。

李忱在私事方面是极端的自律,甚至可以被称之为偏执。但他身上还有很多其它的优点,诸如多才多艺、生活节俭、喜爱读书等等。

历代评价

李恒:此吾家英物,非心惫也。

刘昫:①当时以大中之政有贞观之风焉。 ②臣尝闻黎老言大中故事,献文皇帝器识深远,久历艰难,备知人间疾苦。自宝历巳来,中人擅权,事多假借,京师豪右,大扰穷民。洎大中临驭,一之日权豪敛迹,二之日奸臣畏法,三之日阍寺詟气。由是刑政不滥,贤能效用,百揆四岳,穆若清风,十余年间,颂声载路。上宫中衣浣濯之衣,常膳不过数器,非母后侑膳,辄不举乐,岁或小饥,忧形于色。虽左右近习,未尝见怠惰之容。与群臣言,俨然煦接,如待宾僚,或有所陈闻,虚襟听纳。旧时人主所行,黄门先以龙脑、郁金藉地,上悉命去之。宫人有疾,医视之,既瘳,即袖金赐之,诫曰:勿令敕使知,谓予私于侍者。其恭俭好善如此。……而帝道皇猷,始终无缺,虽汉文、景不足过也。惜乎简藉遗落,旧事十无三四,吮墨挥翰,有所慊然。 ③李之英主,实惟献文。粃粺尽去,淑慝斯分。河、陇归地,朔漠消氛。到今遗老,歌咏明君。 ④当大中时,四海承平,百职修举,中外无粃政,府库有余赀,年谷屡登,封疆无扰。

孙之翰:宣宗久居藩邸,颇知时事。故在位十三年,尚俭德以恤人隐,谨法令以肃臣下,恩厚宗室,礼重宰辅,至微行以察取士得失,焚香以读大臣章疏,诚好德之君也。然知为君之小节,而不知其大节。懿安太后,嫡母也,不能尽礼事之。及致暴崩,为世所骇。白敏中乏济时之才,功德无闻。令狐绹复容子纳贿,有紊时政。故懿宗朝,谏臣疏绹之罪曰:大中威福,又欲行于今日。当时事可知也。其河湟归顺、夷夏粗安,盖承武宗用德裕经营天下事,威令已盛而然也。不然,宣宗用敏中辈,于时事有何经画哉!至宠爱次子,不定长子储位,裴休奏请,则曰:若立太子,便是闲人。此尤见昧人君之大节也,卒致内臣争立嗣君,几至于乱。是宣宗区区为善,止于小节尔。

欧阳修:宣宗精于听断,而以察为明,无复仁恩之意。呜呼,自是而后,唐衰矣!

司马光:①宣宗少历艰难,长年践祚,人之情伪,靡不周知。尽心民事,精勤治道,赏简而当,罚严而必,故方内乐业,殊俗顺轨,求诸汉世,其孝宣之流亚欤。 ②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范祖禹:①宣宗之治,以察为明,虽听纳规谏,而性实猜刻。虽吝惜爵赏,而人多侥幸。外则藩方数逐其帅守而不能治,内则宦者握兵柄、制国命自如也。然百吏奉法,政治不扰,海内安靖几十五年,继以懿僖不君,唐室坏乱,是以人思大中之政为不可及。……若宣宗,岂不足为贤君哉! ②宣宗抉擿细微,以惊服其群臣,小过必罚,而大纲不举。欲以一人之智,周天下之务,而不能与贤人共天职也。譬如廉刻之吏,谨治簿书期会,而不知为政。特一县令之才耳,岂人君之徳哉! ③宣宗视辅相之臣,礼貌虽恭,而实防之如遇胥吏,惟恐其欺也。拘之以利禄,惮之以威严,故所用多流俗之人,而贤者不能有所设施。白敏中、令狐绹之徒,崇极将相,持宠保位或十余年,其相如此,则其君之功烈亦可知也。

陶宗仪:精于听断,复以行书称。

孙承恩:法无偏颇,志尚勤俭。惜赏慎官,好贤纳谏。我思大中,亦汔小康。忌刻害治,卒以弗昌。

李贽:英甚!

李廷机:宣宗威命重,中外两安康。

王夫之:①德、宣二宗,皆怀疑以御下者也,而有异,故其致祸亦有殊焉。……宣宗则恃机警之耳目,闻一言而即挟为成心,见一动而即生其转念,贤与奸俱岌岌不能自保,唯蔽以所不见不闻,而上蠹国、下殃民,徼幸免于讥诛,则无所复忌。虽有若陆贽之忠者在其左右,一节稍疏,群疑交起,莫敢自献其悃忱。其以召乱也缓,而一败则不可复救矣。 ②小说载宣宗之政,琅琅乎其言之,皆治象也,温公亟取之登之于策,若有余美焉。自知治者观之,则皆亡国之符也。……宣宗役耳目,怀戈矛,入黠吏之囮,驱民以冻馁,其已久矣。 ③夫宣宗之于吏治,亦勤用其心矣,徒厚疑其臣,而教贪自己。

彭定求等《全唐诗》:恭俭好善,虚襟听纳。大中之政,有贞观风。每曲宴,与学士倡和;公卿出镇,多赋诗饯行。重科第,留心贡举。常微行,采舆论,察知选士之得失。其对朝臣,必问及第与所试诗赋题。主司姓氏,苟有科名对者,必大喜。或佳人物偶不中第,必叹息移时。常于内自题乡贡进士李道龙云。

蔡东藩:观宣宗之复河陇,未始非一时机会,遣将四出,不血刃而得地千里,天子御延喜楼,亲受河陇人民朝谒,反夷为夏,易左衽而为冠裳,岂不足雪累朝之耻,副万民之望?时人号为小太宗,良有以也。然版籍徒隶强藩,田税未归司计,有克复之名,无克复之实,终非尽善尽美之举。即如大中政治,亦不过粉饰承平,瑜不掩瑕,功难补过,甚至以立储之大经,不先决定,及驾崩以后,竟为宦竖握权,视神器为垄断之物,英明者果若是乎?

崔瑞德:宣宗之治不以采取有革新精神的经济和社会改革措施而见称于世,虽然有许多问题要着手解决。

个人作品


文学

作品名称

《百丈山》《白居易">吊白居易》《幸华严寺》《重阳锡宴群臣》《题泾县水西寺》《瀑布联句》《句》(残句)

( 李忱个人作品参考资料 )

书法

李忱善行书,《宣和书谱》称当时法书之盛,如裴休辈尚能追步颜柳。故诸宗承袭太宗之学,皆以翰墨流传,至宣宗复以行书称,盖其典刑犹在也。北宋时御府仍藏有其行书作品《赐李丛勑》、《赐李丛手勑》、《赐李丛手诏》。

李忱的故事故


老儒生

李忱酷爱读书,曾经建造一坐宫殿,每次在退朝后,他一定独坐在殿中读书,有时直至夜中烛将尽才结束,被宫中称为老儒生。

友爱至孝

李忱天性友爱,和睦兄弟。曾在十六宅( 唐末诸王共居的第宅)造雍和殿,多次前往雍和殿,诸王不分年纪,都得以入座。乐工表演百戏,直至日暮才结束。诸王中有人患病时,李忱斥退戏乐,亲自到其房间内看望,忧形于色。

李忱性情极孝,即位后,即在大明宫奉养母亲郑太后( 孝明皇后),而不另作别宫。 他在拜谒太庙时,进入父亲宪宗李纯的房间,禁不住泪如雨下,感动了左右侍从。 李忱因李纯生前常去青龙寺,命复道开便门,到青龙寺登高远眺,回忆往事而感触许久。

严教子女

李忱是一个提倡节俭的皇帝,他对于子女的要求更是严格,几乎到了不尽人情的程度。

李忱的长女万寿公主,下嫁给起居郎郑颢,按常例要用银箔饰车,从李忱开始,改为铜饰。公主出嫁时,李忱亲自告诫她,到夫家要严守妇道,不得以皇家贵胄轻视夫族。 有一回,驸马的弟弟郑觊得了重病,李忱打发中使去探望。中使回朝,李忱询问公主在否,中使答,公主在慈恩寺观戏。李忱大怒,说:朕有时怪士大夫家不愿娶公主为妻,至今才知其情。于是命人把公主叫来,当面斥责道:小郎有病,你为何不去看视,反倒去看戏?成何体统!公主一看父皇发怒,吓得连忙请罪,表示洗心革面,不再敢犯。

让人吃惊的是,李忱的二女儿永福公主,已经选定于琮为驸马,不日就要下嫁,公主也很高兴。偏偏在一次和李忱同席吃饭时,因为一点儿小事怄气,把筷子折断。李忱大动肝火,愤然说:你这般性情,怎么能嫁到士大夫家做媳妇?当即传旨,令四女广德公主下嫁于琮。 就这样,永福公主眼睁地看着自己的未婚夫被父皇夺去。

毛发洒淅

李忱素来厌恶宰相李德裕专权,他即位之时,李德裕主持册封典礼。大典完成后,李忱对左右内侍道:刚才靠近朕的是不是李太尉?他每看朕一眼,都让朕紧张的毛发直竖。

赐死歌姬

曾经有地方献给李忱一支女子组成的歌舞乐队,其中有位绝色佳丽被李忱收入后宫加意宠幸,一段时间之后,李忱认为这样下去有可能会重现玄宗朝之故事。于是把这名女子召到跟前,对她说:我留你不得。左右奏道:可以将她放出宫。李忱却说:放她回去,我就会想念她,不如赐她毒酒一杯。一名天香国色的女子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死了。如此之行为简直可以称之为恐怖。( 事见《唐语林》卷七补遗)。

为僧之说

李忱为僧之事的来源,主要是韦昭度的《读皇室运寻》和令孤澄的《贞陵遗事》,在这两篇文章中,他们说唐武宗为了争夺皇位,曾想杀死李忱。于是派中常侍四人将李忱抓来,浸在宫内厕所里。有个叫仇公武的宦官有心搭救,便假意借口已杀死李忱,而将其送出皇室。三年后,武宗死,宦官才将李忱请出来当皇帝。

不过不少史家,如北宋的司马光,认为李忱曾被唐武宗迫害及出家为僧是没有根据,因正史中没有相关记载,而且当时李忱只是众多的庶出皇叔其中之一,对武宗的帝位根本没有威胁,更有史家认为李忱被武宗迫害而出家为僧的讲法,是后世佛教徒杜撰出来的故事,为的是丑化曾推行会昌灭佛的武宗,同时圣化在登基后支持佛教的李忱。

经过佛教徒的渲染,五代时《中朝故事》、《北梦琐言》及宋陆游《避暑漫钞》中也都有李忱潜逃到江南遁入空门的简略记载。五代末,宋初人赞宁《宋高僧传》也说,李忱为僧,曾游方到杭州,齐安禅师很好地照看了他。李忱即位时,齐安已死,李忱为了报恩,便敕赐寺名,谥齐安为悟空大师,还御制哀诗悼念。此外,在禅宗的名僧希运《黄檗宛陵录》中也有记载,说李忱为沙弥时,曾见黄檗大师大佛殿上礼佛,便问,不看佛求,不看法求,不看众求,长老礼拜当何所求?于是两人一问一答,就说起公案来。禅宗以说公案代替说经,这次两人的谈话,还成了以黄襞礼佛为命名的有名的公案。希运在江西主安黄檗山路过,传说还曾和正在该山做沙弥的李忱一同观瀑布,吟诗作赋。

关于李忱为僧的传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流传越广,也传得越来越神奇。到明代时,有一名僧圆悟禅师在其撰的《碧岩集》中,是这样记载的:李忱少时,爬到兄长唐穆宗的龙床上,作出接见大臣的姿态,穆宗非常赞赏。武宗即位后,记起此事,便心存疑忌,想害死李忱,李忱不得不逃走,就在香严智闲和尚门下剃度为僧。后随智闲和尚来到江西庐山,两人同观瀑布,智闲提出要作诗,其动机是觉得此人气度不凡,想趁机考考他,以判断其底细究竟怎样,便先吟出两句诗:穿云透石不辞劳,地远方知出处高。李忱接着吟到: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智闲和尚见此人学识渊博,气度不凡,便以礼相待。后来在一次盐官会上,希运是首座法师,在其礼拜时,两人就谈起公案来,在这里,与《黄檗宛陵录》中所记载不同的是,将智闲和尚代替了黄檗禅师,地点也由黄檗山变成了江西庐山。另外,在《黄檗万福禅诗志》中也有关于李忱为僧的记载,该书中则将地点又搬至福清黄檗山,将黄檗禅师观瀑布所吟的两句诗也改为: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李忱所吟的两句诗倒没有改。《禅诗志》中还说,李忱来到福清黄檗山后,又南行至惠安观看洛阳江,再南行至同安,还出现了所谓神象夜间出来迎接李忱到来之事。

亲属成员


父母

父亲:唐宪宗李纯

母亲:孝明皇后郑氏

皇后

元昭皇后晁氏,生唐懿宗、万寿公主、广德公主。初封美人,逝世后被追封昭容、皇太后,追谥元昭皇后。

儿子

唐懿宗李漼,元昭皇后晁氏。

靖怀太子李渼,会昌六年始封雍王,卒后追册太子。

雅王李泾。

夔王李滋,母吴昭仪。

庆王李沂,母史氏惟,疑为史才人。

濮王李泽。

鄂王李润。

怀王李洽。

昭王李汭,母柳婕妤。

康王李汶,母仇才人。

广王李澭,母陈氏。

卫王李灌。

女儿

万寿公主,母晁皇后。万寿公主嫁郑颢,受李忱宠爱。

永福公主,曾许嫁于琮。

齐国恭怀公主,始封西华公主,嫁刑部侍郎严祁。卒后追赠及谥。

广德公主,母晃皇后,嫁于琮。广德公主治家有礼法。黄巢之乱时,于琮遇害,她自缢而死。

义和公主。

饶安公主。

盛唐公主。

平原公主(追封)。

唐阳公主。

许昌庄肃公主,嫁柳陟。

丰阳公主。

( 家族成员参考资料 )

史料记载


《旧唐书卷十八下本纪第十八下》

《新唐书卷八本纪第八》

陵寝墓址


贞陵为唐宣宗李忱的陵墓,位于咸阳城北50公里处泾阳县白王乡崔黄村的仲山之上,海拔1003米。其东、西、北三面群山环绕。贞陵依山为陵,东、西二神门外两对阙址分别位于仲山东西两座山的峰颠之上,形势壮观。

贞陵封域周长60公里,面积与太宗昭陵相近,是唐十八陵中最大者之一,也是晚唐帝陵的代表。

影视形象


年份

电视剧/电影名称

演员

2009年

宫心计

陈豪

2013年

不肯去观音

聂远聂远

17

送花
13

最新评论


免费八字算命 缘主八字测算 免费八字排盘
免费八字算命姓名:
免费八字算命性别:
免费八字算命生日:
出生时辰:
√ 在线测试
本站测算方面的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蜀ICP备202411358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