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 华阴名人录 隋[?-613年] 杨玄感(?~613年),隋代大臣,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司徒杨素之子。人多说他痴,少年晚成,及长,好读书,善骑射,以父军功位至柱国。初拜郢州(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刺史。在任期间,治理州县,整顿官吏,甚有政绩,后转任宋州(今河南商丘县)刺史。大业三年(607)拜鸿胪卿,袭爵楚国公,次年任礼部尚书。 杨玄感出身名门望族,虽性情骄横,恃才傲物,但看重文学,四海知名之士多趋其门。他看到隋炀帝骄奢淫逸,性多猜忌,无辜屠戮高颎、贺若弼等大将,忐忑不安,担心有朝一日自己也不能幸免。加上此时朝纲渐乱,政治日趋腐败,炀帝滥用民力,大肆征伐,隋朝将有崩溃之势,因此与诸弟潜谋废帝,起兵反隋。就在隋炀帝出征吐谷浑时,杨玄感曾想借此机会发动叛乱推翻隋炀帝,改立秦王浩,但被他的叔叔杨慎劝阻,认为士心尚一,国未有衅,时机尚未成熟。于是杨玄感开始暗地招揽四海知名之士和将领,聚其门下,以立威名。他表面上对隋炀帝表示愿为国家安危效力:“若方隅有风尘之警,庶得执鞭行阵,少(稍)展丝发之功”。【注:见《隋书》卷七十】隋炀帝听后十分感动,信以为真,感叹道:“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故不虚也。”【注:见《隋书》卷七十】从此尤加器重,让他常参与朝政。 大业九年(618)六月,隋炀帝二次东征辽东。令杨玄感在黎阳(今河南滩县西南)督运粮草。此时,经过营建东都洛阳、修长城、凿运河等繁重苦役,百姓已怨声载道,民不聊生。适逢河南、山东等地发生水灾,淹没了三十余郡。于是在长白山(今山东邹平南)等地相继爆发了农民起义。杨玄感认为反隋时机已到,便同武贲郎将王仲伯、汲郡赞治赵怀义等人谋议,决定切断东征的军粮。他扬言水路多盗贼,军粮不能按期运到,借以拖延时间,接着又暗地召回了随同隋炀帝东征的弟弟武贲郎将杨玄纵、鹰扬郎将杨万硕。随后,杨玄感又假称将军来护儿因延误军期兵变,他须前往平定叛乱为名,进入黎阳,大索男丁以充兵源。他曾立下誓言:我身为柱国,家累万金,至于富贵无所求也,今不顾破家灭族,但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以取得人心,前来投奔的群众日有数千,军队迅速扩展到一万多人。当地的父老还竟相送来酒肉,犒劳杨玄感的军队。他还自封官吏,准备进军东都洛阳,占据中原以图发展。此时留守东都的越王杨侗、民部尚书樊子盖闻知此讯大惊,急忙聚兵抵抗。河南赞务裴弘策首先率兵抵抗,被杨玄感击败。接着刑部尚书卫玄又率军数万援助东都,与杨玄感多次交锋,均被击败。杨玄感骁勇无比,每当双方交战,他总是亲自手持长矛,披挂上阵,身先士卒。将士们都深受鼓舞,愿为杨玄感效死,因此战无不捷。隋炀帝闻讯,派武贲郎将陈稜、武卫将军屈突通、左翊大将军宇文述及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等大帅亲自率兵前来镇压。杨玄感寡不敌众,于是采纳前民部尚书李子雄的建议,放弃了洛阳,西图关中。攻打弘农时,城池三日未下,及追兵至,杨玄感只得且战且退,一日三败,后在董杜原(潼关县东)大败,仅带十余骑逃入树林。但被追兵所困,计穷势促,杨玄感自知难免一死,于是对他弟弟杨积善说:“事败矣,我不能受人戮辱,汝可杀我。”【注:见《隋书》卷七十】杨积善抽刀刺死杨玄感,自己却自刺未遂。追兵至,俘获杨积善。将杨玄感一家籍没。
人物关系: 高祖: 杨国忠 (?~756) 中国古代十大奸相,唐朝宰相 曾祖: 杨暄 爷爷: 杨敷 (?~571) 父亲: 杨素 (544~606) 隋朝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姊妹: 杨嫔 (602~?) 丈夫: 外甥: 李元祥 (626~680) 江安王 同年(公元613年)去世的名人: 于仲文 (545~613) 河南省洛阳市 鱼俱罗 (?~613) 陕西省渭南临渭区 元弘嗣 (567~613) 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 朱燮 (?~613) 江苏省苏州昆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