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 (前536~前448) 范蠡 范蠡(前536-前448年),字少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著作有《计然篇》、《陶朱公生意经》等。从汉武帝独尊儒术、抵制商人开始,我国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传统中,均以“士(这里的士,不是广泛的知识分子,而是儒家知识分子)、农、工、商”为列,士为首,商为末,即使在商业发达的宋朝,尚有商人穿鞋必须着一黑一白之劣规,故范蠡一生虽有辉煌业绩,却在以后的历史长河中无缘与历…… 子贡 (前520~前456) 子贡 端木,字子贡,(前520~前456)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且列言语科之优异者。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相传,孔子病危时,未赶回,子贡觉得对不起老师,别人守墓三年离去,他在墓旁再守了三年,一共守了六年 司马迁作《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对子贡这个人…… 白圭 (前370~前300) 白圭 白圭(前370年———前300年),(前463年———前385年), 名丹,战国战国商人白圭时人,出生在东周的都城洛阳,梁(魏)惠王时在魏国为相,期间施展治水才能,解除了魏都城大梁的黄河水患,后因魏政治腐败,游历了中山国和齐国后,弃政从商。白圭从商选择农产品、农村手工业原料和产品的大宗贸易为主要经营方向,展现了其高远的眼光和把握时机的能力,并总结了一套经营理念。《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 吕不韦 (前292~前235)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滑县)人。吕不韦原为韩国的大商人,因贩贱卖贵而家累千金。一天,吕不韦贩货于赵国的邯郸,碰见秦国人质异人(后改名子楚),以为奇货可居,就劝说子楚去结交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若借其力可以成为安国君(秦昭襄王之太子)之继承者。吕不韦资助子楚千金,使其回归秦国,又以五百金购珍宝献于…… 沈万三 (1330~1379) 沈万三 沈万三,本名富,字仲荣,世称万三,湖州路乌程县南浔镇(今浙江湖州南浔)人,祖上迁居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东蔡村。民间传说沈万三致富的原因是因为“聚宝盆”,说沈氏获得了一只聚宝盆,不管将什么东西放在盆内,都能变成珍宝。沈万三(1330年-1379年),名富;字仲荣,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三秀,所以又称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元末明初人。 元朝中叶,沈万三的父亲沈祐由湖州路乌程县(…… 伍秉鉴 (1769~1843) 伍秉鉴 伍秉鉴(1769~1843),字成之,号平湖,又名敦元、忠诚、庆昌等。原籍福建,先祖清康熙年间入粤,世居广州河南溪峡乡(今海珠区海幢街)。乾隆四十八年(1783),父伍国荣在广州怡和街创办怡和行。嘉庆六年(1801)秉鉴接替怡和行务,善于经营,不几年即成为广州巨富之一。至民国23年(1934)财产已达白银2600万两。秉鉴走官商之道,几十年间,共花1600余万两银,向清廷及地方官贿赂、捐输,换取官…… 乔致庸 (1818~1907) 乔致庸 乔致庸(1818年-1907年),字仲登,号晓池,山西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乔家第四位当家人,著名晋商,人称“亮财主”。乔致庸是清朝末年山西晋商的代表商人,在家族生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弃文从商接手生意。在他的不断努力下,生意日渐兴隆,至清末,乔氏家族已经在中国各地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200多处,资产达到数千万两白银。在国弱民贫的清朝,晋商能够走向全国,实属不易。嘉庆二十三年,乔致庸出生于山西…… 胡雪岩 (1823~1885) 胡雪岩 红顶商人胡雪岩(1823-1885),别名胡光墉、红顶商人,晚清徽商、从二品-。作为晚清著名商人,胡雪岩曾协助创办福州船政局、上海采运局,开创胡庆馀堂雪记药号等。胡雪岩经商讲究“天为先天之智,经商之本;地为后天修为,靠诚信立身;人为仁义,懂取舍,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然而红极一时的胡雪岩最终以破产告终,靠着胡庆余堂的微薄收入度过余生。从历史大背景看,胡雪岩的衰败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他的衰败也…… 王炽 (1836~1903) 王炽 王炽 清朝时期中国首富 钱王(1836~1903),字兴斋,男,汉族,弥勒县虹溪人。王青年时斗殴杀死表兄姜庚逃至四川重庆,与旅渝滇商合营“天顺祥”商号,来往川滇互贸。随后又与席茂之在昆明合资开设“同庆丰”商号。数年经营,成为滇中富商。英国《泰晤士报》曾对百年来世界最富有的人进行统计,排在第四位的便是王炽。而且,他是唯一一名榜上有名的中国人。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逃亡缺少钱财,曾受到王炽的救助,后…… 叶澄衷 (1840~1899) 叶澄衷 叶澄衷(1840—1899),原名成忠,镇海庄市叶家人。世务农。6岁丧父,少读私塾,未及半年辍学。17岁驾舢板于黄浦江上,贩卖外轮所需杂具,粗懂英语。某日拾得西人所遗皮包,内藏贵重物件,伺还原主,又拒酬金,失主感动,邀他协营五金业。越数年,渐有积蓄。清同治元年(1862),于上海虹口开设顺记五金洋杂货店,并承办外轮所需船舶五金,进口英国配件,营业大盛。旋移设百老汇路,扩大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