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历史笔记 首页 陕西西安名人 唐高宗太平公主李令月

唐高宗太平公主李令月

西安 新城区名人录

唐[公元665年-713年,唐高宗李治武则天的小女儿]

太平公主(约665年-713年8月1日),为唐高宗李治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唐睿宗的妹妹,也是安定思公主的妹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

史书没有记载太平公主的名字 ,现有人根据《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认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

713年因涉嫌谋反,被唐玄宗发兵擒获,赐死于家中。太平公主死后,唐玄宗的政权宣告稳定,开启了开元之治,也结束了从626年玄武门之变九十年以来,首都多次兵变的现象。

太平公主出生年份尚无确切说法。根据她第一次结婚的时间和她的哥哥李旦出生的时间推定,她可能生于665年(麟德二年)前后, 是高宗和武后的最后一名子女。

太平公主5、6岁时,常常往来外祖母荣国夫人家,她随行的宫女(一说为太平公主本人)遭表兄贺兰敏之逼奸,此事引起武则天大怒,加上此前贺兰敏之曾奸污未定的未来太子妃,武则天最终决定,撤销贺兰敏之作为武家继承人的身份,流放并中途处死贺兰敏之。

太平公主8岁时,以替已经去世的外祖母荣国夫人杨氏祈福为名,出家为女道士,太平一名,乃是她的道号。虽然号称出家,她却一直住在宫中。一直到吐蕃派使者前来求婚,点名要娶走太平公主。李治和武则天不想让爱女嫁到远方去,又不好直接拒绝吐蕃,便修建了太平观让她入住,正式出家,借口公主已经出家来避免和亲。

首次婚姻

过了很多年,有一次她穿上武官的服饰在唐高宗和武后面前跳舞。唐高宗和武后大笑着问她:“你又做不了武官,为何要这样?”她回答说:“将它赐给驸马可以吗?”唐高宗知道太平公主的意思,于是她挑选驸马。

公元681年(永隆二年,开耀元年),太平公主约16岁时,下嫁唐高宗的嫡亲外甥,城阳公主的二儿子薛绍。婚礼在长安附近的万年县馆举行,场面非常豪华,照明的火把甚至烤焦了沿途的树木,为了让宽大的婚车通过,甚至不得不拆除了县馆的围墙。

武则天对女儿非常宠爱,她认为薛绍的嫂嫂萧氏和成氏出身不够高贵,想逼薛家休妻,有人以萧氏出身兰陵萧氏,并非寒门相劝说,才使她放弃了这个打算。薛绍的兄长薛顗也曾因太平公主来头太大而怕惹来祸事。不过太平公主在第一次婚姻期间,安分守己,并未有不轨事件传出。

太平公主的第一次婚姻结束于688年。因为薛顗参与唐宗室李冲的谋反,牵连到薛绍,但薛绍本人并没有参加这次谋反,是武则天觉得太平公主嫁错郎了。武则天下令将薛顗处死,薛绍杖责一百,饿死狱中。当时太平公主最小的儿子才刚满月。事后,武则天为了安慰女儿,打破唐公主食封不过三百五十户的惯例,将她的封户破例加到一千二百户。

二次婚姻

不久,武则天曾打算将寡居的太平公主嫁给武承嗣,因武承嗣生病作罢(一说是因为太平公主看不中武承嗣)。

公元690年(载初元年),太平公主改嫁予武攸暨。武则天为了让太平公主嫁给武攸暨,而处死了武攸暨的妻子。这次婚姻被认为是武则天为了保护太平公主而采取的手段,武则天在太平公主第二次结婚的两个月后正式登基,太平公主因为成为了武家的儿媳而避免了危险,婚后太平公主替武攸暨生下两个儿子、两个女儿。

武攸暨性格谨慎谦退。太平公主在第二次婚姻期间,大肆包养男宠,与朝臣通奸,并曾将自己中意的男宠进献给母亲武则天(即莲花六郎张昌宗)。

参与朝政

太平公主“喜权势”,武则天认为她长相,性格都像自己,常与之商议政事,但武则天生前从不让太平公主将她参与政事的事情外泄。太平公主畏惧母亲,因而行事比较收敛,对外只大肆装修府邸,购买别业。 武则天朝,太平公主见诸史书的建树只有为自卫而铲除来俊臣势力这一件。(有记载称,薛怀义也是她定计处死的,但也有说法称,处死薛怀义的是建昌王武攸宁。另有记载称,太平公主同相王李旦一起作为李家的代表参与了武李盟誓,同样的,这种说法也存在争议。)

武周末年,武李两家矛盾尖锐化,武则天召回庐陵王李显,立他为继承人,并通过一系列联姻将武李两家联系起来,以图能消弭未来的政治斗争。同时,她也开始让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以及她的两个男宠张昌宗、张易之掌握权力。太平公主本人虽是武家儿媳,但政治上一直是李家的拥护者。

公元701年(大足元年),二张因进谗言害死了两家的嫡系继承人而同时得罪武李两家。

公元702年(长安二年)八月,李显、李旦与太平公主联名表奏,请封张昌宗为王,为武则天拒绝,改封二张为国公。这次表奏缓和了双方关系。但不久后的公元703年(长安三年)九月,张昌宗诬告魏元忠与太平公主的情人司礼丞高戬,引起武则天大怒,将魏高二人下狱。二张与太平公主及李家的关系彻底破裂。

公元705年(神龙元年),李家的拥护者、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诛杀二张,逼武则天逊位给太子李显。太平公主由于参与诛杀二张兄弟有功,而受封“镇国太平公主”,其兄李旦封“安国相王”,开府,封五千户。

权倾朝野

李显复位之后,太平公主逐渐走到幕前,积极参与政治。她受到李显的尊重,李显曾特地下诏免她对皇太子李重俊、长宁公主等人行礼。中宗朝,韦后与安乐公主乱权,唯惧太平公主多谋善断。

公元707年(景龙元年)七月,太子李重俊谋反。安乐公主与宗楚客想趁机陷害太平公主与相王李旦兄妹,遂诬告他们与太子同谋,因主审官御史中丞萧至忠对李显流泪进谏,“陛下富有四海,不能容忍一弟一妹,而让人罗织罪名残害吗!”太平公主与李旦而得以幸免于难,但太平公主与安乐公主的敌对已明显白热化。(也有野史记载称,上官婉儿因崔湜的原因,与太平公主成为情敌,并投入韦氏阵营)

公元710年(景龙四年)六月,李显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谋政事,试图在韦后与皇族之间谋取平衡,但宗楚客与韦后党羽商议,改相王李旦为太子太师,架空了李旦,打破了这一平衡。七月,太平公主派其子薛崇简与刘幽求一起参与了李隆基等诛杀韦后的行动,清除了韦氏党羽,并亲手将李重茂拉下皇位,拥立相王李旦复位,是为唐睿宗。太平公主因此番功劳而晋封万户,为唐朝公主权势之顶峰。

太平公主屡立大功后,权势地位更加显赫重要,李旦经常同她商量朝廷的大政方针,每次她入朝奏事,都要和李旦坐在一起谈上一段时间;有时她没去上朝谒见,李旦会派宰相到她的家中征求她对某些问题的处理意见。每当宰相们奏事的时候,李旦就要询问:“这件事曾经与太平公主商量过吗?”接下来还要问道:“与三郎商量过吗?”在得到宰相们肯定的答复之后,李旦才会对宰相们的意见表示同意。三郎指的是皇太子李隆基。凡是太平公主想干的事,李旦没有不同意的,朝中文武百官自宰相以下,或升迁或降免,全在她的一句话,其余经过她的举荐而平步青云担任要职的士人更是不可胜数。由于太平公主的权势甚至超过了李旦皇帝,所以对她趋炎附势的人数不胜数。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行、薛崇敏、薛崇简三人都受封为王。太平公主的田产园林遍布于长安城郊外各地,她家在收买或制造各种珍宝器物时,足迹远至岭表及巴蜀地区,为她运送这类物品的人不绝于路。太平公主在日常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也处处模仿宫廷的排场。

李旦则试图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寻求政治平衡,以避免伤害到任何一人。在此期间,太平公主曾劝说李旦下旨,搜集编撰了上官婉儿的著作,保留了这位才女的作品。

姑侄斗法

太平公主认为太子李隆基还很年轻,因而起初并未把太子放在心上;不久之后又因惧怕太子的英明威武,转而想要改立一位昏庸懦弱的人作太子,以便使她自己能长期保住现有的权势地位。太平公主屡次散布流言,声称“太子并非皇帝的嫡长子,因此不应当被立为太子。”

公元710年(景云元年)己亥(二十二日),李旦颁下制书晓谕警告天下臣民,以平息各种流言蜚语。太平公主还常常派人监视李隆基的所作所为,即使一些细微之事也要报知李旦,此外,太平公主还在李隆基身边安插了很多耳目,李隆基心里感到十分不安。

公元711年(景云二年),太平公主同益州长史窦怀贞等结成朋党,想加害于太子李隆基,便指使她的女婿唐邀请韦安石到自己的家中来,韦安石坚决推辞,没有前往。李旦曾经秘密地召见韦安石,对他说:“听说朝廷文武百官全都倾心归附太子,您应当对此多加留意。”韦安石回答说:“陛下从哪里听到这种-之言呢!这一定是太平公主的主意。太子为宗庙社稷立下了大功,而且一向仁慈明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实,希望陛下不要被谗言所迷惑。”李旦听过这话之后十分惊异地说:“朕明白了,您不要再提这件事了。”当时太平公主正在帘子后面偷听他们君臣之间的谈话,事后便散布各种流言蜚语对韦安石横加陷害,想把他逮捕下狱严加审讯,多亏了郭元振的救助才得以幸免。

太平公主还曾乘辇车在光范门内拦住宰相,暗示他们应当改立皇太子,在场的宰相们全都大惊失色。宋璟大声质问道:“太子为大唐社稷立下了莫大的功劳,是宗庙社稷的主人,公主为什么突然提出这样的建议呢!”

宋璟与姚元之秘密地向李旦进言道:“宋王李成器是陛下的嫡长子,豳王李守礼是高宗皇帝的长孙,太平公主在他俩与太子之间互相构陷,制造事端,将会使得东宫地位不稳。请陛下将宋王和豳王两人外放为刺史;免去岐王李隆范和薛王李隆业所担任的左、右羽林大将军职务,任命他们为太子左、右卫率以事奉太子;将太平公主与武攸暨安置到东都洛阳。”李旦说:“朕现在已没有兄弟了,只有太平公主这一个妹妹,怎么可以将她远远地安置到东都去呢!至于诸王则任凭你们安排。”于是先颁下制命说:“今后诸王、驸马一律不得统率禁军,现在任职的都必须改任其他官职。”

太平公主得知姚元之与宋璟的计谋之后勃然大怒,并以此责备李隆基。李隆基感到害怕,便向李旦奏称姚元之和宋璟挑拨自己与姑母太平公主和兄长宋王李成器、豳王李守礼之间的关系,并请求对他们两人严加惩处。甲申(初九),李旦将姚元之贬为申州刺史,将宋璟贬为楚州刺史。丙戌(十一日),宋王李成器和豳王李守礼被任命为刺史的事也停止执行。

事败自尽

公元712年(延和元年),太平公主指使一个懂天文历法的人向李旦进言说:“彗星的出现标志着将要除旧布新,再说位于天市垣内的帝座以及心前星均有变化,所主之事乃是皇太子应当登基即位。”李旦说:“将帝位传给有德之人,以避免灾祸,我的决心已定。”太平公主和她的同伙们都极力谏阻,认为这样做不行,李旦说:“中宗皇帝在位时,一群奸佞小人专擅朝政,上天屡次用灾异来表示警告。朕当时请求中宗选择贤明的儿子立为皇帝以避免灾祸,但中宗很不高兴,朕也因此而担忧恐惧以至于几天吃不下饭。朕怎么能够对中宗可以劝他禅位,对自己却不能做到这一点呢!”于是在八月传位太子李隆基,自己退为太上皇,改元先天。同年,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去世。

公元713年(先天二年),太平公主倚仗太上皇的势力专擅朝政,与李隆基发生尖锐的冲突,朝中七位宰相之中,有五位是出自她的门下,文臣武将之中也有一半以上的人依附她。太平公主与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以及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史新兴王李晋、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右羽林将军事李慈、左金吾将军李钦、中书舍人李猷、右散骑常侍贾膺福、鸿胪寺卿唐和胡僧慧范等一起图谋废掉唐玄宗,此外,太平公主又与宫女元氏合谋,准备在进献给李隆基服用的天麻粉中投毒。李晋是李德良的孙子。常元楷和李慈多次前往太平公主的私宅与她订下作乱的计谋。

王琚对李隆基进言道:“形势已十分紧迫,陛下不可不迅速行动了。”尚书左丞张说从东都洛阳派人给李隆基送来了一把佩刀,意思是请玄宗及早决断,铲除太平公主的势力。荆州长史崔日用入朝奏事,对李隆基说:“太平公主图谋叛逆,是由来已久的事情。当初,陛下在东宫作太子时,在名分上还是臣子,如果那时想铲除太平公主,需要施用计谋。现在陛下已为全国之主,只需颁下一道制书,有哪一个敢于抗命不从?如果犹豫不决,万一奸邪之徒的阴谋得逞,那时候再后悔可就来不及了!”李隆基说:“你说得非常正确,只是朕担心会惊动太上皇。”崔日用又说道:“天子的大孝在于使四海安宁。倘若奸党得志,则社稷宗庙将化为废墟,陛下的孝行又怎么体现出来呢!请陛下首先控制住左右羽林军和左右万骑军,然后再将太平公主及其党羽一网打尽,这样就不会惊动太上皇了。”李隆基认为他说得很对,便任命他为吏部侍郎。

魏知古告发太平公主发动叛乱,指使常元楷、李慈率领羽林军突入武德殿,另派窦怀贞、萧至忠、岑羲等人在南牙举兵响应。李隆基于是与岐王李范、薛王李业、郭元振以及龙武将军王毛仲、殿中少监姜皎、太仆少卿李令问、尚乘奉御王守一、内给事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人定计率先下手诛除太平公主集团。甲子(初三),李隆基通过王毛仲调用闲厩中的马匹以及禁兵三百余人,从武德殿进入虔化门,召见常元楷和李慈二人先将他们斩首,在内客省逮捕了贾膺福和李猷并将他们带出,又在朝堂上逮捕了萧至忠和岑羲,下令将上述四人一起斩首。窦怀贞逃入城壕之中自缢而死,唐玄宗下令斩戮他的尸休,并将他的姓改为毒氏。李旦听到事变发生的消息后,登上了承天门的门楼。郭元振上奏李旦说:“皇帝只是奉太上皇诰命诛杀窦怀贞等奸臣逆党,并没有发生什么其他的事。”李隆基也随后来到门楼之上,李旦于是颁发诰命列举窦怀贞等人的罪状,并大赦天下,只是逆臣的亲属党羽不在赦免之列。薛稷被赐死在万年县狱中。

太平公主逃入山寺,直到事发三天以后才出来,被李隆基下诏赐死在她自己的家中,她的儿子以及党羽被处死的达数十人。薛崇简因为平日屡次谏阻其母太平公主而受到责打,所以例外地被免于死刑,李隆基赐他姓李,并准许他留任原职。唐玄宗还下令将太平公主的所有财产没收充公,在抄家时发现公主家中的财物堆积如山,珍宝器玩可以与皇家府库媲美,厩中牧养的羊马、拥有的田地园林和放债应得的利息,几年也没收不完。胡僧慧范也拥有家产达数十万缗。

历史评价

《新唐书》:“主方额广颐,多阴谋,后常谓‘类我’。”

《资治通鉴》:“太平公主沉敏多权略,武后以为类己,故于诸子中独爱幸,颇得预密谋,然尚畏武后之严,未敢招权势;及诛张易之,公主有力焉。中宗之世,韦后、安乐公主皆畏之,又与太子共诛韦氏。既屡立大功,益尊重,上常与之图议大政,每入奏事,坐语移时;或时不朝谒,则宰相就第咨之。每宰相奏事,上辄问:‘尝与太平议否?’又问:‘与三郎议否?’然后可之。三郎,谓太子也。公主所欲,上无不听,自宰相以下,进退系其一言,其余荐士骤历清显者不可胜数,权倾人主,趋附其门者如市。”

王琚:“太平公主,武后之子,凶猾无比,大臣多为之用。”

刘肃:“太平公主,沉断有谋,则天爱其类己。诛二张,灭韦氏,咸赖其力焉。”

蔡东藩:“公主为天子元妹,宰相多出门庭,六军供其指挥,似亦可以止矣,而必猜忌玄宗,阴谋废立者何哉?妇女不必有才,尤不可使有功,才高功大,则往往藐视一切,一意横行,况有母后武氏之作为先导,亦安肯低首下心,不自求胜耶?卒之天授玄宗,心劳日拙,欲借口于星变,而反迫成睿宗之内禅,欲定期以起事;而又促成玄宗之讨逆,身名两败,不获考终,嗟何及哉?”


  唐高宗太平公主李令月相关

唐朝十大公主

中国古代十大公主

唐朝十大美女


人物关系:

鼻祖:

李歆 (?~420) 十六国时期西凉君主

远祖:

李重耳

太祖:

李熙

烈祖:

李天锡

天祖:

李虎 (?~551)

高祖:

李昞 (514~572)

曾祖:

唐高祖李渊 (566~635) 唐朝皇帝

爷爷:

唐太宗李世民 (599~649) 唐朝皇帝,中国古代十大贤君

奶奶:

长孙皇后 (601~636)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

叔祖父:

李元懿 (620~673) 唐高祖第十三子

李元婴 (630~684) 滕王

李元嘉 (618~688) 韩王

李元礼 (619~672) 徐康王

李灵夔 (?~688) 鲁王

李元吉 (603~626) 巢刺王

李元名 (?~689) 舒王

李元景 (618~653) 荆王

李元裕 邓康王

李智云 (603~617) 楚哀王

李元庆 (?~664) 唐高祖李渊第十六子

李元祥 (626~680) 江安王

李建成 (589~626) 隐太子

李元方 (?~630) 周王

李元昌 (619~643) 汉王

李元晓 (?~678) 密贞王

李元轨 (?~688) 霍王

李玄霸 (599~614) 卫怀王

李元则 (?~652) 彭思王

姑奶:

唐高祖长广公主 (?~648) 唐高祖李渊第五女

唐高祖高密公主 (?~655) 唐高祖李渊的第四女

唐高祖房陵公主 (619~673) 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第六女

唐高祖李渊常乐公主 (?~688) 唐高祖常乐公主

唐高祖丹阳公主

唐高祖馆陶公主 唐高祖李渊第十七女

唐高祖李渊平阳昭公主 (?~623) 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

唐高祖万春公主

唐高祖襄阳公主 唐高祖李渊第二女

唐高祖淮南公主李澄霞 (621~689)

唐高祖南昌公主 唐高祖李渊第十女

唐高祖长沙公主

唐高祖安平公主

唐高祖千金公主

唐高祖衡阳公主

唐高祖庐陵公主 唐高祖第九女

唐高祖临海公主

父亲:

唐高宗李治 (628~683) 唐朝第三位皇帝

兄弟:

李弘 (652~675)

章怀太子李贤 (655~684)

侄子:

李守礼 (672~741) 唐高宗李治之孙,章怀太子李贤次子,唐朝宗室、亲王

侄孙:

唐中宗金城公主李奴奴 (698~739)

唐睿宗李旦 (662~716) 唐朝第五位皇帝

侄子:

唐玄宗李隆基 (685~762) 唐朝第六位皇帝

侄孙:

唐玄宗万春公主 (732~770)

唐肃宗李亨 (711~762) 唐朝第七位皇帝

唐玄宗新平公主 (?~775)

咸宜公主 (?~784)

唐玄宗晋国公主

李璬 (718~783)

唐昌公主

信成公主

李瑁 (?~775)

唐玄宗李隆基卫国公主 唐玄宗李隆基第十三女

李琚

唐玄宗永宁公主

董芳仪

李琰

李玢 (?~784)

李琬

唐玄宗宋国公主

李瑛 (706~737) 唐玄宗李隆基次子

李琮 (?~752)

临晋公主 (?~773)

广宁公主

李璘 (?~757)

唐玄宗万安公主

李一 (716~717)

唐玄宗永穆公主 唐玄宗李隆基长女

常芬公主

唐玄宗寿安公主李虫娘

李瑶

李玼 (720~784)

唐玄宗楚国公主

李璲 (?~765)

唐玄宗昌乐公主

新昌公主

李琦 唐玄宗李隆基第二十一子

太华公主

恒王

李环

唐玄宗李隆基上仙公主

寿光公主

乐城公主

唐玄宗齐国公主

真阳公主

怀思公主

李瑝

唐玄宗李隆基孝昌公主

李珪

李珙

李璥

李敏 (719~720) 唐玄宗李隆基第十五子

李宪 (679~742) 唐朝让皇帝

李隆悌 (692~702)

李范

李业 (?~734) 唐睿宗李旦第五子,唐玄宗之弟

李捴 (683~724)

侄女:

唐睿宗玉真公主李持盈 (692~762) 唐朝睿宗皇帝李旦第十女

唐睿宗淮阳公主李花山 (686~704)

唐睿宗金仙公主 (689~732)

唐睿宗凉国公主李㝹 (687~724) 唐睿宗李旦的第五女

颜师古 (581~645)

唐睿宗代国公主李华 (689~734)

唐睿宗霍国公主 (?~756)

唐睿宗薛国公主

唐睿宗鄎国公主

唐睿宗安兴昭怀公主 (687~692)

唐睿宗寿昌公主 唐睿宗李旦的长女

唐中宗李显 (656~710) 唐朝第四位皇帝

侄子:

李重福 (680~710)

李重润 (682~701)

李重俊 (?~707)

唐少帝李重茂 (695~?) 唐朝皇帝

侄女:

唐中宗安乐公主李裹儿 (684~710) 唐朝唐中宗李显最小女

唐中宗永泰公主李仙蕙 (684~701)

唐中宗女长宁公主

唐中宗定安公主 (?~733)

唐中宗女永寿公主 (?~685)

唐中宗新都公主

唐中宗成安公主李季姜 唐中宗李显第六女

李素节 (648~690)

李上金 (?~690)

李孝 (?~664)

李忠 (643~664) 高宗时期废太子

姊妹:

唐高宗义阳公主李下玉 (640~691) 唐高宗李治的长女

唐高宗高安公主 (649~714) 唐高宗李治第二女

母亲:

武则天 (624~705) 中国女皇

外公:

武士彟 (577~635) 唐朝开国功臣

舅舅:

武元庆

武元爽

姨妈:

武顺 (623~665) 武则天的同母姐姐

姨父:

贺兰越石

丈夫:

武攸暨 (663~712)

儿子:

薛崇简 (?~724)

叔伯:

李承乾 (619~645)

李泰 (620~652)

李恪 (619~653)

堂兄弟:

李仁 (646~708)

李玮 (650~686)

李琨 (?~703)

堂侄:

李祎

李祗

李璄

李恽 (?~674)

李明 (?~682)

李愔 (?~667)

李佑 (?~643)

李慎 (628~689)

李贞 (627~688)

李福 (634~670)

李嚣 (?~632)

李简 (?~631)

李宽 (619~?) 唐楚王

姑妈:

唐太宗城阳公主 (630~671)

姑父:

薛瓘

杜荷 (?~643)

唐太宗长乐公主李丽质 (621~643) 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嫡长女

姑父:

长孙冲

唐太宗晋阳公主李明达 (633~644) 唐太宗与文德皇后之女

唐太宗高阳公主 (?~653) 武媚娘传奇

姑父:

房遗爱 (?~654)

唐太宗新城公主 (634~663) 唐太宗最小女

姑父:

长孙诠 (?~659)

唐太宗兰陵公主李淑 (628~659) 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九女

姑父:

窦怀悊

唐太宗遂安公主 唐太宗李世民第四女

姑父:

窦逵

王大礼 (613~669)

唐太宗临川公主李孟姜 (?~756)

姑父:

周道务

唐太宗南平公主 (?~650) 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女

姑父:

王敬直

刘玄意

唐太宗汝南公主 (620~636)

唐太宗襄城公主 (?~651)

姑父:

萧锐

唐太宗安康公主 唐太宗第十四女

姑父:

独孤谋

唐太宗巴陵公主 (?~653)

姑父:

柴令武 (?~653)

唐太宗新兴公主 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五女

姑父:

长孙曦

唐太宗豫章公主

唐太宗东阳公主 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女

姑父:

高履行

唐太宗普安公主 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女

姑父:

史仁表

唐太宗晋安公主 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三女

姑父:

韦思安

杨仁辂


  经历历史事件:

唐隆政变 (公元710年)

韦后之乱 (公元705年)



  同年(公元665年)出生的名人:

张嘉贞 (665~729) 唐朝宰相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

陆象先 (665~736) 唐朝宰相 江苏省苏州吴中

李朝隐 (665~734) 陕西省咸阳三原

玄觉 (665~713) 浙江省温州永嘉县



  同年(公元713年)去世的名人:

窦怀贞 (?~713) 唐朝宰相 陕西省咸阳兴平

郭元振郭震 (656~713) 唐朝名将、宰相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萧至忠 (?~713) 唐朝宰相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

岑羲 (?~713) 唐朝宰相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

崔湜 (671~713) 唐朝宰相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

惠能 (638~713) 南粤先贤,教佛禅宗南宗的开创者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

13
上一篇:唐敬宗李湛
下一篇:唐高宗安定公主

最新评论


免费八字算命 缘主八字测算 免费八字排盘
免费八字算命姓名:
免费八字算命性别:
免费八字算命生日:
出生时辰:
√ 在线测试
西安推荐榜
本站测算方面的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蜀ICP备2021030633号
返回顶部