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历史笔记 首页 朝代人物人物集名人 南北朝历代皇帝顺序列表 南北朝有多少位皇帝

南北朝历代皇帝顺序列表 南北朝有多少位皇帝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南北朝历代皇帝顺序列表 南北朝有多少位皇帝

北朝·北魏皇帝顺序

1、道武帝:拓跋珪

拓跋珪(371年8月4日—409年11月6日),即北魏道武帝(386年—409年在位),又名拓跋开、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前秦太初元年(386年),十六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牛川即位为代王,建元登国。又在当年四月改称魏王。北魏皇始三年(398年),拓跋珪正式定国号为“魏”,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平城,并升格为“皇帝”。拓跋珪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晚年则好酒色,刚愎自用,不团结兄弟,导致在北魏天赐六年(409年)的宫廷政变中被儿子拓跋绍刺杀,终年三十九岁,在位二十四年。

2、明元帝:拓跋嗣

拓跋嗣(392年-423年),即北魏明元帝(409年―423年),鲜卑族人,鲜卑名木末。太子拓跋嗣在409年十月十七日(11月10日)登基,改年号“永兴”,为北魏明元帝。泰常八年(423年),明元帝拓跋嗣进攻刘宋得胜回来,此役称为南北朝第一次南北战争,北魏获得胜利,攻占虎牢关,夺取刘宋领土三百里。泰常八年(423年)十一月六日(12月24日),明元帝因攻战劳顿成疾而终,享年32岁,谥号明元皇帝,庙号太宗。

3、太武帝:拓跋焘

拓跋焘(408年-452年3月11日),即北魏太武帝(424年―451年在位),字佛狸伐,鲜卑族,明元帝拓跋嗣长子。拓跋焘在历次战争中,常亲自率军出征,决策果断,部署周密,讲究战法,指挥灵活。或分道并进,轻骑奔袭,或诱敌出城,设伏围歼,因而多获胜利。治军严格,赏不遗贱,罚不避贵。在生活中,朴素节俭,威武豪迈,刚毅自律,直爽坦率,从谏如流。但是在晚年刑罚过于残酷,诛戮过多。北魏正平二年(452年),拓跋焘被中常侍宗爱杀害,时年四十五岁,谥号太武皇帝,庙号世祖。

4、南安王:拓跋余

拓跋余(?―452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子,景穆帝拓跋晃异母弟,母闾左昭仪,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四位皇帝,公元452年二月至452年十月在位,一共仅232天。拓跋余自认为自己没有按照长幼顺序登上皇位,便厚赐大臣以收买人心,一个月的时间,国库挥霍一空。加之拓跋余喜欢醉酒,纵情声色犬马,喜好野外狩猎,出入没有限度。又不过问国家大事,边境告急,不出兵救助,致使百姓愤恨。永平二年(452年),宗爱利用拓跋余祭祀宗庙之机,派小黄门贾周等人在夜晚杀死拓跋余。

5、文成帝:拓跋浚

拓跋濬(440—465年),即北魏文成帝(452年―465年在位),代郡平城人。南北朝时期北魏第五位皇帝,太武帝拓跋焘长孙,景穆帝拓跋晃长子,母为恭皇后闾氏。太平真君元年(440年)六月二十一日,拓跋濬出生于东宫,正平二年(452年)三月,中常侍宗爱弑杀太武帝拓跋焘,拥立南安王拓跋余为帝。同年十月,宗爱弑杀拓跋余,尚书陆丽等拥立拓跋濬即位,是为文成帝。拓跋濬即位之后,便诛杀宗爱。在位期间,恢复佛教,始建云冈石窟。和平六年(465年),拓跋濬病逝,时年二十六岁,谥号文成皇帝,庙号高宗,葬于金陵。

6、献文帝:拓跋弘

拓跋弘(454—476年),即魏献文帝(465—471年在位),鲜卑名第豆胤,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六位皇帝,文成帝拓跋濬长子。和平六年(465年)五月,父亲拓跋濬逝世,随后,拓跋弘登基为帝。崇文重教,兴学轻赋,喜玄好佛。皇兴三年(469年),将襁褓之中的长子拓跋宏立为太子。献文帝即位后,继续执行道武帝拓跋珪的政策,他在平城等地建起大量房屋,并将塞外的鲜卑人及其他胡人内迁到关东地区。承明元年(476年7)突然死亡(一说为由于杀了冯太后宠爱的大臣,被冯太后毒死)。

7、孝文帝:元宏

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又名元宏,即北魏孝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他先整顿吏治,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太和十八年(494年),他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也改姓“元”。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初一日(499年4月26日),孝文帝崩于谷塘原之行宫,享年33岁,谥号孝文帝。

8、宣武帝:元恪

元恪(483—515年),即北魏宣武帝(499—515年在位),司州河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八位皇帝。太和七年(483年),出生于平城宫。太和二十一年(497年),被立为皇太子。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孝文帝去世,元恪即位。在位期间,北魏对南朝发动了一系列战争,攻取南朝梁的四川之地,而且北击柔然,领土疆域大大向南拓展,国势盛极一时。在位后半期,外戚高肇专权,朝政一片黑暗,北魏逐渐衰弱。延昌四年(515年),宣武帝崩于式乾殿,终年三十三岁,庙号世宗,谥号宣武皇帝,葬于景陵。

9、孝明帝:元诩

元诩(510年4月8日―528年3月31日),即北魏孝明帝(515年―528年在位),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延昌四年(515年),宣武帝去世,元诩即位,是为孝明帝。元诩即位后,其母胡氏开始擅权乱政,直接导致北魏土崩瓦解。武泰元年(528年),元诩对胡氏专权非常不满,于是发密诏命尔朱荣率兵前来帮忙。不料密诏被查出,胡氏看后大怒,于是毒杀元诩。元诩终年十九岁,谥号孝明皇帝,庙号肃宗,葬于定陵。尔朱荣闻讯,追查孝明帝的死因,另立长乐王元子攸。孝明帝之死是北魏变乱的开端。

10、幼主:元钊

北魏幼主元钊(526年—528年),鲜卑族,孝文帝元宏曾孙,京兆王元愉之孙,临洮王元宝晖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皇帝,在位仅四十五天。同年二月二十七日(528年4月2日),因发觉真相不可藏,便改立年仅3岁的元钊为帝,天下震惊,认定太后害死孝明帝,将领尔朱荣遂带兵讨伐。四月十一日(528年5月15日),占领京师洛阳,元钊及胡太后被俘。尔朱荣将幼主元钊和胡太后押送至黄河。胡太后在尔朱荣面前说了许多好话,尔朱荣不听,下令将幼主元钊和胡太后沉入黄河,拥迎长乐王元子攸即位,是为孝庄帝。

11、孝庄帝:元子攸

元子攸(507—531年),即北魏孝庄帝(528年—530年在位),字彦达,河南洛阳人。元子攸姿貌俊美,有勇力。年轻时作为孝明帝元诩伴读,颇为友爱。初封武城县开国公,拜中书侍郎、城门校尉,迁散骑常侍、御史中尉。孝昌二年(526年),进封长乐王,加侍中、中军将军。永安三年(530年),孝庄帝诱杀权臣尔朱荣、元天穆。后尔朱兆攻破洛阳,元子攸被掳北上,勒死于晋阳三级佛寺,时年二十四岁。太昌元年(532年),追尊庙号敬宗,谥号孝庄皇帝。

12、长广王:元晔

元晔(509—532年),字华兴,河南洛阳人。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十一位皇帝,530—531年在位,初封长广王。太武帝拓跋焘玄孙,景穆帝拓跋晃曾孙,南安惠王拓跋祯之孙,扶风王元怡次子。权臣尔朱荣被孝庄帝元子攸杀死后,尔朱氏军阀为反对元子攸,永安三年(530)十月,尔朱兆与尔朱世隆拥立元晔为帝,年号建明,成为尔朱氏手中的傀儡。太昌元年(532)五月,高欢指使孝武帝毒死节闵帝;十一月,高欢以东海王元晔、安定王元朗与尔朱氏有牵连,指使孝武帝于同日将二人赐死。

13、节闵帝:元恭

元恭(498年—532年6月21日),即北魏节闵帝(531年至532年在位),字修业,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献文帝拓跋弘之孙,广陵惠王元羽之子。母王氏,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十二位皇帝。元恭于正始年间袭封其父的广陵王爵位,历任散骑常侍、仪同三司等。永安三年(530年),尔朱荣堂弟尔朱世隆,杀害元晔,立元恭为帝。太昌元年(532年),被高欢所废,其后毒死。后来西魏为他上谥号节闵皇帝,东魏则称其为广陵王或前废帝。

14、安定王:元朗

元朗(513—532年),字仲哲,河南洛阳人。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十三位皇帝(531年—532年在位),太武帝拓跋焘五世孙,景穆帝拓跋晃玄孙,南安惠王拓跋桢曾孙,章武恭王元彬之孙,章武庄武王元融之子。元朗,即后废帝,字仲哲,是章武王元融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程氏。幼年以聪明著称。永安二年(529年),担任肆州鲁郡王后军府录事参军、仪同开府司马。他早年为勃海太守。531年被高欢立为皇帝。翌年高欢攻入洛阳后,他被迫逊位,封安定郡王,邑一万户。数月后与东海王元晔一同被杀。史称安定王或后废帝。

15、孝武帝:元修

魏孝武帝元修(510年—535年2月3日),一作元脩,字孝则,河南洛阳人。北魏末代皇帝,北魏永熙元年(532年)到永熙三年(534年)在位。元修生性沉厚,遍体有鳞文,颇好武事。永安三年(530年),封为平阳郡王。普泰初年,转任侍中、镇东将军、仪同三司、兼为尚书右仆射,加侍中、尚书左仆射。中兴二年(532年),高欢拥立他为皇帝。元修死后被宇文泰下令埋进草堂佛寺,十余年后才得正式落葬,陵号云陵。西魏追加谥号孝武皇帝,东魏上谥号为出帝。【 详细>>】

北朝·东魏皇帝顺序

1、孝静帝:元善见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524年—552年1月21日),鲜卑族,北魏孝文帝元宏曾孙,清河文献王元怿之孙,清河文宣王元亶之子,南北朝时期东魏皇帝。北魏永熙三年(534年)至东魏武定八年(550年)在位。武定八年(550年),继任父兄之职的北齐文宣帝高洋见篡魏之时机已到,于次年迫帝禅位于己,改国号为齐,东魏灭亡。北齐封元善见为中山王,邑一万户。禅位后次年被高洋以毒酒毒死,年仅二十八岁。天保三年(553年)二月,北齐上谥号孝静皇帝,将元善见葬于邺县漳河以北。

北朝·北齐皇帝顺序

1、神武帝:高欢

北齐神武帝高欢(496年—547年),字贺六浑,原籍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出身于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兵户之家。因祖父高谧犯法,移居怀朔镇,成为鲜卑化汉人。高欢早年参加杜洛周起义军,归顺葛荣,成为亲信都督。后叛降尔朱荣,并收编六镇余部,镇压青州流民起义,任第三镇酋长、晋州刺史。普泰二年(532年),起兵消灭尔朱氏残余势力,以大丞相控制北魏朝政。永熙三年(534年)十月,高欢逼走孝武帝,立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迁都邺城,史称东魏。东魏武定五年(547年)正月,高欢病逝于晋阳家中。

2、文襄帝:高澄

高澄(521年―549年9月15日),字子惠,祖籍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生于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县)。神武帝高欢长子,东魏权臣,政治家、军事家。高欢死后,高澄继任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坐镇晋阳。击溃叛将侯景,以反间计乱梁,拓两淮之地,收复河南,在短期内团结东魏统治阶层,顺利掌控了东魏政权。武定七年(549年),高澄完成夺取东魏皇位的准备工作,受禅前夕为膳奴所刺杀,年仅29岁。其弟高洋建立北齐之后,追谥高澄为文襄皇帝,庙号世宗。

3、文宣帝:高洋

齐文宣帝高洋(526年—559年11月25日),字子进,鲜卑名侯尼干,原籍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因生于晋阳,一名晋阳乐。文宣帝高洋在位初期,励精图治,厉行改革,劝农兴学,编制齐律。其时,重用杨愔等相才,删削律令,并省州郡县,减少冗官,严禁贪污,注意肃清吏治;前后筑北齐长城四千里,置边镇二十五所,屡次击败柔然、突厥、契丹,出击萧梁,拓地至淮南。文宣帝高洋执政后期以功业自矜,纵欲酗酒,残暴滥杀,大兴土木,赏费无度,终饮酒过度而暴毙,终年三十四岁。

4、废帝:高殷

高殷(545年―561年),字正道,小字道人,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北齐文宣帝高洋嫡长子,母亲是北齐昭信皇后李祖娥。南北朝时期北齐第二任皇帝(559年―560年在位)。高殷聪慧夙成,宽厚仁智。天保元年(550年),册立为皇太子。天保十年(559年),北齐文宣帝高洋去世,皇太子高殷即位,改元乾明。乾明元年(560年),皇叔常山王高演篡位,废黜年少的皇帝高殷为济南王并迁居别宫。皇建二年(561年),高殷为高演所杀害,时年十七岁。太宁二年(562年),葬于武宁,谥号闵悼皇帝,庙号恭宗。

5、孝昭帝:高演

齐孝昭帝高演(535年—561年),字延安,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南北朝时期北齐第三位皇帝,神武帝高欢的第六子,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武成帝高湛同母兄弟。皇建元年(560年),高演发动政变,废黜侄子高殷为济南王,自立为帝,改元为皇建。高演在位期间,文治武功兼盛,注意民生问题,释放奴隶,大力屯田,广设粮仓,有效解决北齐粮食危机,同时依法量刑,大力宣传汉文化。并亲征北讨库莫奚,北出长城,却敌千里。可惜高演在位时间仅二年。皇建二年(561年)高演去世,时年仅二十七岁。

6、武成帝:高湛

高湛(537年—569年1月13日),即北齐武成帝,小字步落稽,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初受封长广郡公,高洋创建北齐后,天宝元年(550年)进爵长广王。皇建二年(561年),受遗诏即位,改元太宁。在位期间,宠信奸佞宵小,淫乱于朝廷之上,并肆意诛杀宗室以及大臣。一时间,朝政混乱,社会处于动荡之中,北齐国势因此转衰。河清四年(565年),高湛传位于太子高纬,自为太上皇帝。天统四年(568年),因酒色过度而死,时年三十二岁,谥号武成皇帝,庙号世祖,葬于永平陵。

7、后主:高纬

高纬(556年5月29日—577年11月),即齐后主(565年—576年在位),字仁纲,南北朝时期北齐第五位皇帝,是南北朝有名的昏君。高纬即位时,北齐军队衰弱,政治腐败,尤其大致命伤是诛杀名将高长恭、斛律光,这使得北齐失去得以抗击北周侵略的有能将领,北周来攻,齐军大败,周军不久破北齐京师邺(今河北临漳)。北齐承光元年(577年),被诬与宜州刺史穆提婆谋反,与北齐文襄帝高澄第五子高延宗等数十人皆被周武帝宇文邕赐死。北周大象末年,葬于长安北原洪渎川。

8、安德王:高延宗

高延宗(544年―577年),北齐宗室,文襄帝高澄第五子,文宣帝高洋之侄,兰陵王高长恭异母弟,后主高纬的堂兄,高延宗是文襄帝高澄第五子,母亲陈氏,原是北魏广阳王的家妓。武定七年(549年),高延宗的父亲高澄去世,当时高延宗年幼,便由其叔父文宣帝高洋抚养。天保六年(555年)封安德王,历任定州刺史、司徒、太尉、相国、并州刺史。武平七年(576年),被部下拥立为帝,改元德昌。同年被周军所擒,承光元年(577年)与高纬一起被赐死。

9、幼主:高恒

高恒(570年8月9日―577年或578年11月),北齐幼主,北齐后主高纬之子,母皇后穆邪利,南北朝时期北齐后一位皇帝。高恒即位25日后,齐京师邺(今河北一带)沦陷,高恒等10余人骑马欲逃往南方的陈朝。高恒见北周大军紧追不舍,这身黄袍他也不敢穿了。便发布文书,将皇位禅让给驻守在瀛州(今河北省河间)的大丞相、任城王高湝。跟随高纬多年的心腹大臣高阿那肱与北周里应外合,使高恒、高纬一行数十人全被北周俘虏,北齐灭亡。建德七年(578)十月,高纬、高恒等人被宇文邕害死。

10、范阳王:高绍义

高绍义(?―580年),北齐文宣帝高洋第三子,北齐废帝高殷异母弟,母世妇冯氏。578年,北齐灭亡,高绍义逃往突厥,受到突厥他钵可汗爱重,北齐被灭后逃到北边者,都归高绍义管辖。578年,高保宁在营州奉高绍义为北齐皇帝,用武平年号,作武平九年。580年,北周派贺若谊劝他钵可汗交出高绍义,他钵可汗同意了,高绍义在和他钵可汗打猎的时候,被贺若谊所擒,带回中原,流放蜀地。高绍义之妃乃渤海封孝琬之女,自突厥逃归。高绍义在蜀,给封妃写信:“夷狄无信,送吾于此。”后高绍义竟死蜀中。

北朝·西魏皇帝顺序

1、文帝:元宝炬

西魏文帝元宝炬(507年—551年3月28日),鲜卑族,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北魏孝文帝元宏之孙,京兆王元愉之子,南北朝时期西魏第一位皇帝。元宝炬生于正始四年(507年),其父元愉反叛兵败后自杀,元宝炬兄弟几人也被幽禁在宗正寺直到宣武帝元恪驾崩后才恢复自由并重新编入宗室属籍,初任直阁将军,先后被封为邵县侯、南阳王,不久升任太尉、加侍中。永熙二年(533年),进位太保、开府、尚书令。元宝炬在位十七年。大统十七年(551年),四十五岁的元宝炬去世,葬于永陵,谥号文皇帝。

2、废帝:元钦

元钦(525年―554年),即西魏废帝,西魏文帝元宝炬长子,母为皇后乙弗氏(乙弗皇后),南北朝时期西魏第二位皇帝,大统十七年(551年)至西魏废帝三年(554年)在位。同年十一月,尚书元烈谋诛安定公宇文泰,反被宇文泰处死。此后,元钦对此事常有怨言,联合宇文泰的女婿李基、李晖和于翼,欲诛宇文泰,结果被三人告密。登位第三年(554年)二月被宇文泰所废,立其弟齐王元廓。恭帝元年四月庚戌(554年),元钦被宇文泰毒死。元钦在位时期,宇文泰独揽朝政,与东魏多次激战。西魏军政多所革新。

3、恭帝:拓跋廓

拓跋廓(537年―557年),即魏恭帝(554年到556年在位),鲜卑族,汉名元廓,魏文昭帝元宝炬第四子,魏废帝元钦异母弟,西魏后一位皇帝,也是魏朝后的皇帝。大统二十年(554年)即位,去年号称元年,并且复姓拓跋。魏恭帝二年(555年),授予太学助教。魏恭帝三年(557年),掌握军事大权的宇文护废掉魏恭帝,立宇文觉为帝,建立北周政权,西魏灭亡。恭帝被封为宋公,不久被杀。

北朝·北周皇帝顺序

1、周文帝:宇文泰

周文帝宇文泰(507年—556年),字黑獭(一作黑泰),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宇文泰掌权期间,对内团结各方,澄清政治,建立府兵制,以扩大兵源。形式上采取鲜卑旧八部制,立八柱国。对外立足关陇,争战东魏,蚕食南梁。奠定了其身后关陇政权一统天下及隋唐王朝强盛的基础。大定二年(556年),宇文泰去世。后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武成元年(559年)追尊为文帝,号其墓为成陵。宇文泰死后次年,其侄宇文护迫西魏恭帝禅让,由宇文泰子宇文觉即位天王,建立北周。

2、孝闵帝:宇文觉

宇文觉(542年―557年),即北周孝闵帝(557年在位),字陀罗尼,代郡武川(今属内蒙古)人。宇文觉称帝后为了亲自执政,与大冢宰宇文护发生冲突。宇文护于是与尉迟纲合谋废立之事,先设计诛杀乙弗凤,并使宇文觉身边没有侍卫;接着派贺兰祥逼迫宇文觉逊位,将他贬为略阳公并幽禁。不久宇文觉被宇文护杀害,年仅十六岁。天和七年(572年),周武帝宇文邕诛杀宇文护,派遣蜀国公尉迟迥在南郊上谥宇文觉为孝闵皇帝,称其陵墓为静陵。

3、明帝:宇文毓

宇文毓(534年—560年5月30日),即北周明帝,小名统万突,代郡武川人,北周文帝宇文泰庶长子,母姚夫人,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二位皇帝,556年―560年在位。556年,孝闵帝宇文觉践祚,进位柱国、岐州刺史等,在地方治理很有政绩,深受百姓感激。次年九月,宇文护废黜孝闵帝,迎宇文毓继位。武成元年(559年),宇文毓以称王不足以威天下,故改称皇帝,建元武成。武成二年(560年),宇文毓被宇文护派人毒死,时年二十七岁,谥号明皇帝,庙号世宗,葬于昭陵。

4、武帝:宇文邕

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6月21日),小字祢罗突,鲜卑族,祖籍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生于同州武乡(今陕西大荔)。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武成二年(560年)至宣政元年(578年)在位。宇文邕在位期间,摆脱鲜卑旧俗。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宇文邕生活俭朴,能够及时关心民间疾苦。宣政元年(578年)五月,周武帝率诸军伐突厥,五道俱进。因病诏停进军。六月,疾甚,还军长安,当月病逝,年仅36岁。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孝陵,传位长子宇文赟。

5、宣帝:宇文赟

周宣帝宇文赟(559年-580年),字乾伯,鲜卑族,周武帝宇文邕长子,母李娥姿,南北朝时期北周第四位皇帝,宣政元年(578年)到大象元年(579年)在位。宇文赟即位后沉湎酒色,暴虐荒淫,大肆装饰宫殿,且滥施刑罚,经常派亲信监视大臣言行。并杀皇叔齐王宇文宪,北周国势日渐衰落。大象元年(579年)禅位于长子宇文衍,自称天元皇帝,但仍掌控朝权。于全国大选美女,以充实后宫,次年病逝,时年二十二岁,谥号宣皇帝,葬于定陵。次年,杨坚废静帝(宇文衍)自立,改国号为隋,北周灭亡。

6、静帝:宇文衍

宇文阐(573年-581年7月10日,《隋书》作581年7月9日),即周静帝(579年―581年在位),原名宇文衍,鲜卑族,周宣帝宇文赟长子,母天大皇后朱满月,南北朝时期北周后一位皇帝。大成元年(579年)正月,被立为皇太子。二月受父传位登基,改元大象。刘昉、郑译决定以杨坚为辅政大臣(后在李德林提议下成为大丞相)。大定元年(581年),被迫禅位于丞相杨坚,北周灭亡。宇文阐被杨坚降封为介国公。开皇元年(581年),杨坚派人害死宇文阐。宇文阐终年九岁,谥号静皇帝,葬于恭陵。

12
10

送花
13

最新评论


免费八字算命 缘主八字测算 免费八字排盘
免费八字算命姓名:
免费八字算命性别:
免费八字算命生日:
出生时辰:
√ 在线测试
本站测算方面的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蜀ICP备202411358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