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历史笔记 首页 陕西西安名人 唐太宗高阳公主

唐太宗高阳公主

西安 新城区名人录

唐[?-653年,武媚娘传奇]

高阳公主(?-653年),唐太宗李世民的爱女,另有封号高阳长公主、合浦公主。高阳公主下嫁房玄龄之子房遗爱,但婚后却与辩机和尚私通;事情败露后唐太宗将辩机和尚斩杀,高阳公主怀恨在心,唐太宗死时哭容不哀。永徽四年(653年),高阳公主与其夫房遗爱意图拥立荆王李元景谋反事泄,唐高宗赐其自尽。

人物生平

家族排行

高阳公主生年不详,根据资料《新唐书.公主传》的顺序判断高阳公主是唐太宗第十七女。现从贞观十五年已高阳公主已经下嫁开国名相房玄龄第二子房遗爱、而现有记载中最小出嫁的唐太宗之女的年纪12岁观之,高阳公主出生于武德之末或者贞观之初,应最为可能。

根据研究资料表明唐太宗有早夭公主诸位没有列出,新唐书的公主列传中排名也存在很大争议,因此高阳公主是否为第十七女待考。《全唐文》玄宗卷有一份《封高阳公主制》,不能确定是否是资料误放还是玄宗有哪位公主改册为高阳公主。

生母疑云

高阳公主的生母不可考,但是多数人根据高阳公主的境遇认为庶出可能性最大。

如高阳公主为庶出,亦可因为韦贵妃确凿资料表明只和太宗生有纪王李慎和临川公主,认定韦贵妃可能小。唐太宗高级嫔妃中其他妃嫔的可能性较大,唐太宗有二十一位在世公主,高阳公主能得到唐太宗的另眼相待也有可能是经常得见天颜承欢膝下所致,同时也可能与唐太宗脾气相投分不开。正史记载高阳公主有宠于太宗,深得太宗喜爱。

驸马家世

清河房氏出身山东高门,房玄龄受封为梁国公,官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总领百司,掌政务达20年。房玄龄又以“房谋杜断”成为唐太宗建国治国的左膀右臂,高阳公主能嫁入房家足见太宗对高阳公主相当的重视。高阳公主深得太宗器重,在已经出嫁的所有嫡庶公主当中,房遗爱以高阳公主得宠的缘故在太宗前的待遇比其他驸马都尉要优惠,礼秩指礼仪等第和爵禄品级。

房遗爱官至太府卿后为房州刺史,太府卿乃从三品,是太宗朝驸马都尉中少有的财物实权肥缺。同时高阳公主的家姑范阳卢氏也性格刚烈非常有名,在《新唐书》列女传中记载了卢氏剜目明志的典故,又有《隋唐嘉话》趣事“千古风流一坛醋”的名号(真实性待考)。卢氏在房家家谱中也有记载,可有佐证。想来高阳公主嫁入房家遇到这样一个性格鲜明的婆婆,想要为所欲为也当有所顾忌。房玄龄见诸史料有三子一女:长子房遗直为嗣,妻杜氏未见有载,次子房遗爱尚高阳公主,第三子房遗则娶荆王李元景之女,女为韩王李元嘉王妃,传说名曰奉珠。根据发掘的房氏墓志发现房玄龄可能还有一子名房遗义,妻吴氏,皇太子舍人、谷州刺史,还有一女嫁给当时莱州刺史兼莱州港造船使郑仁恺。房家子女可谓个个攀龙附凤,地位显赫,故而家庭关系错综复杂易生事端。加之房玄龄在贞观朝局中举足轻重,尽管房玄龄如履薄冰但仍无法避免政敌的攻击,为房家后来的倾覆埋下了伏笔。

辩机迷案

《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高阳公主和《大唐西域记》执笔人高僧辨机的风月案,成为其遭受世人诟病的最大罪名:起因是与房遗直争嗣,直接导致高阳公主在太宗面前失宠。在这个时候御史又发现高阳公主和高僧辨机私情得到物证宝枕。唐太宗才知道高阳公主与和尚-,于是震怒下旨赐死辩机,杀奴婢十余。在《资治通鉴》中故事更加完善丰满,赐死又改为腰斩。从宋朝仁宗以后,高阳公主和辨机的不伦之恋成为铁板钉钉的正史,也是高阳公主化为0史料形象的开始。

整个史料描述详细,似乎证据确凿。然而后代研究者发现,此史料前后矛盾,迷雾重重。首先较早成书的《旧唐书》根本没有提及此事,宋太宗朝李昉撰写的《太平御览》中亦未高阳公主和辨机事,不知《新唐书》看到何种史料将此事编入史书。因为《新唐书》成书于宋仁宗时期,又因所增列传多取材于本人的章奏或后人的追述,碑志石刻和各种杂史、笔记、小说都被采辑编入,故而这段史料来源较为可疑。

其次,《新唐书》中记载的高阳公主在太宗面前因为此事失宠,与《旧唐书》中记载矛盾较大。《旧唐书》记载在房玄龄病重的时候,尚通过高阳公主对太宗上表,可见至少在唐太宗驾崩前,对高阳公主尚正常,公主没有任何失宠的迹象。当时房玄龄一直在宫中治病,如果高阳公主已经因此事失宠,那么太宗是不太可能这样语重心长和她心平气和的对话而被起居郎记载。此事在永徽三年立的房玄龄墓碑上作为荣耀雕刻示人,可见至少在房玄龄死后近四年内高阳公主“丑行”暴露可能性较小,否则高阳公主断难顺利晋封长公主并刻上碑文。

再次,高阳公主和辨机事发地点与唐代高僧管理制度不符。辨机的草庐在高阳公主封地,因公主打猎与之相遇,两者遂发生苟且之事。而事实上隋唐时僧侣管理十分严格,进出寺庙都有登记,无缘无故离寺不归不被允许,因此辨机的行为在当时实为违法,不可能多日不归而不被发现惩戒;何况辨机后来被选为玄奘的译经大德,实为当时佛教界翘楚,更不可能无视严厉的寺庙管理制度随便出入而无人关注不加追责。

最后,许敬宗为《瑜伽师地论》所作后序,乃唐太宗过目钦定,其文字肯定要考虑到太宗当时和之后的想法。如果辩机真与高阳公主有染,许敬宗必会知道,更不会在此文里详细提到辩机。而在《大唐内典录》和《续高僧传·玄奘传》中提及另一名大德道宣追怀往事,对辩机耿耿思念之情难以抑制。必须要说的是,“律宗”着重研习及传持戒律,道宣是“律宗”的创始人,却对辨机多有怀念,实在是与辨机“破戒”的形象形成巨大反差,让人不得不怀疑辩机之死是否另有缘由。

事实上,高阳公主和辨机两者之间的年龄差距可能在十岁以上。加之房家关系错综复杂,高阳公主如果确有数年此等行径,那么作为婆婆的卢氏,作为姑嫂的韩王妃,作为弟弟的房遗则等都不会对其放任自流,任何一人都可以直接将实情上报太宗知晓。

相比较这种让后人津津乐道的风月案,终唐一朝,真正具有足够杀伤力的罪名其实是史书里并未大肆描写的短短一句话:高阳公主让掖庭令陈玄运在禁宫之内伺候她向鬼神祈福问祥,并且推演星宿的排位。而此种行巫蛊、窥天象的举动,在千年前的社会,不啻于谋大逆的同义词,而这恐怕才是日后高阳公主被赐死的真正死因之一。然而尽管后来研究者对此事提出种种考证质疑,仍需进一步的证据才能重新定位《新唐书》里高阳公主的形象。

谋反疑团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新皇帝李治登基。史书中特别提及,高宗即位后,曾专程亲自拜访过高阳公主的府邸,意在怀柔。然而,永徽四年(653年),史载高阳公主骄纵,擅自谋求罢黜房遗直的爵位而夺之,于是诬告房遗直对自己无礼,被长孙无忌彻查而诱发房遗爱参与荆王李元景谋反案发,房家遭受灭顶之灾。

对于这次皇室谋反案历来众说纷纭,结论各不相同。有人认为是宗室势力与长孙无忌元老势力较量后失利的结果,也有人认为是宗室势力想推举新人取代李治而遭到政治清洗,也有人认为是房遗爱参与魏王党谋反遭到诛杀等等。总之这次皇室清洗案涉及的人数众多,皇室勋贵荆王李元景、高阳公主夫妇、巴陵公主夫妇等均被赐死,房玄龄家族几乎被清洗殆尽。吴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以及九江公主驸马执失思力,一时成为永徽年间的大案载入史册。高阳公主夫妇诸子流放岭南,根据其他资料显示高阳公主夫妇共有四子,家族覆灭后二代孙房沼,监察御史;三代孙房绛;四代孙房晦、房勋;五代孙房凝(字玄俭,晦子,郢州刺史,著有《支谟墓志》)、克让(凝子,光州剌史);六代孙房邺(邺,字正封,作有《少华山佑顺侯碑颂》)、房复,各人事迹留存较少。

房遗则无后,长子房遗直,受二弟的牵连贬为铜陵尉之后,举家迁往任上,遂在铜陵传嗣。房遗直身后四世之内,子孙皆已失考,据传世代均有在九华山入寺为僧者:五世孙名叫房阶,中唐时期做过大理司直;房阶的儿子名叫房鲁,字咏归;房鲁有个儿子名叫房重,字慕,曾任武功尉;房重有个儿子名叫房谔,曾任大理寺评事;房谔有四子,乃是房从约、房从绎、房从绚、房从绾。房遗直一支至今有后,均以铜陵为祖业,是为房玄龄之嫡脉薪传。

也有人怀疑,房遗直唯一保留性命十分可疑,而且高阳公主夫妇案发也与他密切相关。《新唐书》里起因是高阳公主窥视其“银青光禄大夫”这一散官之衔,考《全唐文》中亦有诏书可证,房玄龄可因开国之功加封一子为郡公,因尚高阳公主之故而备受唐太宗恩宠的房遗爱必当仁不让,贞观末又重新擢升至右卫中郎将,故《新唐书》中所述实在匪夷所思。

而在《龙城录》中,相士给房玄龄说,房遗直会使房家绝后,房玄龄不信,但后来的人都认为这个相士说的是对的。通过此民间传说,我们可以肯定一点:房遗直是让整个房家绝后的人。再联系上永徽年间房遗爱谋反一事,遗爱和高阳公主被诛杀,房玄龄的儿子都被配流岭表,唯独房遗直因为继承父亲爵位而被留了下来,只被废为庶人,可以肯定,虽然不知房遗直究竟是何问题,但高阳公主意夺其爵位,她的死与房遗直也密切关联,房遗直本人亦存在重大的隐情。

辩机和尚和高阳公主

十六岁的高阳公主新婚生活很不快乐。

游猎成了公主打发时光、排遣心绪的最好方式。早春的三月,公主的领地在长安郊外,那时万物复苏,草长莺飞,阳光灿烂,公主面容平静,竭力用出游的兴奋压抑着心中的烦忧,夫婿房遗爱则不断弯弓射猎,不无夸张地显示武力。然而,公主对这些了无兴趣,房遗爱则现出一副无奈而讨好的样子。

突然之间,一座草屋出现在众人的视野,带着好奇和无聊,公主走进了草屋。草屋之中,一位年轻的和尚正在安静地读书。

一位美艳的少妇,雍容而华贵,仿佛美女菩萨从天而降,使得郊外的春光更加明媚。

想象这位叫做辩机的和尚当时的表情,是一件好玩的事情,最初,肯定是猝不及防的惊讶,像闪电般被公主的美惊呆了,如遭电击,不敢再看第二眼。从未这么近距离接触过女人的这个男人,脸上竟然泛起桃花般的羞涩。这种羞涩,以及那双明澈的眼睛,像春风一样吹过公主的心,让她的心也“草长莺飞”起来。

《新唐书》上说:“公主与遗爱猎,见(辩机)而悦之,具帐其庐,与之乱。”有人据这一段文字推想,公主随丈夫打猎的时候看上了辩机,当场将帐子等床具搬到草屋(寺庙),而她的丈夫则十分识相地退下,不仅恭顺地戴了“绿帽子”,还斥退了随从,主动为老婆“放哨”。

高阳公主无论如何任性刁蛮,也不会张狂放浪到这种无所顾忌、急不可耐的地步,她与辩机一见钟情之后,应该还有一个短暂的互相了解的过程。

对高阳公主来说,辩机正合了她十六岁芳心中白马王子的形象,年轻英俊,更主要的是学识一流,谈吐高雅,见识广博,别有一种脱离凡俗的风流。因为这辩机只比高阳公主大五六岁,十五岁就剃发出家,是著名法师道岳的弟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俊朗才子。

其次,辩机的僧人身份,对顽劣不驯的高阳公主也是一种另类的吸引。看《西游记》里的妖精0唐僧,唐僧越是一本正经地拒绝,妖精们越是觉得唐僧憨实得可爱,非要把他俘获不可。高阳公主藐视和尚不近女色的清规戒律,最初,她或许是想在这个帅和尚身上进行猎艳的实验,看辩机是否能抵抗得住 0,以验证自身的魅力指数。

公主与和尚,这貌似很香艳的组合,在历朝历代确实罕见。是什么原因使地位相差悬殊的男女跨越了那一道鸿沟?又是怎样的动力使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男女如胶似漆长达八九年之久?

有一天,御史破案,抓住了一个小偷,按惯例要核对赃物。在赃物中,突然发现了一只金宝神枕,这可不是一般的枕头,是皇宫的专用品。连忙审问枕头的来历,小偷一口供出是在辩机和尚的房里偷来的。

辩机被提堂审问,面对质询,他既没有为自己辩解,也没有找什么借口,坦然承认这只枕头是高阳公主送给自己的礼物。

唐太宗以-权力干预辩机案后,为了显示父皇的权威,还没忘记给高阳公主以杀鸡儆猴的严厉警告:将她身边的奴婢杀了十几个。从此,高阳公主在唐太宗那里就完全失宠了。

几个月后,唐太宗驾崩,高阳公主一滴泪也没流,脸上也看不出半点哀容,就像别人的父亲死了一样。她恨父皇入骨,因为他腰斩了她的情郎,也腰斩了她的爱情。从这以后,她开始勾搭上一些和尚道士,真正放浪起来。

人物评价

高阳公主因与高僧辨机交往甚密败露,及参与永徽四年(653年)皇室谋反案被赐死,成为唐太宗诸位公主最有名的一位。但是这两桩疑案历经千年早已面目全非,其中细节至今仍引发不断争议,从而为高阳公主的真实面貌笼罩上层层迷雾。我们只有不断研究,取其信者择之。


  唐太宗高阳公主相关

唐朝十大公主

中国古代十大公主


人物关系:

鼻祖:

李暠 (351~417) 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立者

远祖:

李歆 (?~420) 十六国时期西凉君主

太祖:

李重耳

烈祖:

李熙

天祖:

李天锡

高祖:

李虎 (?~551)

曾祖:

李昞 (514~572)

爷爷:

唐高祖李渊 (566~635) 唐朝皇帝

奶奶:

太穆皇后 (569~613) 唐高祖李渊皇后

叔祖父:

李湛 蜀王

李洪 汉王

李澄 梁王

父亲:

唐太宗李世民 (599~649) 唐朝皇帝,中国古代十大贤君

兄弟:

李承乾 (619~645)

李泰 (620~652)

唐高宗李治 (628~683) 唐朝第三位皇帝

侄子:

李弘 (652~675)

章怀太子李贤 (655~684)

侄孙:

李守礼 (672~741) 唐高宗李治之孙,章怀太子李贤次子,唐朝宗室、亲王

唐睿宗李旦 (662~716) 唐朝第五位皇帝

侄孙:

唐玄宗李隆基 (685~762) 唐朝第六位皇帝

唐睿宗玉真公主李持盈 (692~762) 唐朝睿宗皇帝李旦第十女

唐睿宗淮阳公主李花山 (686~704)

唐睿宗金仙公主 (689~732)

唐睿宗凉国公主李㝹 (687~724) 唐睿宗李旦的第五女

颜师古 (581~645)

唐睿宗代国公主李华 (689~734)

唐睿宗霍国公主 (?~756)

李宪 (679~742) 唐朝让皇帝

唐睿宗薛国公主

李隆悌 (692~702)

李范

李业 (?~734) 唐睿宗李旦第五子,唐玄宗之弟

李捴 (683~724)

唐睿宗安兴昭怀公主 (687~692)

唐睿宗鄎国公主

唐睿宗寿昌公主 唐睿宗李旦的长女

唐中宗李显 (656~710) 唐朝第四位皇帝

侄孙:

唐中宗安乐公主李裹儿 (684~710) 唐朝唐中宗李显最小女

唐中宗永泰公主李仙蕙 (684~701)

唐中宗女长宁公主

李重福 (680~710)

李重润 (682~701)

唐中宗定安公主 (?~733)

李重俊 (?~707)

唐中宗女永寿公主 (?~685)

唐中宗新都公主

唐中宗成安公主李季姜 唐中宗李显第六女

唐少帝李重茂 (695~?) 唐朝皇帝

李素节 (648~690)

李上金 (?~690)

李孝 (?~664)

李忠 (643~664) 高宗时期废太子

侄女:

唐高宗太平公主李令月 (665~713) 唐高宗李治武则天的小女儿

唐高宗义阳公主李下玉 (640~691) 唐高宗李治的长女

唐高宗高安公主 (649~714) 唐高宗李治第二女

李恪 (619~653)

侄子:

李仁 (646~708)

李玮 (650~686)

李琨 (?~703)

侄孙:

李祎

李祗

李璄

李恽 (?~674)

李明 (?~682)

李愔 (?~667)

李佑 (?~643)

李慎 (628~689)

李贞 (627~688)

李福 (634~670)

李嚣 (?~632)

李简 (?~631)

李宽 (619~?) 唐楚王

姊妹:

唐太宗城阳公主 (630~671)

丈夫:

薛瓘

杜荷 (?~643)

外甥:

薛绪

薛顗

薛绍 (663~689)

唐太宗长乐公主李丽质 (621~643) 唐太宗李世民长孙皇后嫡长女

丈夫:

长孙冲

唐太宗晋阳公主李明达 (633~644) 唐太宗与文德皇后之女

唐太宗新城公主 (634~663) 唐太宗最小女

丈夫:

长孙诠 (?~659)

唐太宗兰陵公主李淑 (628~659) 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九女

丈夫:

窦怀悊

唐太宗遂安公主 唐太宗李世民第四女

丈夫:

窦逵

王大礼 (613~669)

唐太宗临川公主李孟姜 (?~756)

丈夫:

周道务

唐太宗南平公主 (?~650) 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女

丈夫:

王敬直

刘玄意

唐太宗汝南公主 (620~636)

唐太宗襄城公主 (?~651)

丈夫:

萧锐

唐太宗安康公主 唐太宗第十四女

丈夫:

独孤谋

唐太宗巴陵公主 (?~653)

丈夫:

柴令武 (?~653)

唐太宗新兴公主 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五女

丈夫:

长孙曦

唐太宗豫章公主

唐太宗东阳公主 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女

丈夫:

高履行

唐太宗普安公主 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女

丈夫:

史仁表

唐太宗晋安公主 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三女

丈夫:

韦思安

杨仁辂

丈夫:

房遗爱 (?~654)

公公:

房玄龄 (579~648) 唐朝十八大学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国古代十大名相,唐朝宰相

男友:

辩机 (619~649)

叔伯:

李元懿 (620~673) 唐高祖第十三子

李元婴 (630~684) 滕王

李元嘉 (618~688) 韩王

李元礼 (619~672) 徐康王

李灵夔 (?~688) 鲁王

李元吉 (603~626) 巢刺王

李元名 (?~689) 舒王

李元景 (618~653) 荆王

李元裕 邓康王

李智云 (603~617) 楚哀王

李元庆 (?~664) 唐高祖李渊第十六子

李元祥 (626~680) 江安王

李建成 (589~626) 隐太子

李元方 (?~630) 周王

李元昌 (619~643) 汉王

李元晓 (?~678) 密贞王

李元轨 (?~688) 霍王

李玄霸 (599~614) 卫怀王

李元则 (?~652) 彭思王

姑妈:

唐高祖长广公主 (?~648) 唐高祖李渊第五女

唐高祖高密公主 (?~655) 唐高祖李渊的第四女

姑父:

段纶

唐高祖房陵公主 (619~673) 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第六女

唐高祖李渊常乐公主 (?~688) 唐高祖常乐公主

姑父:

赵瑰 (?~688)

唐高祖丹阳公主

姑父:

薛万彻 (?~652)

唐高祖馆陶公主 唐高祖李渊第十七女

唐高祖李渊平阳昭公主 (?~623) 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

姑父:

柴绍 (578~638)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唐高祖万春公主

姑父:

豆卢怀让

唐高祖襄阳公主 唐高祖李渊第二女

姑父:

窦诞

唐高祖淮南公主李澄霞 (621~689)

姑父:

封言道 (616~699)

唐高祖南昌公主 唐高祖李渊第十女

姑父:

苏勖 唐朝十八大学士

唐高祖长沙公主

唐高祖安平公主

唐高祖千金公主

姑父:

温挺

温振

唐高祖衡阳公主

姑父:

阿史那·社尔 (604~655)

唐高祖庐陵公主 唐高祖第九女

姑父:

乔师望

唐高祖临海公主

姑父:

裴律师



  同年(公元653年)去世的名人:

杨弘礼 (?~653) 唐朝宰相 陕西省渭南华阴

张行成 (587~653) 唐朝宰相 河北省保定市安国

陈硕真 (?~653) 中国第一个自称皇帝的女人 浙江省杭州淳安

李恪 (619~653) 陕西省西安长安

李元景 (618~653) 荆王 甘肃省天水秦安县

唐太宗巴陵公主 (?~653) 陕西省西安新城区

13

最新评论

√ 在线测试
西安推荐榜
本站测算方面的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蜀ICP备2021030633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